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格雷厄姆學思考向巴菲特學投資》

《向格雷厄姆學思考向巴菲特學投資》

《向格雷厄姆學思考,向巴菲特學投資》作者勞倫斯·坎寧安是一位價值投資領域的專家,也是暢銷書《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的編者,同時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財會、金融領域的教授與學者,對基本面分析和巴菲特的實戰操作都有著深入研究。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向格雷厄姆學思考,向巴菲特學投資》價值投資理念自格雷厄姆創立以來,經過幾十年的歲月,由沃倫·巴菲特發揚光大,如今已成為基本面分析的主流指導思想,在全世界的投資者心目中確立了不朽的地位。
《向格雷厄姆學思考,向巴菲特學投資》正是作者多年來對價值投資研究與實踐結合的集大成者。如果你還不了解價值投資,閱讀《向格雷厄姆學思考,向巴菲特學投資》能讓你了解價值投資理念,從而避免在未來的投資中走太多的彎路。·如果你已經是價值投資的堅定信仰者,閱讀《向格雷厄姆學思考,向巴菲特學投資》能讓你對價值投資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從而提升你的投資實戰技巧。·喜愛巴菲特和格雷厄姆的讀者,能從《向格雷厄姆學思考,向巴菲特學投資》中看到兩位大師的很多箴言妙語,並發現在這些話語之後隱藏著的深邃思想。

編輯推薦

《向格雷厄姆學思考,向巴菲特學投資》:《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編者對巴菲特理念的深入解讀價值投資的經典著作。
媒體推薦
“本書面世非常及時,它勸告投資者放棄當前流行的投機式方法,而轉向以財務、會計和管理為基礎進行企業分析的價值投資方法。作者提醒我們。‘收益和現金流是企業價值的基礎’——這是實現股權投資長期成功的金玉良言。”
——約翰C.博格
“坎寧安高明地解決了位於當今市場中心的關鍵主題。本書把基本的常識帶回了投資行業,如欲實踐特立獨行的投資,本書必不可少。在市場多變、觀念相互牴觸的時代,要想尋找洞見和指引,請看本書。”
——艾倫·格林伯格
“想成為成功投資者的人,都應該好好讀一讀本書。它以通俗易懂、極具洞見的方式,列舉了格雷厄姆、巴菲特、費希爾等人的重要投資原則。”
——戴維·戈茨
“絕對及時。坎寧安為那些意識到自己對網際網路股票交易一竅不通的股票玩家提供了絕處逢生的工具:一本通往深思熟慮式投資的指南。他向熱切的投資者展示如何從喜怒無常的市場先生那裡賺錢。”
——大衛·亨利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勞倫斯A.坎寧安(LawrenceA.Cunningham)譯者:閭佳侯君
勞倫斯A.坎寧安.Cunningham
紐約耶什華大學卡多佐學院教授,任該學院海曼企業管理中心主任,1992年他即執教於此,專攻企業和證券法業務。此前,他曾是著名律師事務所Cravath,swaine&MooreLLP的合伙人。坎寧安教授對會計、企業、金融、投資等領域有著深入的研究,曾撰寫過大量文章。他還是暢銷書(《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的編者,廣受歡迎的教材《財會金融基礎》的作者。坎寧安還在美國和海外地區為各類商業組織開展教學和講演,為企業董事會、法律和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其他組織提供諮詢服務。他接受過《福布斯》、《錢經》雜誌及CNN、“吉姆·萊勒新聞時間”節目的專訪,他的言論和作品廣為電視和平面媒體所引用。

