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李嘉誠學什麼》

《向李嘉誠學什麼》

《向李嘉誠學什麼》以系統、全面的視角,分析了李嘉誠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種種經商秘訣,提煉並深入挖掘他深厚的管理智慧,給有志於投身商海或已經在商海中打拚多年的創業者以啟迪。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李嘉誠,世界華人首富,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此外,他還統帥著旗下的長江基建、和黃集團以及港燈集團等公司,是當代世界華人企業家的成功典範。
從一個一無所有的打工仔搖身轉變成締造了龐大商業王國的華人首富、引領商界的大亨,李嘉誠是如何做到的呢?李嘉誠的傳奇人生經歷和創業歷程一直是世人關注的焦點,不過首富的“神話”並非神話,他的成功其實是可以借鑑和學習的。李嘉誠的成功之路並不離奇,他只是敢想常人所不敢想,敢為常人所不敢為,憑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學刻苦的精神,逐步累積了超越常人的能力。

作者簡介

李帥達,資深撰稿人。已出版《血戰——胡雪岩與盛宣懷雙雄爭霸戰》、《較量———松下幸之助與盛田昭夫創業爭霸戰》等多部作品。

媒體評論

李嘉誠是商業界的領袖,所有賺錢的人都想效仿他。按照李嘉誠所說的話做人、做生意,即使不能成為富豪,也絕不會是個窮人。
——“股神”沃倫·巴菲特
毋庸置疑,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李嘉誠都是人們不斷關注的一個名字。作為亞洲經濟復甦和華人資本崛起的重要代表,他所取得的成就已經超越了財富的本身。而他所處的背景也讓其所建立的每項事業背後所蘊藏的複雜性,都遠遠超過了他的歐美同行。
——《商業周刊》
環顧亞洲,甚至全球,只有少數企業家能夠從艱苦的童年,克服種種挑戰而成功建立一個業務多元化及遍布全球56個國家的龐大商業王國。李嘉誠在香港素有“超人”的稱號。事實上,全球各地商界翹楚均視他為擁有卓越能力、廣闊企業視野和超凡成就的強人。
——《福布斯》
除非有人願意離開香港,或是無須用任何電力,才能與李氏業務劃清界線。
——《金融時報》

目錄

代序
第一章 人品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向李嘉誠學做人原則
一生中最重要的品德是守信
人品是人的立身之本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勤奮是做人之本及成事之道
學會低調做人
第二章 多交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財路——向李嘉誠學人際交往
舍利助人得人緣
不占任何人的便宜
沒有私心才能結交到良友
朋友亦需競爭
對朋友重情重義可促進自己的事業
第三章 個人的努力是創造事業的基本條件——向李嘉誠學成功之道
苦難是人生最好的歷練
有志則斷然不甘為下流
努力才是創造事業的最基本條件
止情與守勤是我的信條
善於適應環境才是真正的強者
沒有知識不可能成功
第四章 適合的人才是最好的人才——向李嘉誠學用人策略
人才比親人更可貴
唯親是用必損事業
洋為中用,以夷制夷
善用年輕人可以為企業注入活力
第五章 責己以嚴,待人以寬——向李嘉誠學領導方略
給員工樹立好的榜樣
老闆應該了解員工的想法
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員工
給員工改正錯誤的機會
做企業要敢於充分授權
先管好自己才能管他人
第六章 我的成功是大家同心協力的結果——向李嘉誠學團隊管理
一家企業就像一個家庭
知道員工的希望是什麼
只有會做領袖的人才能凝聚人心
第七章 眼光獨到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向李嘉誠學把握商機
勤于思考是把握商機的前提條件
居安思危才能搶占商機
做生意隨機應變很重要
要有抓機遇的膽識
用心與主動有助於把握機遇
在別人放棄的時候出手
第八章 推銷是最好的經商鍛鍊——向李嘉誠學銷售方法
勤于思考是最好的推銷技巧
真心誠意最能打動人
要注重推銷自己
廣告就是生力軍
以品牌聯想打開銷售通道
第九章 高瞻遠矚作抉擇——向李嘉誠學經營策略
迂迴前往,穩步推進
以變應變
耐心等待時機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要有遠見
謀定而後動
打蛇打七寸
第十章 培養創造性思維——向李嘉誠學創新理念
居安思危,力求創新
創新讓企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拋棄陳舊思維,勇於創新
投資中藥實行市場創新
第十一章 “利益共享”是聰明商人遵循的法則——向李嘉誠學雙贏意識
有舍才會有得
人道之風拓寬事業路
“有錢大家一起賺”
合作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懂得讓利,“知止”經營
第十二章 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隻籃子裡——向李嘉誠學理財觀念
每一分錢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為資金尋找“出路”
做長線投資,從長遠角度看問題
借別人的錢來賺錢
股市投資須謹慎
第十三章 沒必要給子孫留財產——向李嘉誠學教育子女
做人要不斷修身養性
培養孩子的商業情操
讓孩子學會獨立自強
要注意考慮對方的利益
適當時機給予輔助
第十四章 回報社會才能活得更精彩——向李嘉誠學社會責任
富貴於我如浮雲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關注弱勢群體
香港——事業的根基
盡到一個中國人的責任
主要參考書目

