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供詞》

正午的供詞 內容簡介

在一個人們慣於忘卻的時代里談論死者,的確是一件困難和不恭的事。因而,面對導演潘岳和影星夏百靈之死,我多少感到了為難。也就是在一年多以前,當著名電影導演潘岳親手殺死了由他一手造就的大牌影星夏百靈一案發生時,那種媒體瘋狂炒作、雜誌書籍一起關注的盛況,現在已沒有了蹤跡。人們的興奮和聚焦點又轉向了別處,比如說新的名人隱私。但是,這兩個著名的公眾人物之死,無論如何是一件悲慘的事。我與那些善忘之徒不同,內心總是有一種隱痛、一種悲憫,因而總也忘不了這樣一件事。

正午的供詞 本書目錄

她死了,他也死了
瓶子底兒和大便
80年代初露崢嶸
興風作浪?還是被捉弄?
大導演本該成為小說家
因熱戀而結婚?因另一場熱戀而離婚?
前男友說...前妻說

正午的供詞 本書後記

用兩年的時間寫完了這部小說,我和它竟有些難捨難分。但我終於按計畫在30歲結束之前完成了我的《日晷》三部曲:《夜晚的諾言》、《白晝的訊息》(《城市戰車》)和這部《正午的供詞》。《夜晚的諾言》寫於1993年我24歲的時候,它於1998年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而《白晝的訊息》則寫於1995年,199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時被改名為《城市戰車》。現在我決定仍按《花城》刊發它的主要章節時的名字《白晝的訊息》來命名它。這樣,我的《日晷》三部曲便有了一個整體的內在聯繫和架構,從而成為我30歲以前的代表作品。有一天我將以三部曲的名義一起再版它們。

《日晷》三部曲的主題都是與人的成長、人的心靈在時間之中的投影有關的,因為成長是人類文學永遠的母題之一。在《夜晚的諾言》中,主人公還生活在大學時代以及大學剛畢業在社會上迷茫尋求的時期,其中夾雜著有關青年亞文化,尤其是另類音樂的描述。在《白晝的訊息》(《城市戰車》)中,主人公則變成了畫家。這部小說描寫了我基於現實意義上虛構的一群流浪藝術家的生活。我在寫這部小說的兩個月中很少下樓,喝掉了整整一箱葡萄酒,並借著酒勁兒中的意識流一口氣寫完了它。這兩部小說,前者可以明顯地看到塞林格和村上春樹的影響--那是告別青春期的哀怨和玩世不恭的激憤的調子,而後者在敘述風格上則與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和享利・米勒的《北回歸線》有關,儘管你也許看不出太多他們的痕跡。

而這一部《正午的供詞》,則很難看出某一個作家對我的整體性影響了,我也由此走向自我的完全確立與風格上的成熟:還沒有太多的小說像我這部小說這樣,不加思索、充滿自信地將報告、檔案、日記、散文、書信、報導、訪談、小說、詩歌、劇本、回憶錄、札記、評論和訊息等十幾種文體熔匯於一爐,從而形成了一個龐雜的、用以佐證主人公心靈成長的材料。我今年30歲,但從15歲就開始寫作並發表作品,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年輕的老作家"。十五年的寫作生涯,我的確得心應手地用過上述十幾種文體寫過大量文字,沒有哪一種文體是我沒有寫過的。因此,我用這種文體雜陳的形式來構造一部整體有序的小說,這種大膽實驗現在看來顯然還不算太壞。尤其是,擔心這部小說因文體雜陳而結構太散看來是不必了,我按時間線性的進展,來串起作品的主線,描述了主人公的完整的成長經歷,因此,由不同文體構成的材料不過是穿在一根繩上的紅辣椒。

我曾經試圖通過這部小說描述近二十年中國文化在一個人的心靈上的投影及變化。但現在看來,確認它是關於個人的心靈的成長記錄似乎更確切。二十年的中國歷史對於我的主人公,不過是一個背景罷了。

看來我似乎喜歡一種繁複的美學。《日晷》三部曲中,《夜晚的諾言》在結構上是雙線並進,分別敘述了主人公在大學時代和大學畢業後的心靈成長;《白晝的訊息》《城市戰車》中,每一、三、五……單章描述主人公的藝術與心靈的遊歷,每二、四、六……雙章則單寫一個藝術家的情況,從而由線到面寫了幾十個人物。在這部《正午的供詞》中,結構要更為複雜和龐大,出場的人物多達七十餘個。但敘述仍舊是以主人公成長的線性時間為主的--為了讀者的閱讀習慣,我還不能走得太遠。

