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書籍]

《和而不同》[書籍]
《和而不同》[書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和而不同》屬於“和諧文化讀本”叢書,共五本,包括《以和為美》《以和為貴》《和氣生財》《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分別介紹和論述以和為美的審美觀、以和為貴的處世觀、和氣生財的財富觀、和而不同的世界觀、天人合一的自然觀。每本書都力圖以平實通俗的語言,介紹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諧、和睦、和美、和平、和順的豐富思想,在分類歸納的基礎上,分別論述其主要內涵及特徵,儘可能旁徵博引、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編輯出版這套書的最終目的,是要深入淺出地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為在全社會倡導和諧精神、培育和諧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眾閱讀的基本文本。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ISBN:7541126675
加入藏書閣 和而不同加入藏書閣 和而不同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5-1
版次:初版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所屬分類:古代文化>傳統文化>綜合

內容簡介

“和諧文化讀本”叢書共五本,包括《以和為美》《以和為貴》《和氣生財》《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分別介紹和論述以和為美的審美觀、以和為貴的處世觀、和氣生財的財富觀、和而不同的世界觀、天人合一的自然觀。每本書都力圖以平實通俗的語言,介紹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諧、和睦、和美、和平、和順的豐富思想,在分類歸納的基礎上,分別論述其主要內涵及特徵,儘可能旁徵博引、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編輯出版這套書的最終目的,是要深入淺出地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為在全社會倡導和諧精神、培育和諧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眾閱讀的基本文本。

主編推薦

和諧精神是和諧社會的思想根基,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文化源泉。無論是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還是人與人的團結和睦、人自身的內在和諧,都離不開和諧精神的薰陶、和諧文化的支撐。可以說,倡導和諧精神,培育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題中應有之義。
在我們這個5000多年的泱泱文明古國,有著優秀而深厚的“和合”文化傳統。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內涵十分豐富,充滿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比如,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強調天人合一,重視尊重規律、休養生;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強調以和為貴,重視家庭和睦、融洽相處;在不同國家和民族的關係上,強調協和萬邦,重視睦鄰友好、互利互惠。經過數千年的積澱和發展,以“和合”思想為核心的和諧精神、和諧文化已經深深地融入華夏兒女的血脈之中,成為中華文化的基本特性和重要價值取向。大力傳承和弘揚這一優秀文化傳統,在歷史提供的高起點上創造出更具有時代內涵和現實意義的和諧文化,是當代文化工作者肩負的重要職責。
基於這樣一種想法,我們組織編寫了“和諧文化讀本”叢書。本叢書一共五本,包括《以和為美》《以和為貴》《和氣生財》《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分別介紹和論述以和為美的審美觀、以和為貴的處世觀、和氣生財的財富觀、和而不同的世界觀、天人合一的自然觀。每《和而不同》都力圖以平實通俗的語言,介紹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諧、和睦、和美、和平、和順的豐富思想,在分類歸納的基礎上,分別論述其主要內涵及特徵,儘可能旁徵博引、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編輯出版這套書的最終目的,是要深入淺出地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為在全社會倡導和諧精神、培育和諧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眾閱讀的基本文本。
本叢書作者都是勤于思考、富有朝氣的青年學者,希望這套叢書能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王強 2008年元旦

精彩文章

第一章 尚和去同
一、奇妙的矛盾
“和”與“同”是內涵互有差別,境界相分高下的一對概念。
不同的事物相剋相生、配伍相成叫做“和”,而相同的事物加在一起只能叫做“同”。
這一對概念遠在西周的時候就有了明晰的分辨。史伯針對只聽逢迎之詞而摒棄甚至封殺異見的鄭桓公,在討論鄭國危亡難繼的局面時,進行過精彩的闡發。
史伯說,天地萬物,無不是在“和”,也就是各不相同的各種要素,在相互作用之下才顯得五彩斑斕生氣貫注,而相同要素的“同”,不管有多少,它最終只會導致發展的停滯和生機的消歇。
如果只有一個音符,怎么會有悠揚動聽的音樂?如果只有一種色彩,哪裡有美輪美奐的圖畫?如果只有一種味道,哪裡有惹人垂涎的美食?
“和而不同”是人們睿智地洞察宇宙,理性地審視自我的產物,它是一種文明的成果。
對“和”的價值的認識,其中包含著對異質要素,也就是說,對事物對立面的價值的肯定和認識。
歷來被奉為智慧寶藏的《道德經》,用長達八十一章的篇幅從方方面面無比樸素地闡發了這個道理。
在老子看來,宇宙問萬事萬物無不由相互對立的因素構成,兩者相互依存,在對立中維持著和諧穩定的關係,而世間最基本的一對相生相剋、相反相成的存在物,就是“無”和“有”。比如,在《道德經》第十一章中,老子說道: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牗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隨筆版

圖書詳情

和而不同和而不同

作者:辛豐年
出版社:嶽麓書社
ISBN:7806655603
上架時間:2005-12-19
出版日期:2005年3月
開本:大32開
版次:1-1
所屬分類:文學>中國現當代隨筆

內容簡介

辛豐年先生以音樂隨筆著稱,本書則是他談音樂以外的文章與嚴鋒談書的文章的第一次結集。分甲、乙兩編。甲編為辛豐年的作品,乙編為嚴鋒的作品。這些文章大多發表在《讀書》、《文匯讀書周報》、《大公報》、《萬象》、《書城》等報刊上。辛豐年與嚴鋒父子,年齡相距四十一載。時代的差異注定了他們不可能十分相同。就本書而言,同樣是以書為中心,辛豐年談的多是歷史,嚴鋒側重於文學,就他們的言、文關係而言,辛豐年平素說話不經意間會冒出“此書如何如何”,像在寫文章,而嚴鋒的文章多用口語,總讓人能想像出他說話時的眉飛色舞的神情;就他們的文字風格與節奏而言,辛豐年精於錘鍊,凝鍊嚴謹,嚴鋒則舒緩自然,幽默詼諧。然而,他們的為人為文,立身處世,又隱隱約約地有著脈胳相連。他們都選擇了“門外”的立場與“民間”的趣味。這些相通的性情,趣味或許正是他們既能“不同”,而又能“和”的基礎。

作者簡介

辛豐年(一九二三——)原名嚴格。江蘇南通人。抗戰中家鄉淪陷,國中尚未讀完,從此閉門自學。一九四年開始在部隊中做文化和新聞工作。一九七六年退休。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為《讀書》、《音樂愛好者》、《萬象》等雜誌寫出大量的音樂文章。主要作品有〈樂迷閒話〉、〈鋼琴文化三百年〉、《辛豐年音樂筆記》、《不朽的人與樂》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