前言

李嘉誠,世界華人首富,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此外,他還統帥著旗下的長江基建、和黃集團以及港燈集團等公司,是當代世界華人企業家的成功典範。
早在1986年,李嘉誠就登上了香港首富之位。1988年,美國《財富》周刊評選李嘉誠為世界華人首富,他連續6年穩居這一寶座。1998年,李嘉誠趕超眾多世界知名企業家躍居全球富豪榜第10位……據《福布斯》雜誌2008年3月的統計,李嘉誠的總資產高達2000億港元,他不但創下了一個商業奇蹟,還成就了一段名副其實的華人傳奇。而今,李嘉誠旗下公司的業務涉及地產、金融、運輸、酒店服務、零售業,乃至電力、通信等高科技領域,經營遍及全球。他締造的龐大商業王國彪炳千秋,為人所津津樂道。除了擁有巨額財富,李嘉誠堅持“富貴於我如浮雲”的思想,其惠及他人、奉獻社會的精神更廣為世人傳頌。1991年,李嘉誠壓倒比爾·蓋茨等世界超級富豪榮膺“世紀企業家”稱譽,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全球最具有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之一……
從一個一無所有的打工仔搖身轉變成締造了龐大商業王國的華人首富、引領商界的大亨,李嘉誠是如何做到的呢?李嘉誠的傳奇人生經歷和創業歷程一直是世人關注的焦點,不過首富的“神話”並非神話,他的成功其實是可以借鑑和學習的。李嘉誠的成功之路並不離奇,他只是敢想常人所不敢想,敢為常人所不敢為,憑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學刻苦的精神,逐步累積了超越常人的能力。
本書以系統、全面的視角,分析了李嘉誠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種種經商秘訣,提煉並深入挖掘他深厚的管理智慧,給有志於投身商海或已經在商海中打拚多年的創業者以啟迪。

