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方人學直爽,向南方人學靈活》

《向北方人學直爽,向南方人學靈活》

《向北方人學直爽、向南方人學靈活》內容簡介為:要學做,先學做人,學會做人,才會做事。“人”字兩條腿,一撇是“直”,一捺是“活”。無論哪條腿過長或者過短都會讓走不穩道。只有將北方人慣有的“直”和南方人常見的“活”完美地配合在一起,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避免磕碰、大步流星。《向北方人學直爽、向南方人學靈活》就是力圖將這二者適當調配。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身兼北方人的“直爽”與南方人的“靈活”,你就掌握了最為成功的為人處事之道。
向北京人學直爽,向南方人學靈活。
只知“靈活”的人,不能夠世事洞明;只會“直爽”的人,又不能夠人情練達。本書就是力圖將這二者適當調配。只有將北方人慣有的“直”和南方人常見的“活”完美地配合在一起,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避免磕碰、大步流星。
——“舌頭的急轉彎”首先在於“腦筋的急轉彎”。
——籃球運動員在預備投籃的那一刻,收腹,屈身,彎腿,眼睛仰視四十五度角,他們的蹲下不是屈服,而是為了能夠更高地躍起,
——蜜蜂執著不?永遠飛不過那扇窗,驢子執著不?永遠離不了那盤磨。一叫小男人個子小、脾氣小可是他們的主意卻大得很。
——“抬”或者”捧”不是言語上的諂媚或者吹捧,而是在事業上尊重自己的利益夥伴,尊重自己的衣食父母,甚至尊重自己的行業競爭對手。
——碰到別人提出方案或指出錯誤,南方人是先看你說得對不對,而北方人卻要先查查你的資格夠不夠。這種小火慢燉熬資格的作風,是活躍,創新的最大敵人,
——制定規矩的目的不是為了遵守。而是為了有用。
——北方人的面子讓人高興一時,南方人的里子讓人享受一世。
——繞圈子的話說多了會讓別人失去和你打交道的耐心,有筋道、有力度的話才能吸引別人的注意。
——精明不等於聰明,更不等於高明。
——社會競爭就如圍棋博弈,求活的心眼只需兩個就夠,一個叫相信人生,一個叫看透人生
——當南方人衣冠齊整、氣喘吁吁地終於繞到牆後時,發現破牆而出,滿身是土,甚至還可能摔得鼻青臉腫的北方人,早就在那裡等他了。
——在南方,娛樂八卦的東西比國家大事、世界風雲要有市場得多,一心想賺錢的人也比一心想做事業的人要多得多。
——打破規矩使南方人激發了無窮的創造力,而喪失原則卻讓他們中的很多人沒有是非,不講道德。北方人說南方騙子多,是有一定道理的。
——性格直爽的北方人拿得起也放得下,總是容易接受事情樂觀的一面,看到鴨子會說,將來可以變成天鵝,即便最後這隻鴨子變成了一隻烤鴨;而思想複雜的南方人看問題總是從最壞處想,看到孔雀會說,脫了毛還不如只雞呢,即便這隻孔雀正在開屏。
——情義是能夠下飯吃的,而且還會讓你的這碗飯吃得更好、更舒服。

目錄

上篇:向北方人學直爽
向北方人學直爽一:話須有“禮”,更須有“力”
1用言語點中對方的“要穴”
2面要“筋道”,話有“骨頭”
3先疾後徐,搶占先機
4說話可信,辦事有譜,願賭服輸
向北方人學直爽二:精明不等於聰明
1精明寫在臉上,聰明藏在心裡
2“職痞”——職場上的“老油條”
3吃虧是福
向北方人學直爽三: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
1誠信是最好的權謀手段
2溝通從心開始
3人生看透不看破
向北方人學直爽四:像男人一樣去戰鬥
1進一步海闊天空/55
2血性男人——愛拼才會贏
向北方人學直爽五:少一點市儈氣,多一點大格局
1可以世俗,絕不可以市儈
2事業是“皮”,賺錢是“毛”
向北方人學直爽六:有所為,有所不為
1“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事之道
2有所不為才能有所大為
向北方人學直爽七:多一點樂觀,少一點尖酸
1幸福就是三個字:想開了
2尖酸是一種看似聰明的愚蠢
向北方人學直爽八:既要算計利害,也要講究情義
1讓自己多一點“人情味”
2讓對方永遠欠著自己的人情
下篇:向南方人學靈活
向南方人學靈活一:多做“舌頭急轉彎”的練習
1都是直言惹的禍
2言語在口,分寸在心
3學會看人下菜碟
4誇人不虧本,舌頭打個滾
5失意不快口,得意不快心
6你可以這樣說“不”
向南方人學靈活二:蹲下是為了更高地躍起
1箭欲遠發,必彎強弓
2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3自製、自嘲和自批
向南方人學靈活三:執著不等於一根筋
1你不是一頭蒙著眼睛的驢子
2思路成直線,出路難發現
3發散性思維——能開能合,能放能收
向南方人學靈活四:小男人也有大主意
1“大”即是“小”,“小”也是“大”
2小生意也能賺大錢
向南方人學靈活五:花花轎子人抬人
1沒有人可以自己把自己舉起來
2抬轎子是為了坐轎子
3學會抬舉,別學抬槓
4別乾一拍兩散的傻事
向南方人學靈活六:不擺資格,先論水平
1抓到老鼠的貓就是好貓
2歸零心態一留戀過去的人沒有將來
3經驗主義害死人
向南方人學靈活七:掙脫規矩的軟禁
1打破規矩,另成方圓
2變色龍比恐龍更能生存
3 做一隻會拐彎的毛毛蟲
4人,是要出點格的
向南方人學靈活八:面子只是一時,里子才是一世
1“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也”
2死要面子活受罪
3不獻殷勤,難獲芳心
4面子“賣”出去,實惠“賺”進來

