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愁的預感》

本書為日本暢銷青春小說。作者與村上春樹齊名,有“療傷系小說教主”之稱,作品風靡全球。本書寫於作家生涯雄心與能量最旺盛的第一階段,完成於準備走向第三階段的第二階段檢討期,標誌著作者創作觀念上的成熟與轉折,也是作者投注深刻情感的作品之一。少女彌生天生異能,遠的,能感應到古戰場的血腥廝殺;近的,能夢見瘋狂的母親將嬰兒溺死在浴池。

基本信息

1

譯者:李重民
作者:[日] 吉本芭娜娜
ISBN:9787532741625
頁數:129
定價:12.00元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裝幀:平裝
出版年:2007-1

內容介紹

少女彌生天生異能,遠的,能感應到古戰場的血腥廝殺;近的,能夢見瘋狂的母親將嬰兒溺死在浴池……

19歲那年初夏,當她感知自己還有一個塵封的童年,獨居的雪野阿姨其實就是親姐姐,便毅然前去相認。怎料雪野不堪回憶之痛,竟在翌日一早不辭而別。彌生為了幫助姐姐走出陰霾,不再逃避,遂在漸次復甦的記憶指引下一路追去,可人才到,她又已不知所蹤。最終,姐妹倆在親生父母遇難的現場重逢,真真正正完成了對親人的悼念。

通過這次旅行,彌生髮掘出了姐姐和戀人,而雪野心頭鬱積的憂傷也得到宣洩與撫慰,使她終於有勇氣重新面對那個健全得讓人嫉妒的男友。

作者介紹

吉本芭娜娜吉本芭娜娜

吉本芭娜娜(1964- ),本名吉本真秀子,生於東京,日本大學藝術系畢業。畢業後一度在餐廳當服務員。1987年以《廚房》獲海燕新人文學獎,次年再度以《廚房》獲泉鏡花文學獎,後陸續獲山本周五郎獎紫式部獎等文學大獎。1993年獲義大利SCANO獎。作品暢銷不衰,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備受世界各地讀者關注,掀起“芭娜娜熱”。芭娜娜的文字純淨輕盈,富有夢幻色彩,流淌著青春的迷惘、憂鬱、哀愁,契合現代都市年輕人無從述說的微妙心緒和敏感情懷,在我國港台地區擁有大批忠實擁躉,覺得少女們的追捧。

文摘

哀愁的預感
那是一幢獨門獨戶的老式房子,坐落在離車站相當遠的住宅區,地處一座大型公園的背後,所以一年四季都籠罩著粗獷的綠的氣息,譬如在雨停以後的時間裡,房子所在的整個街區仿佛全變成了森林,瀰漫著濃郁的空氣,讓人喘不過氣來。
那幢房子一直由阿姨一個人獨自住著。我在那裡只住過一段很短的時間。後來回想起來,滯留在那裡的時間,已經成為我最初也是最後一段極其珍貴的時間,一想起來就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傷感。那些日子,我失去了外界,好像無意中走進了尋覓已久的幻覺里。
我懷念那段只有我和阿姨兩個人度過的透明的時間。共同擁有那段純粹出自偶然孕育的、處在時間夾縫裡的空間,我感到很幸運。足夠了。正因為它已經結束,所以才有價值;唯有向前進才能讓人感覺人生之悠長。
我清晰地回憶起來。玄關陳舊的大門上,金色的把手已經晦暗,院子裡被遺棄的雜草因無人修整而瘋長,和枯竭的樹木一起森然地遮擋著天空。爬山虎覆蓋著灰暗的牆壁,破裂的窗玻璃上胡亂地貼著膠帶。地板上積滿灰塵,透過清朗的陽光飛舞起來,又靜靜地落在地板上。所有東西都隨意散亂地放置著,斷了絲的燈泡也從來沒有換過。那裡是不存在時間的世界。直到我拜訪的那一刻,阿姨一直在那裡獨自一人,簡直像沉睡了似的悄悄地生活著。
她在私立高中當音樂老師,快三十歲了還孤身一人,不知什麼時候起一個人生活的。請想像一下“樸實而未婚的音樂教師”的形象。早晨她去上班時,給人壓根兒就是那樣一種印象。她總是嚴嚴實實地裹著溝鼠色套裝,從不塗脂抹粉,頭髮用黑色橡皮筋緊緊紮成一束,穿著半高跟的皮鞋,迎著朝靄在道路上“咯咯咯”地走去。她是人們常見的那種人,面容長得異常地美卻無心梳妝,總把自己弄得十分土氣。只能這樣想,阿姨是在實踐故意把自己裝扮得像一本無視社會的“便覽”,仿佛在說“我這樣一副模樣,像是一個音樂老師吧”。因為,她在家裡穿著睡衣似的寬鬆的衣服,悠然自得的時候,她就像換了個人似的變得洗鍊而美麗了。
阿姨的生活總之就是很古怪的。她一回到家就馬上換上睡衣,脫掉襪子。而且,要是不去管她,她一整天都是修修指甲,剪剪開叉的頭髮,無所事事。再不就是連著幾個小時恍恍惚惚地注視著窗外,或者在走廊里就地躺下睡著。讀到一半的書攤開扔在一邊,洗滌衣物扔在烘乾機里忘得一乾二淨,想吃的時候就吃,困了就睡。除了自己的房間和廚房外,別的房間看來長年都沒有打掃過。
……

