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品匯》

《唐詩品匯》

《唐詩品匯》唐詩選集。明代高棅編選。90卷,選詩620家,5769首。

《唐詩品匯》

正文

唐詩選集。明代高棅編選。90卷,選詩620家,5769首。分體編排,計五古24卷,七古13卷,附長短句;五絕 8卷,附六言絕句;七絕10卷;五律15卷;五排11卷;七律9卷,附七排。每種體裁入選作者按時代排列。有簡要評註。卷首有《歷代名公敘論》、《詩人爵里詳節》。高棅於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完成此書後,又於三十一年增補作者61人、詩 954首為《唐詩拾遺》10卷,附於書後,足成百卷之數。
高棅為明代閩中十子”之一,論詩秉承嚴羽《滄浪詩話》之說,推崇盛唐。“十子”之首林鴻認為,盛唐詩“神秀聲律,粲然大備,故學者當以是楷式”。高棅引為“確論”(《凡例》)。高棅又引申嚴羽分唐詩為“盛唐之詩”、“大曆以還之詩”、“晚唐之詩”的主張(《滄浪詩話·詩評》),進一步明確提出初、盛、中、晚的名稱。他說,唐詩的發展於“聲律、興象、文詞、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唐詩品匯總敘》),並認為“初唐聲律未純,晚唐氣習卑下,卓卓乎其可尚者,又惟盛唐為然”(王偁《唐詩品匯敘》所引)。因於各體之中,又分為九品: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變、餘響、旁流。其《凡例》說:“大略以初唐為正始,盛唐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為接武,晚唐為正變、餘響,方外異人等詩為旁流。間有一二成家特立與時異者,則不以世次拘之”。把唐詩分為初、盛、中、晚,有助於對唐詩發展流變的認識,常為唐詩研究者所採用;但九品之分,缺乏明確標準,不免招人譏議。清代王士禛對此書七古以李白為正宗,杜甫為大家,王維高適李頎為名家,即表不滿,他以為李、杜均應大家,王維等三家皆為正宗(《香祖筆記》)。清人李慈銘又對王說表示異議,認為杜應為正宗,李為大家,王維等三家為名家(《越縵堂讀書記·文學》)。見仁見智,聚訟不已。
此書標舉盛唐,原為糾正宋末詩風的卑雜瑣細和元代詩風的華麗詭奇之弊,而成為明代前後七子“詩必盛唐”主張的先導。它在明代作為館閣、家塾課本,流傳頗廣,影響甚大,但也引起清代如錢謙益葉燮等人的指責。《四庫全書總目》說:“平心而論,唐音之流為膚廓者,此書實啟其弊;唐音之不絕於後世者,亦此書實衍其傳。功過並存,不能互掩,後來過毀過譽,皆門戶之見,非公論也。”
原有明成化間陳煒刻本,明代汪宗尼、汪季舒、陸允中、張恂等以其訛誤甚多,加以校訂刊印。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即據汪宗尼本影印出版。

配圖

《唐詩品匯》《唐詩品匯》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