前言

在中國,北方人的性格和南方人的性格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一般來說,北方人直爽,南方人靈活。這種差異,就像一個人的兩隻手、兩條腿,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不管是北方人的“直爽”,還是南方人的“靈活”,都自有它獨到的人性魅力。它就像陰陽的兩極,看似黑白兩色、截然相反,其實卻互為依託、相輔相成。
可在現實生活中,北方人卻常常把南方人的“靈活”看成是油滑、善變、沒有原則;南方人也把北方人的“直爽”看成是僵化、死板、不懂變通。他們不知道,自己不明白以至於貶低的品質,恰恰是自己身上所欠缺的。
不過,“直爽”也好,“靈活”也好,都不能逾越它本身的度。“月盈則虧,過猶不及”,任何好的事物一過了頭,必然會走向它的反面。到那時,靈活就真的變成了油滑,而“直爽”也真的變成了死板。
過直為“強”,老子說“兵強則滅木強則折”,這是什麼意思呢依靠兵力的強大而四處攻擊他國,必定自取滅亡;樹木因為強壯而不肯稍作彎曲,更容易折斷。“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項羽強不強但他恰恰就敗在了這個“強”上,自恃勇力,不懂變通,結果由強到弱、自取滅亡。
太活為“小”,小心眼、小聰明、小技巧、小格局……這些“小”即使能讓人一時獲得某些利益,卻不過是蠅頭小利而已,到頭來得不償失。
當然,“直爽”的不見得都是北方人,正如“靈活”的也不全是南方人一樣。二者其實是人類擁有的一種共性,以地域來劃分,不過求其大致而已。我們說南方人向北方入學“直爽”,或者北方人向南方入學“靈活”,都是在說一個道理——“學做人”。
現代人努力地學習怎樣才能將各種事情做好,可是很多人並不懂得,既然事情都是人來做的,那么要做事,就要先做人,會做人,才會做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只知“靈活”的人,不能夠世事洞明;只會“直爽”的人,又不能夠人情練達。本書就是力圖將這二者適當調配。這並非一個劇烈的化學反應,而是一次酸鹼平衡、陰陽調和的過程。它會使我們穿越紛繁複雜的事物表象,達到人生的自在天地。

