《單筒望遠鏡》

《單筒望遠鏡》

《單筒望遠鏡》在結構上分為三個部分,而且小說本身的作者就是小說中的主人公,由三種文體構成,分別是書簡、話劇劇本和回憶錄,暗示此小說的作者和作者本人有一種疏離關係,也使小說本身具有了間隔效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小說敘述的時間上在這三種文體內是延續向前的。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文體和結構,是因為我深受最近一百年來西方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和眼下的無國界作家的影響,已經無法用十分傳統的手法來寫作了。因此,筆者會在結構上變化每一部作品,使之具有某種新鮮的東西,也使筆者自己保持寫作的熱情和興趣。筆者認為,當代作家應該熟練地掌握一百年來現代小說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技巧和結構方式,一百年來,人類小說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技巧和技術,應該成為我們年輕作家的基本技能。

作者簡介

華棟,男,1969年生於新疆昌吉市。16歲開始發表作品,18歲出版第一部小說集,199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現為《青年文學》雜誌主編。中直機關青聯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主要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夜晚的諾言》、《白晝的躁動》、《正午的供詞》、《花兒,花》等;中短篇小說百餘篇;散文隨筆集《黑暗河流上的閃光》、《都市新人類》、《把我捆住》、《私人筆記本》;電影研究《電影大師108將》,書評集《和大師一起生活》,建築評論集《城市漫步》,遊記《日本意象》,以及詩集《花朵與岩石》、《從火到水》等。多部作品被翻譯成法、德、日、韓、英文以及越南文發表和出版,並先後獲得莊重文文學獎、上海文學獎、《山花》文學獎、老舍長篇小說獎提名獎等文學獎。

目錄

第一部 寫給夭折兒子的書簡
第二部 話劇:走馬燈
第三部 回憶錄:北京的城破
後記

閱讀《單筒望遠鏡》

《單筒望遠鏡》寫給夭折兒子的書簡上
過去一些年,我在很多地方,都聽到一些歐洲白人自以為是地議論大清帝國,他們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和傲慢的語調,談論著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評價著這個古老的帝國是一頭再也醒不過來的史前動物。他們所談論的,其實大都是一些偏見。兒子,你應該明白,偏見是極其愚蠢的,但是,有時候我們卻無法自知。其實,可能我和普利南一樣,也處於一種分裂的情感當中,因為,我也是在這裡出生的,具體說是1878年在北京出生的。我一直長到了十五歲,才第一次離開了北京,回到法國南部的阿維尼翁,在那裡的若瑟修女會辦的一所醫院裡,學習醫務護理知識,接受嚴格的醫護課程訓練。本來,我以為我再也不會來中國了,兒子,就在幾個月之前的某一天,在我離開北京六年之後,我突然接到了父親的弟弟、天主教傳教士維昂庸神父從北京發給我的一封電報,電報上說,我的父親、你的外祖父若姆,在北京突然去世了,要我儘快到北京來處理各種善後事宜。於是,我就趕緊來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