評論

1
在雪野小姐的屋子背後,有一座高高的垃圾山,不知怎么搬來的寫字桌,發霉的插傘桶,以及破舊的布娃娃等等——對於不願再見,不願再想的物品,雪野一律當它們“沒有發生過”似的統統扔掉。像這樣被她當成“沒有發生過”的,還有深深愛戀著她的學生正彥,與正彥懷上的孩子,以及她的親妹妹彌生小姐。想來應該還有些什麼吧?
呵,還有那段不堪回首的血色記憶……
“將目光從厭惡可怕,眼看就會傷害自己的東西中移開。”這就是雪野小姐多年來的一貫做法。
每每讀完一個成功營造的故事,總會有那么一個人物讓你難以釋懷,唏噓不已。比如吉本芭娜娜24歲那年寫就的長篇小說《哀愁的預感》,讓你感興趣的不是那個有著預知能力的主人公彌生小姐,卻是貌似天使然而穿著打扮仿佛一本無視社會的“便覽”的雪野,該女子十多年來獨自一人如同孤魂野鬼般地在一幢郊區的老式房子裡苟延殘喘,屋外雜草叢生,屋內零亂不堪,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下雨就不去上班,做事有頭無尾。
對,“她凡事都是那副德性,生活里絲毫沒有任何秩序之類的東西可言。”
在一個被時間遺忘了的角落,甘願做一個被時間遺忘的女人,到底是什麼造就了她這樣慵懶倔強的性格?追本溯源,隨著彌生小姐沉睡多年的記憶碎片的漸次甦醒和整合,我們終於從不合理的現象中找到了合理的依據——
家庭,作為吉本芭娜娜小說貫穿始終的忠實要素,無疑是驗證假設、讀碼解碼的惟一鑰匙。這部小說出場人物並不多,相互比照關聯的僅四個年輕人:彌生,雪野,哲生和正彥。
彌生和哲生從小在一個傳統溫馨的家庭中長大,“母親非常勤快,一刻都閒不住,她把家裡安排得舒舒服服”,父親“以健康的心態保護著家庭”,“家裡永遠洋溢著有節制的活潑氣氛”……在這樣健康幸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哲生自然勇敢而堅強,有愛心和責任感,與人為善,勤奮好學,“如果有人擁有高潔的心靈,如果有人具有高尚的品格,那這個人就是哲生。”
正彥雖然是姨太太的兒子,從小與體弱的母親生活在一起,得到的愛雖然不多,然而付出的愛卻是不少,在悉心照料母親的過程中逐漸變得獨立、堅韌而陽剛,戀母情結使他對比自己年長十來歲的音樂教師雪野產生了深深的愛戀之情。
彌生雖然叫雪野為阿姨,而兩人實為親生姐妹,在父母因車禍雙雙罹難之後,共同為哲生父母所收養。當時雪野已是高中生,而彌生尚幼小,巨大的驚嚇令她暫時失卻了記憶,因而易於重塑。雪野拒絕與養父母生活在一起,選擇了離群索居。於是,命運把兩人分開,兩人按自己的方式各自長大成人。
彌生受童年及預知能力的影響,雖偶有些怪異的行為,然而由於養父母健康的親職教育,總體來說還是相當正常,生活積極,善解人意,會打掃屋子,會做好吃的菜,知道關心別人,節制,懂得愛與被愛的關係。
而雪野的身上仍然帶著深深的原來的親職教育的烙印,自由,散漫,不拘常理,沒有尊卑,全家人常常心血來潮去野外露宿,生活不分白天黑夜,女兒可以在父親臉上亂畫,父親也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目睹著這樣一個活潑幸福的家庭突然間分崩離析,痛不欲生的雪野徹底陷入了顧影自憐的境地,拒絕一切關心與幫助,逃避現實,逃避一切不良情緒,如同“沒有發生過的物品”一樣的垃圾在她心靈深處的旮旯里亦是堆起了高高一座吧?
正如芭娜娜在《厄運》中所寫的:“死本不悲傷,倒是感傷把人吞噬,人因而窒息、受苦。”而吉本的興趣在於“描繪受傷的心被療愈的過程,而不是死亡本身。”
雪野小姐無疑是芭娜娜成功塑造的又一個“邊緣人”形象,要讓這樣的“邊緣人”回到主流社會中去該怎么辦呢?什麼才是給生命療傷的最佳藥劑呢?愛情的力量指引著正彥尋到了輕井澤,親情指引著彌生從輕井澤又尋到了青森——當年父母罹難的地方,不懈的彌生終於發現了失落的雪野,二人面對澄澈的湖水會心地笑了。
彌生想,今後正彥或像正彥一樣健康的男子一定會幫助姐姐清理掉屋後的垃圾山吧?而自己,不僅擁有了一個美麗的姐姐,幸福的家庭,還收穫了一個弟弟兼戀人的哲生。
是的,家庭可以塑造一個人,而愛,則可以療治一個人。
想來,芭娜娜與村上春樹一樣,能夠成為日本現代文壇上頗受矚目的新人,號稱日本現代文學的天后,“吉本芭娜娜現象”、“吉本芭娜娜風潮”被頻繁的使用,並不僅僅是因為有一個當文學評論家的父親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