目錄

前言:Q文化
第一部分
兩個市場的傳說/1
第1章市場先生的躁鬱症/2
波動、泡沫和崩盤/4
異常現象/10
一大群猴子/11
第2章服用百憂解的市場/16
緣起/16
簡單性/18
完全競爭市場之夢/22
相關理論概況/28
第3章混亂的市場/33
新浪潮/33
又一波新浪潮/36
複雜性/46
行為金融學/47
第4章波動性的增強/50
信息波動性/51
交易波動性/58
交易者的波動性/62
病狀預斷/66
第5章抓住20%/68
誰來負責/69
堅持到底/71
鍊金術/81
長期/86
第二部分
給我看看錢在哪兒/89
第6章蘋果樹和經驗/90
愚人與智者/90
基本常識/100
第7章你的能力範圍/104
初始範圍/105
能力範圍的培養/108
全面的能力範圍/113
做決策/116
第8章辨識成功/l18
企業燃料/119
顯微鏡下的管理者/123
少花錢多辦事/127
完整的工具箱/130
第9章該你做主/132
資產/133
收益/137
靈丹妙藥和安全邊際/141
現金/143
市場循環/144
第10章擺弄數字/151
諷刺作品/155
財務謎語/160
小結/165
第三部分
信任經理人/167
第11章放眼世界/168
兩個世界的故事/169
義務的誤讀/173
世界大同/176
第12章規則和信任/186
家族企業管理/187
局部治理/188
綜合治理/192
會議上的發言權/195
第13章工作中的董事/197
向CEO致敬/198
薪酬/199
交易/203
資金/206
審核/209
第14章爐火邊的CEO/212
大師級經理人/212
行動/214
初露鋒芒/221
信任/226
結論:勝利的文化/233
致謝/235
注釋/237

序言

常識是投資和企業管理的核心環節。然而,弔詭的是,“常識”又是那么難得。舉例來說,人們常說某隻股票或市場總體水平被“價值低估”了或被“價值高估”了。但這其實是一句空話。不管是單只股票,還是以市場指數形式表現的所有股票的總和,本身都是有內在價值的。這個內在價值,是指該個股或指數未來能產生的所有現金流折成的現值。
估計現金流的大小和現值是非常困難的,但這才是價值的定義所在,不管人們的希望和猜測是多少,它都是一樣的。希望和猜測的結果——有時候是分析的產物,但大多數時候都不是——是股票的價格或市場的水平。故此,在涉及個股或市場指數的時候,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定價過高”或“定價過低”,而不是“價值高估”或“價值低估”。價格會極大地偏離潛在價值,這一看法屬於常識,但它與普遍存在的認識有些矛盾。就以納斯達克主要的市場指數“納斯達克100”(Nasdaq100:QQQ)做例子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行銷天才們選擇3個“Q”來代表它,因為“Q”本身是個很酷、品牌意味很強的字母。然而,“納斯達克”本身有5個字母可選(N、A、s、D、Q)。

文摘

這裡並不存在什麼先驗性的理由,非要人相信公共資本市場是線性系統,不是非線性系統。故此,要理解這類市場,有一個問題必須首先考慮:它們到底遵循的是線性流程還是非線性流程。為研究這個問題,人們使用了許多新技術,遠比設計隨機漫步理論模型時要複雜和成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甚至80年代初使用不了這類技術,原因之一在於那時候沒有足夠強大的計算機系統。這種計算機系統不僅要能迅速地處理數據,還要能處理超出簡單的線性數學模型之外的數據,計算多維數據流的曲率。而現在,有了這類資源的幫助,研究人員重新上路了。他們從原先的共識人手,即實證研究表明,除了一些反常現象外,隨機漫步還算準確地對股票價格做了描述。接著,他們繼續深人下去。
深入工具之一,其實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它是水文學家赫斯特(H.E.Hurst)建設尼羅河大壩時設計的赫斯特必須根據降雨模式確定水庫的排水方式,以便維持水庫的水位。
為理解水庫系統如何運作,赫斯特記錄下每天中午的水位,並算出了變化範圍(基本上也就是高水位、低水位和平均水位之差)。如果變化範圍隨觀察記錄下來的數字等比例提高,人們便可以得出結論:水庫系統是隨機的。反之,如果它不是隨機的,且表現出一定的模式,那么,只要知道其中之一,水文學家便可以確定水庫的排水方式了。
赫斯特設計了一種叫做“H指數”的簡單工具,用來判斷水庫變化範圍的擴大到底是隨機過程,還是更傾向於模式化行為。數學細節這裡就略過不提了,總之,如果一個系統的H係數等於0.50,則系統是隨機漫步的。也就是說,任何特定的一種運動跟在另一種運動之後出現的機率都是五五分,故此也就是完全碰運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