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謙評傳》

《呂祖謙評傳》

本書凝聚了作者對呂祖謙多年研究的心血,代表了國內呂祖謙研究的現有水平。

基本信息

看點

封面封面
本書是《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之一,該叢書從歷史的各個時期、各個領域和各個學科(包括文、史、哲、經、教、農、工、醫、政治等等)有傑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選二百餘人作為傳主,通過對每個傳主的評述,從各個側面展現那些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業績,從而以微見著、由具體到一般地勾勒出這段歷史中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總體面貌,揭示其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的主要內涵,以利於開門見山、引人入勝地批判繼承、古為今用,也為進一步全面系統地總結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打下基礎。

內容簡介

呂祖謙是南宋乾淳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歷史學家。他不拘門戶之見,以綜合當時各家學說為己任,故而其思想反映了南宋社會思潮的總趨向。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為依據,系統、全面地介紹和評述了呂祖謙的經濟、政治、哲學、人格、倫理、教育、歷史思想,充分肯定了呂祖謙在中國古代思想發展史上所占有的地位。

該書文字流暢,思想性強,具有一定的可讀性。

作者簡介

潘富恩,男,1933年12月生,浙江溫州市甌海縣人,195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留校為哲學系助教。1956—1957年赴北京大學師從張岱年教授。現為復旦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學位評審。著作有《中國哲學論稿》、《中國古代認識論史略》等四部,參加主編《中國哲學三百題》、《哲學大辭典·中國哲學史卷》、《中國歷代思想家傳記匯詮》等。論文六十餘篇。

文摘

第一章家世、生平及學術交往

在南宋理學陣營中,有一面燦爛斑駁的旗幟,這就是乾淳時期鼎盛一時的呂學。提及呂學,就不能不提及其創始人——呂祖謙。

呂祖謙字伯恭,學者稱東萊先生。因其伯祖呂本中人稱“大東萊先生”,故而呂祖謙亦有“小東萊”之稱。呂祖謙生於宋高宗趙構紹興七年(1137年),卒於宋孝宗趙昚淳熙八年(1181年),享年四十四歲。呂祖謙祖籍山西,“後徙壽春”(今屬安徽)。自六世祖呂公著起,又從壽春遷居北宋都城開封。北宋滅亡之後,曾祖呂好問又攜全家隨宋室南渡,遂在婺州(今浙江金華)安居下來。

第一節 家世與家學

呂祖謙一生矢忠於趙宋政權,時刻以偏安江南一隅之地的南宋小朝廷興衰存亡為念,熱切希望南宋革故鼎新,熾烈昌盛,並為之消耗了自己的畢生精力。所有這一切,固然與其從小所受的封建主義正統思想薰陶以及他本人的經歷有關,同時也因為他的家庭屢受趙宋政權眷隆之恩。要準確地把握呂祖謙思想發展的基本線索,就不能不了解其顯赫的家世。

呂祖謙之學在其形成過程中,雖然受到外界多方面的影響,但其中最主要的影響卻是來自家學。這就有必要對其家學作一簡單的透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