精彩書摘

看過古裝情景喜劇《武林外傳》的人都知道,不管郭芙蓉如何張牙舞爪地大喊“我排山倒……”,只要白展堂一句“我葵花點……”,這位“女俠”就立刻老實了。
“葵花點穴手”當然是一個玩笑。穴道,本來是中醫理論中所說的人體經絡交集的點,也是人體與環境內外交流的通道。中國的武俠小說借用了這個概念,說只要一點人身的某個穴道,輕則被定住不動了,重則喪命。那些練什麼“金鐘罩”、“鐵布衫”的人,即便是全身刀槍不入,但也總有一些“穴道”特別脆弱,一擊便破,是為“罩門”所在。
我們在口才鍛鍊中,當然也能夠借用這么一個概念。比如說,有些人說話喜歡過多地在細枝末節上糾纏,躲躲閃閃、空話連篇,就像一個練了“金鐘罩”、“鐵布衫”的人,讓你覺得和他交談總是無從著手,這時候就需要你找到他的“罩門”,點住他的“死穴”。
用言語點中對方的“要穴”,說白了就是要求說話時,與其不關痛癢地說一大堆,不如抓住要領、抓住關鍵,幾句話就說得別人心服口服。
著名將領馮玉祥還是旅長時,有一次率自己的部隊駐紮四川順慶,恰巧另外一支友軍部隊也在附近駐紮。友軍將奢兵驕,上街都穿著黑花緞的馬褂、藍花緞的袍子、青緞的刺花雲子靴,像富家公子一樣。一天,馮玉祥的衛士來向他報告:“我們的士兵上街買東西,第四混成旅的兵見我們穿著舊得灰布軍裝,就譏笑我們,說我們是孫子兵。”
馮玉祥聽了,淡淡一笑,說:“他們罵他們的,有什麼可氣的,別理就是了。”但是這種事情慢慢多起來,底下的官兵也越來越憤怒。馮玉祥感覺有可能出亂子,便立即集合全體官兵訓話。他沒有誇誇其談艱苦樸素的大道理,也沒有繞個大圈子去解釋兩支軍隊在貧富差異上的問題,而是說:“你們來對我發牢騷,說第四混成旅的兵罵我們是孫子兵,聽說大家都很生氣。可是我倒覺得他們也沒算罵錯,按歷史關係說,他們的旅長曾做過二十鎮的協統,我也是二十鎮裡出來的,應該稱呼他一聲老長官。而你們又是我的部下,他們說你們是孫子兵,不是說對了嗎?再拿衣服來說,緞子的兒子是綢子,綢子的兒子是棉布,現在他們穿緞子,我們穿布衣,因此他們說我們是孫子兵,不也是應當的嗎?”
底下的士兵們都哄堂大笑,但馮玉祥接下來面容一整,嚴肅地說:“不過,話雖這么說,若有朝一日開上戰場,那時就看得出誰是真爺爺,誰是真孫子了。你們要當哪一個?”官兵們全體立正,自豪地回答:“我們要當戰場上的爺爺,不當孫子!”
馮玉祥這番訓話雖短,但卻一下抓住了問題的本質:軍隊就是打仗的,好男兒當在戰場上稱雄,而不是比平時的吃用穿戴。通篇不見駁,卻句句是駁;通篇不見斥,卻句句是斥;沒有說教,卻令人深受教育。
同樣的道理可以運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比如說參加職場面試。從一定意義上說,面試的過程是一個智力較量的過程,也是一個口舌之爭的過程。考方不僅要考察應試者的業務能力,有時候還要考驗他的綜合素質和應變能力。他們會給應試者設定很多迷惑性的障礙,這時候如果你在這些陷阱和花招當中繞來繞去,那么你就出局了。
某雜誌社招聘一位執行主編,小賈前去應聘。在按照考官的要求填好表格後,考官略一瞥,突然說:“你說你愛好寫作,但我看了你填的這份報考表格,在‘自我評價’一欄中,短短几句話居然出現了三處錯誤。這個表格是不能塗改的,我也沒有多餘的表格讓你重填,你說怎么辦吧?”
小賈吃了一驚,心想自己填表的時候是字斟句酌的,怎么會有三處錯誤呢?但他沒有去與考官爭論,也沒有東拉西扯地解釋自己為什麼會“出錯”,而是直接說:“好吧,是我的錯,為了彌補過失,我可以在表後附一個更正說明,上面寫上:‘某某地方出現三處錯誤,實屬填表人粗心,特此更正並致以誠懇的歉意。’但是,”他話鋒一轉,說:“還要先請您告訴我到底是哪三處地方錯了,否則我沒辦法進行正確的更正。”
小賈的應對讓考官很滿意。他的表格當然沒有填錯,這不過是考官無中生有的“批評刁難”罷了。小賈如果隨之起舞,用很多客觀理由——比如說“你拿的表格是我的嗎?沒搞錯吧?”、“給的時間太短,匆忙填就,難免有錯、“發表格的人也沒說清楚,不能怪我填錯”等去搪塞,肯定會給考官留下糟糕的印象,覺得這個人避重就輕,百般抵賴。而小賈胸有成竹,毫不躲閃,一句機智的反問就說到了考官“批評刁難”的要害上——你說我錯了,我也姑且承認錯了,但是我必須知道到底錯在哪裡,這樣才能夠去改正啊?
不過,看起來考官設的迷局並不止這一個,雙方交談完畢後,考官看了一下手錶,說:“喲,都到下班時間了,我請你吃晚飯吧?”
這又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不少人都栽到了這個陷阱里。答應吧,顯得有討好巴結考官之嫌,也顯得自己很沒有格調,別人一拋出魚餌就一口吞下去;不答應吧,又該怎么拒絕呢?直接說“不”當然很不禮貌,但是找其他的理由,比如我今天有什麼什麼事,約了什麼什麼人……考官對這種“太極雲手”也不會感興趣。
聽聽小賈是怎么回答的:“如果作為同事,我願意接受您的邀請。”
這句話真是說到點子上了——作為一個陌生人,我沒有理由接受你的邀請,也沒有義務應酬你。但如果我們兩人是同事的話,那就不一樣了,同事之間的禮尚往來、請客吃飯都是正常的,也利於互相之間的交流溝通。所以,我答不答應吃飯,取決於您是否已經讓我通過了招聘考試?
小賈的話很簡短,但卻十分有力,表面上是在“踢皮球”,道理卻非常實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