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鼓吹》

  唐代七言律詩選集。傳為金代元好問編選。沈德潛《說詩晬語》、羅汝懷《七律流別集述意》等對此提出質疑,但無確據。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七既認為“世傳《唐詩鼓吹》非出遺山”,卷五又說“曹兌齋《讀唐詩鼓吹》雲:‘不經詩老遺山手,誰解披沙揀得金?’兌齋從遺山游,而其言如此,則《鼓吹》之選,信是遺山用意處耶?”曹兌齋詩頗可據信。

《唐詩鼓吹》

正文

唐代七言律詩選集。傳為金代元好問編選。沈德潛《說詩晬語》、羅汝懷《七律流別集述意》等對此提出質疑,但無確據。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七既認為“世傳《唐詩鼓吹》非出遺山”,卷五又說“曹兌齋《讀唐詩鼓吹》雲:‘不經詩老遺山手,誰解披沙揀得金?’兌齋從遺山游,而其言如此,則《鼓吹》之選,信是遺山用意處耶?”曹兌齋詩頗可據信。
此書命名之由,武一昌以為取自《幽閒鼓吹》一書,趙孟以鼓吹為軍樂,錢謙益以為“夫鼓吹,角聲也。……入於角則遠”。《四庫全書總目》以為乃取義於《世說新語·文學》孫綽語:“《三都》、《二京》、《五經》鼓吹。”何焯則以為韋莊《又玄集序》有“詩中鼓吹,名下笙簧”之語,書名蓋取此 (《唐詩鼓吹》何義門評語),大約為宣揚推廣之意。書共10卷,選七言律詩近600首,96家。作者大都為中唐晚唐詩人,對許渾陸龜蒙杜牧李商隱、譚用之等作品選錄尤多。入選詩歌多為傷時感懷之作,間有娛情悅志之篇,但風格頗清朗開豁,錢謙益謂此書“主於高華鴻朗,激昂痛快”(《唐詩鼓吹序》),比同時代方回所編律詩選集《瀛奎律髓》取逕較高。但編次較亂,初唐盛唐作家雜編其間,還有宋人摻入,選入宋代胡宿詩23首之多。明代朱紹、朱積依《唐詩鼓吹》體例,編選《鼓吹續編》,選宋元明七律。
此書有元代郝天挺注本。郝天挺(1247~1313)字繼先,木魯族人,受業於元好問(另有一位郝天挺,為元好問之師),曾官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元史》有傳。郝注只釋出典,雖簡略,頗平實,舊有至大元年(1308)刊本。另有明代廖文炳注本,名《唐詩鼓吹註解大全》,有明萬曆七年(1579)刊本。清代乾隆時又有《唐詩鼓吹箋注》,為錢朝鼒王俊臣王清臣陸貽典參校本。又有紀昀評本。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