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

《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

弗蘭克·卡普拉的經典作之一,描寫一名理想化的青年試圖改變美國參議院中腐化枉法的經過。史密斯先生被挑選進參議院暫代病重的參議員空缺,當他來到國會大廈,卻被一群貪污的政客所淹沒,然而他堅持自己的信念,並譴責所見到的不法情事。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

西部某省的參議員山姆·佛立突然去世。該由誰來接替山姆的位置,州長赫伯特被這件事絞盡腦汁,最後用擲硬幣的方法選擇孩子王傑佛森·史密斯(詹姆斯·史都華飾)作為參議院候選人。
一無所知的鄉村小子史密斯來到議會時,雖然滿懷神聖與憧憬,卻受到了其他人的排擠和嘲笑,尤其是哈里森·潘的助理、熟悉各種政治伎倆的秘書珊德斯(珍·亞瑟飾),史密斯卻並不在乎這些,努力地以自己的熱情和執著建立著他理想中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漸漸地,他發現自己仰慕的資深參議員哈里森·潘(克勞德·雷恩斯飾)和財閥泰勒合謀,竟然將國有資金揣入自己的腰包,泰勒和哈里森·潘也發現這個鄉村小子史密斯越來越不受自己的控制,事情的發展超出了他們可以控制的範圍。於是他們對史密斯痛下殺手,不但詆毀和誣陷史密斯,甚至傷害史密斯的支持者--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就在史密斯進退兩難之時,一向嘲笑輕視他的珊德斯卻向他伸出了援手,究竟五十萬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史密斯將如何?

影片視點

劇本相當有趣。前3/4描寫史密斯誤打誤撞進了國會,屬於一般的小人物輕喜劇;後1/4喜感突然大增,強烈的荒誕和黑色幽默的意味使影片步入了狂歡式的氛圍。一句話,妙想天開。哪怕是外國觀眾也不會認為這是現實,但對國會規則的無理運用卻有極端的諷刺意味,這是歷年來最辛辣最有想像力也是最有膽量的政治喜劇的先河。從一宗單純的受賄案,突然上升到馬克吐溫《競選州長》式的全面出擊,從國會議會上的連軸對抗到一夜之間新聞媒體的全線作戰,影片不僅在一般意義上批判了政治腐敗,更是以強有力的言語(演講)和行動實踐了這種批判,直接表現出民眾的憤怒,更激進一點,就差直接拿著槍炮火拚了。影片的強力也正在於此。從影像上看,卡普拉技巧的純熟已經和現在任何一個優秀的導演沒有差別了。而本片題材的先鋒性,對政治批判的試水程度,在今天更為成熟的好萊塢工業體制下,本片怕是後無來者了吧。這真是獨一無二的偉大影片。

導演簡介

弗蘭克·卡普拉 Frank Capra

弗蘭克·卡普拉弗蘭克·卡普拉

1897年5月18日,弗蘭克·卡普拉出生在義大利西西里的Bisacquino。1921年在舊金山,弗蘭克被雇用幫助拍攝短片。1924年,弗蘭克開始為著名喜劇演員哈里·朗東(Harry Langdon)的影片編寫笑料,並被朗東看中,朗東後來指定弗蘭克來執導1926年的《The Strong Man》,影片成為當年的熱門。1933年,弗蘭克以30萬美元的投入拍攝了《一日貴婦》,首次博得奧斯卡的關注,獲最佳導演獎提名,也由此奏響了他在好萊塢揚名立萬的序曲。在弗蘭克隨後的作品中,《消失在地平線》、《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和《生活多美好》都曾獲奧斯卡提名,而《一夜風流》、《第茲先生進城》和《浮生若夢》則讓弗蘭克三次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在1936至1939年間,弗蘭克曾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席,1958年任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會主席,在1960至1961年間任美國導演工會主席,1982年被美國電影學會授予終生成就獎。即使是在二戰期間,弗蘭克仍然身先士卒,開始拍攝宣傳片,他的作品成為戰爭中最優秀的美國宣傳片。1991年9月3日,在留給世人50餘部在時間長河中歷久彌新的作品之後,高齡94歲的弗蘭克因心臟病在夢鄉中永辭人世。