需要特彆強調的是,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完全是我虛構的,他們是我自己的孩子和分裂的我,是活在我自己心中的,與現實中的導演、影星毫無關係--儘管我認識他們之中的不少人。而在影片《大國儀仗兵》的材料運用上,我轉述了呂高排刊發在《北京紀事》上的文章的部分內容,在此特表感謝。

對這部小說的歸類也讓我躊躇,也許它該叫材料小說。後新新聞主義小說、偽調查紀實小說、信息小說、新藝術家小說或新結構現實主義小說、後新心理現實主義小說、新成長小說?我不知道,但我已完成了它,完成了我的《日晷》三部曲,這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

正午的供詞 文章節選

在一個人們慣於忘卻的時代里談論死者,的確是一件困難和不恭的事。因而,面對導演潘岳和影星夏百靈之死,我多少感到了為難。也就是在一年多以前,當著名電影導演潘岳親手殺死了由他一手造就的大牌影星夏百靈一案發生時,那種媒體瘋狂炒作、雜誌書籍一起關注的盛況,現在已沒有了蹤跡。人們的興奮和取焦點又轉向了別處,比如說新的名人隱私。但是,這兩個著名的公眾人物之死,無論如何是件悲慘的事。我與那些善忘之徒不同。內心總是有一種隱痛、一種悲憫,因而總也忘不了這樣一件事。你想想看,一個男人,一個獲過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以及很多其他A級電影節大小獎項的大導演,一個正值事業高峰時期的39歲的男人,在一種可怕的力量的驅使下,親手用一把刃長14厘米、柄長8厘米的鑲銀藏式匕首,把自己的妻子(結婚前他們已相戀好多年)、百靈鳥一樣可愛的國際級影星夏百靈殺死,這其中有著多少人性的奧妙值得探詢?又有多少恩怨值得清理?因此,在我的眼中,潘岳和夏百靈之死,就像中一支口紅,你只要用它在紙上或者嘴唇上一畫,那種血色的艷麗馬上就會出現在人們面前,久不褪色。

而且,那把鑲銀的藏式匕首我還見過�D�D�D�D當然是承蒙公安局宣傳處我一個老同學的幫忙,在採訪進程中,我在市公安局刑偵處一科的一個專放各種物證的褐色柜子里看到的。經查證,那把匕首是潘岳的朋友,著名前衛戲劇導演黃中衛(男,35歲)從西藏帶回來送給潘岳的,時間在四年之前。後來出於某種微妙的原因,黃中衛和潘岳交惡了(有關原因隨後我將談到)。"我沒想到他用的是我送他的那把刀。那把刀很鋒利,是我多年以前在西藏時去阿里的路上,一個英武的康巴人送給我的。我真沒想到他會用那把刀。也許,他用斧頭、菜刀或者用鍘刀來殺夏百靈更來勁兒些。他就是一個內心陰暗的人。他真不應該用我送他的那把刀來對付可憐的小百靈,那把刀多么精緻啊!"黃中衛談起潘岳時臉上依舊帶著一種複雜的表情,看上去他和潘岳似乎積怨很深。"他就是一個殺人兇犯"。他最後總結說。他還和潘岳、夏百靈他一起排演過一部話劇《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呢。

在潘岳和夏百靈死後由報紙披露的照片中,我保留了《華夏電影報》、《文化報》、《京華都市晚報》的幾個專版照片。這些他們生前的照片涉及了兩個人的大學時代、初出茅廬和盛名時代等各個階段,是一些歷史性的重要資料。雖然這些照片對了解他們來說只是一個個的片斷和角注,但是在你眼前展現出來的兩個人,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成長與毀滅,的確令人觸目驚心。按照照片的說明,我了解到夏百靈比潘岳要小9歲,也就是說,一年前她被潘岳殺死的時候才剛滿30歲,她從影卻已有十年之久。那正是她光彩照人、美麗絕倫的時候。他們有不少幅合影。從照片上看,潘岳略顯削瘦,但體魄健康,目光很有內容,一看就是那種比較有魅力的男人,而且有時候他也留一臉的大鬍子。他出生於東北,祖籍山東,在北京度過了求學時期,而夏百靈真的算是一個絕頂美人兒了。她身材秀麗,但又很有 兒柔中帶剛。兩個人的合影看上去非常和諧,一看就是非常合適的一對兒。

