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工程系簡志(1914-2006)》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工程系簡志(1914-2006)》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工程系簡志(1914-2006)》,《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工程系簡志》編寫組編著,本書介紹了現代結構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的科技成果已使“上天入地”成為可能,這其中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繼承史和創新史。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工程系簡志(1914-2006)》《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工程系簡志(1914-2006)》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工程系簡志(1914-2006)》教育講究繼承。自從伽利略奠定了現代建築力學基礎至今,整個結構工程相關學科的知識積累都是在繼承中實現的。同樣,近百年來一代代的工程教育家們在繼承中探索,逐步形成了現代的工程教育思想和方法。繼承可以登高,登高可以遠眺。

教育需要創新。現代結構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的科技成果已使“上天入地”成為可能,這其中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繼承史和創新史。現代工程教育亦是如此。教育理念的創新·會明確目標;教育內容的創新,會保持活力;教育方法的創新,會提高效率。

繼承是發展的基礎,創新是發展的方法。總結前人的經驗,針對結構工程相關學科的特點,要更好地發展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必須做到:教學和科研相結合,以科研創新引領教學創新,以教學實踐展示科研成果;基礎研究和工程套用相結合,在工程實踐中發現科學問題,用取得的科研成果指導工程實踐;自然科學和人文知識相結合,在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給予其人文的關懷;廣泛的國內、國際合作,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宣傳自己。

圖書目錄

繼承創新發展(代序)
第一章 沿革
第二章 組織機構與人員
 一、機構
 二、行政歷任主要負責人
 三、黨組織歷任主要負責人
 四、人員
第三章 解放前的教學與學術活動
 一、初創時的土木科(1914.11-1917.3)
 二、從醫工學堂到醫工大學時期的土木科(1917.3-1927.7)
 三、國立同濟大學時期的土木系(1927.8-1937.7)
 四、抗日烽火中的工學院、土木系(1937.7-1946.4)
 五、復員後的土木系(1946.4-1949.9)
第四章 解放初期簡況
 一、迎接解放、慶祝接管
 二、1949-1951學年
 三、教 學
 四、其他
 五、院系調整
 六、學習蘇聯
第五章 本、專科生教學
 一、學制
 二、教研室(組)的建立和演變
 三、專業設定和培養學生人數
 四、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和工業與民用建築結構專業設定
 五、面向21世紀的本科生專業設定
 六、教學管理
 七、師資隊伍建設
 八、教材建設
 九、教學成果
第六章 研究生培養
 一、派遣師生留學或到外單位攻讀研究生
 二、開始自行培養研究生
 三、恢復招收研究生
 四、研究生的專業設定及研究方向
 五、結構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
 六、土木工程施工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
 七、土木工程計算機仿真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
 八、結構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
 九、土木工程施工專業博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
 十、土木工程計算機仿真專業博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
 十一、1978年以後部分研究生導師
 十二、培養各類研究生的人數
第七章 科學研究
 一、科研情況概述
 二、科研隊伍
 三、近年發表的論文、出版的專著及編制標準
 四、近年科研經費情況
 五、科研成果
 六、重要學術會議
 七、試驗室建設
第八章 對外交流
 一、留學與訪學
 二、招收留學生
 三、國(境)外學者來系講學、訪問
 四、參加國際會議
 五、出國訪問及考察
 六、援外方面
第九章 其他方面
 一、建築結構研究所
 二、主辦的學術期刊
 三、函授教學
 四、支持兄弟院校辦學
 五、從工程事務處到土木建築設計分院
 六、優秀教師
第十章 1914年以來教職員工名錄
第十一章 本、專科畢業生名錄
第十二章 研究生名錄
編後記
參考文獻

盤點有關土木工程書籍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的統稱,它所建造的工程設施反映出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為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