精彩書摘

人品是一個人內在價值的體現。史邁爾就曾說過:“良好品格是人性的最高表現。好的品性不僅是社會的良心,而且是國家的原動力,因為世界主要是被德行統治。”一個人的地位、權勢可以體現其外在的財富,但其人生價值卻寓於他的品格之中。
作為一個商人,李嘉誠是成功的,同時,生活中的他依然用自己坦蕩蕩的為人處世原則贏得了眾人的喝彩。李嘉誠認為,人品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立身之本。他欣賞誠實的人,摒棄那些自私、人品低下的人。李嘉誠深知,沒有好的人品,將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李嘉誠從小就吃盡了苦,一家人為了生計幾經輾轉,最終落腳於香港。原以為從此可以過上安穩的日子,但是日軍的鐵蹄隨後也踏上香港,社會經濟一片混亂。李嘉誠的父親為養家餬口一直拚命地工作,因為勞累過度染上了肺病,1943年,無情的病魔奪走了他的生命。父親去世的這個冬天,也成了李嘉誠記憶中最冷的寒冬。
家裡的頂樑柱倒下了,一家人的希望也隨之破滅了。為了安葬李父,李嘉誠的母親與舅父東拼西借地湊足了安葬費,這讓沉浸在悲痛中的李嘉誠得到了一絲慰藉。
李嘉誠為購買用來安葬父親的土地而東奔西走,他遇見了兩個願意賣地給他的當地客家人。按照當地的交易習慣,賣地人只有在拿到錢後,才會領著買地人去看出售的地皮。當時年紀尚小的李嘉誠將錢交給這兩個客家人後,便一直跟著他們堅持要求去看地,賣地的兩個人只得領著他疾步走在泥濘的山路上,天空中還飄著雨,寒冷的天氣倍增傷感與淒冷。
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兩個賣地人見李嘉誠年少,以為他容易欺騙,便想將一塊原本埋了人的墳地賣給李嘉誠。一路上,走在前面的兩人用客家話交談著。他們以為李嘉誠這個外鄉娃聽不懂他們的方言,就大膽說出了他們打算等李嘉誠看過地後,如何掘開地弄走他人屍骨的卑劣想法。天猶憐人,李嘉誠聽懂了客家人的談話內容,一時間陷入了震驚、憤怒、難過的情緒中。他怎么也沒有想到,世界上居然有這樣黑心腸的人,為了掙錢甚至連死去的人都不放過。想到一生光明磊落的父親如果被安葬到這個地方,就算在九泉之下也不會得到安息,李嘉誠不禁悲從中來。
李嘉誠明白,這兩個人肯定是不會把錢退還給自己的。憤怒的他沒有追要自己的錢,而是讓這兩個人不要去掘地打擾早已入土的死者,然後又重新尋找土地。
幾經周折,李嘉誠終於安葬了父親,但被欺騙的經歷,深深地刻在了李嘉誠的心裡。這堂社會課,讓李嘉誠早早明白了高尚人格對人生的重要意義。他決定,在自己今後的人生路上,不論遇到多么艱難的事情,都絕不做坑蒙拐騙的事。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李嘉誠逐漸養成了為人誠信、不害人、樂於助人的良好品行。
李嘉誠當推銷員時發生的一件事就充分地體現了他良好的人品。在辭掉五金廠推銷員的工作後,李嘉誠來到了塑膠公司上班,因為勤奮努力,肯動腦筋,老闆非常賞識他。18歲時,他就被提升當了部門經理,兩年之後他又被提拔為總經理。很多人都覺得李嘉誠應該感到滿足了,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毅然辭職了,他看到了塑膠行業的大好前景,決心創辦屬於自己的事業。
不論哪個老闆都不願意一個能給企業帶來財富的員工離開,塑膠廠老闆極力挽留,但沒能扭轉他決意辭職的想法。
萬分不捨的老闆設宴為李嘉誠餞行,對此,李嘉誠至今仍感懷於心。老闆的知遇之情,令李嘉誠心懷內疚。在席間,他坦白地對老闆道出了自己辭職的本意。因為即將與老東家成為同行,難免會有競爭,為了報答老闆,李嘉誠許下諾言說:“我離開你的塑膠公司,是打算自己也辦一間塑膠廠。我難免會使用在你手下學到的技術,也可能會開發一些同樣的產品。現在塑膠廠遍地開花,我不這樣做,別人也會這樣做。不過我絕不會把客戶帶走,或用你的銷售網路推銷我的產品,我會另外開闢銷售線路。”
事實證明,李嘉誠沒有食言。在創辦了長江塑膠廠後,他在原塑膠公司工作時認識的一些客戶,主動找到李嘉誠要與他合作。對於一個剛成立不久的小企業來說,這正是求之不得的機會,但他卻一一拒絕了。他對這些客戶說,原來的塑膠公司對自己情深意重,不能搶人家的客戶。與此同時,李嘉誠還建議這些客戶繼續與原來的塑膠公司合作。
這份拋開利益、注重情誼的真誠,讓這些客戶非常感動。他們敬重李嘉誠的為人,都繼續與原來那家塑膠工廠進行著合作。
李嘉誠捨棄了一時的利益,但交到了很多真誠的朋友,他從中得到的回報也是長久的。對此,李嘉誠曾說過:“你要別人信服,就必須付出雙倍使別人信服的努力。注重自己的名聲,努力工作,與人為善,遵守諾言,這樣對你的事業非常有幫助。”
一個人的品格往往表現在他的言行上。也許有的人覺得做生意和做人是兩碼事,其實不然,從商的德行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品行,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能在爾虞我詐的金錢交易中獲得真正並長久的成功。
……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