關於夏百靈是否是"中國第一美人"的說法一向有一些爭議。兩年多以前,法國《巴黎競賽畫報》在一次歐洲影評人評選中,將夏百靈評為"亞洲最美麗的女人之一"。毫無疑問,"出生於安徽的夏百靈的確美麗非凡,即有著南方女子的秀氣與靈氣;在北京呆了多年,使她又有了除卻機心與質樸的大氣和爽朗。但若把她說成是亞洲第一美人兒,影視圈中一些女明星就有不同看法。"扯淡,她怎么算得上是最漂亮的中國女人呢?法國那家破畫報的說法完全不值一提,你想想,在那幫老外的眼中,中國女人還不個個都漂亮?我覺得,在當紅影星中,鞏俐才應該算是中國最漂亮的女人吧?劉曉慶也不差嘛!說夏百靈是最漂亮的中國女人,我不這么看。"方梅這么肯定地說。方梅也是一個剛剛30歲的著名電影明星,在影視界她和夏百靈是老對手了。方梅時運不濟,由她扮演主角的電影,沒有一部獲過A級國際電影節大獎;即使是在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最後一名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最近由她主演的一部城市愛情片,也遭到了淘汰,獲大獎的是一部英國電影。因此在我訪問她時,她看上去情緒低落極了。她住在建國門一幢高級公寓中。我應約採訪她時,走進了她的如同迷宮一樣的屋子。這是由一套五室二廳和一套三室一廳打通後形成的居室,加上雙衛生間和廚房,一共十幾間屋子,我找了半天,才順著她不斷呼喚的聲音找到了她。我聽說最近她的公司運營十分不順(兩年前她開了一家文化發展公司)。果然,在回答完我的一些問題後,她有點兒惆悵地說:"下個月,這套房子的主人就換了,我把它賣給了一家保健品推展公司的老闆。我得用這賣房子的一百多萬救我的公司。你說這年頭生意怎么那么不好做?"是的,不光生意不好做,而且電影也更加難拍了,我認為。方梅確實是天生麗質,她目前還單身一個人,住在這么大的一套房子裡,完全像是住在了墓穴中。不過,她還養了幾隻白色的大波斯貓和一隻白色的哈叭狗。屋裡還有一個高及屋頂的巨型電子熱帶魚水箱。那是我見過的最大的私人魚缸了。

儘管方梅時運不濟,身上卻有一種夏百靈所沒有的火辣辣的氣質和逼人的美麗。但我以為她如此評價夏百靈是出於內心的嫉妒和一種女人的私心。我甚至猜想,至今單身的她養的那條白色哈叭狗,是否也像傳說的那樣(類似某些有著不明不白的巨款的"富婆"那樣),是專門用來替代男人,每天晚上用熱乎乎的舌頭舔她的那兒,從而達到連排聞都無法替代的性高潮?我離開她家時就這么想過,但立即為自己骯髒的想法感到了慚愧,禁不住在內心痛罵自己聯想過於豐富了。不管怎么說,法國《巴黎競賽畫報》、德國《焦點》周刊、美國的《時代》周刊和香港的《亞洲周刊》對夏百靈都曾作過重頭戲的報導。說夏百靈是一個國際級的大牌明星,恐怕並不為過。因為中國女影星中,除了鞏俐有幸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之外,其他女影星衝上國際媒體的可謂寥寥無幾。因而,夏百靈之死,當時自然也立即引發了全球媒體的廣泛關注。但是在一年多以後的今天,我重新打開這些國際級新聞媒體,看到的則是索羅斯的東亞金融危機、北約東擴的正式進行、黛安娜之死、克隆羊、西洋棋的人機大戰、中東危機、中美世貿達成協定、俄羅斯進攻車臣的訊息,這些國際大事充滿了這些媒體的版面,沒有一處談到潘、夏之死。當然,新聞媒體也不可能去關注老舊的"新聞",否則新聞記者們的飯碗也保不住。但我想,一些電影類報刊按說不會忘性如此大吧?我卻同樣沒有能從這類專業報刊上讀到有關他們的文章。在他們死後一周開始上市的多種有關他們生平的傳記作品,現在也早已進入了降價書市的櫃檯了。

正午的供詞 作者介紹

邱華棟,31歲,1969年生於新疆。1998年被免試保送入武漢大學中文系,1992年畢業並分配至北京工作,現為《中華工商時報》文藝部編輯。16歲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迄今已出版有長篇小說《夜晚的諾言》、《白晝的訊息》、《正午的供詞》,中短篇小說集《哭泣遊戲》、《都市新人類》,詩集《岩石與花朵》,隨筆集《私人筆記本》等二十餘部,三百餘萬字。是較有影響的90年代"新生代"作家群代表作家之一,也是如今活躍的實力派青年作家之一。部分作品被譯為英、日、德、韓等多種文字。獲過十幾次文學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