主演簡介

詹姆斯·斯圖爾特 James Stewart

詹姆斯·斯圖爾特詹姆斯·斯圖爾特

1935年,當斯圖爾特進軍好萊塢的時候,他已經是百老匯舞台上的一名老手了。他最先在一部米高梅的短片《重大新聞》中露面,然後出演了第一部長片《誰是真兇》。還在《生來為舞》一片中展露了歌喉。到了1937年的《第七天堂》和《最後一個強盜》等片時,斯圖爾特已經隱隱露出了明星相。1939年的《史密斯先生去華盛頓》一片使他得到了一個奧斯卡提名,而轉年和凱薩琳·赫本合作的經典影片《費城故事》則讓他如願抱得獎項歸。退伍後斯圖爾特重回好萊塢,又以《風雲人物》提名奧斯卡。這時的斯圖爾特已年近四十,他開始嘗試更多的戲路,並在《奪魂索》里和希區柯克首次合作。1950年斯圖爾特以《迷離世界》中輕鬆明快的表演又一次提名奧斯卡,而接下來他卻又出演了一系列西部片中粗糙剛硬的角色。隨後他又和希區柯克合作了後者50年代最著名的三部片子《後窗》、《擒凶記》和《迷魂記》。而1959年的《桃色血案》為他帶來了第四次奧斯卡提名。60年代後和導演約翰·福特合作了兩部經典西部片《浴血雙雄》和《雙虎屠龍》。之後又重回自己的戲路,拍下了《鳳凰劫》、《娛樂世界》等片。1976年的《英雄本色》是他的最後一部著名影片,而除了電影以外,他還活躍在廣播和電視舞台。斯圖爾特1980年獲美國電影研究院授予的終身成就獎,1983年獲甘迺迪中心授予的終身成就獎。作為美國最受愛戴的明星之一,詹姆斯·斯圖爾特在今天與其說是一個演員,不如說是美國的一個文化象徵,一個優雅傳統時代的化身。1997年7月2日,89歲高齡的斯圖爾特在洛杉磯去世。

琪恩·亞瑟 Jean Arthur

琪恩·亞瑟琪恩·亞瑟

琪恩·亞瑟,美國電影女演員,生於紐約市。在約翰·福特導演的影片《凱莫奧·吉爾比》(1923)中首次飾演主角。此後,她從1928年到1931年參加演出了《父親們的罪過》、《機會之街》等十多部無聲片,大多飾演小角色。其間在1927年曾同派拉蒙影片公司簽訂過契約。1931年,她離開好萊塢去紐約為舞台和夏季戲劇節工作了兩年,後重返影壇,參加了影片《漩渦》的演出,然後與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簽訂契約,於1934年拍出了她的第一部成功影片《滿城風雨》。該片導演仍是約翰·福特。她從此飾演善良多感的普通女子,在表演藝術及對白髮音方面具有自己的風格,其特點在《前布拉德福夫人》(1935)一片中表現得最為突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著名導演和劇作家卡遜·坎寧專為她寫了一個舞台劇本《昨天出生》,但在劇本送到百老匯之前,惡瑟已經離去,改由青年演員朱迪·霍麗狄表演。亞瑟後來只演出過兩部影片,即1948年比利·懷爾德導演的《外交事件》,以及1952年由喬治·史蒂文斯導演的《原野奇俠》。她在《原野奇俠》中飾演一位善良的妻子,這是她惟一的一部彩色影片,也是最後一部影片。

幕後製作

本片是卡普拉對政治黑暗面的諷刺,是一部理想主義的經典傑作。男主角詹姆斯·斯圖爾特的演出又一次讓人信服,並獲得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獎,其剛正不阿的銀幕形象已然樹立。本片曾獲國家影評人協會票選為年度十大佳片之一;併入圍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劇本、男配角(兩位)、音效、配樂、室內裝飾等九項金像獎,但僅有路易斯佛斯的原著故事奪魁。

花絮

《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

影片飽受華盛頓政府內部人士抨擊,他們紛紛因影片對政府腐敗的描寫而勃然大怒,影片在歐洲的法西斯國家也遭禁,因為影片倡導民主。

為了達到嗓音嘶啞的效果,詹姆斯·斯圖爾特故意用碳酸氫鈉將嗓子乾燥。

影片最初結局的情節較長,後來聽取了試映式上觀眾的意見,對結尾進行了刪剪。

在拍攝本片之前,導演弗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剛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因扁桃體摘除手術的併發症而不幸夭折,卡普拉拍攝本片也是為了幫助自己擺脫這段傷心記憶。最初,卡普拉希望拍攝一部有關蕭邦的電影,但被哥倫比亞公司老闆否決,因為影片預算會很大,而當時卡普拉已經成為哥倫比亞公司旗下最成功的導演,已經獲得兩尊奧斯卡獎。

片中有段詹姆斯·斯圖爾特徘徊時吃驚的發現華盛頓的紀念碑都被偷了的情節,拍攝這段是因為公園管理部門不允許劇組在紀念碑附近拍攝。

華盛頓新聞機構對影片極度不瞞,由此也製造出大量負面輿論效應,因為片中醜化了他們的形象。

《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

在影片上映隨後的幾年間,導演弗蘭克·卡普拉收到很多觀眾來信,他們受本片啟發而選擇了政壇。

真正的蒙大納州參議員在影片放映時因反感而中途退場。

在美國電影協會於2006年評選的“影史最鼓舞人心的100部電影”排行榜中,本片名列第5。

1942年,法國的德軍占領區頒布了美國電影禁令,影院選擇本片為禁令生效前的最後一部美國片放映,一家巴黎影院竟然將本片連續放映了30天。

所獲獎項

影片1939年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兩個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等10項提名,最終只收穫最佳原創劇本獎。

影片賞析

《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

影片從開始顯得詼諧幽默,配上斯圖爾特傻傻的表情,令人心生好感。而對於斯圖爾特這個角色的展現又可謂是淋漓盡致,影片至始至終都在刻畫主人公的骨子中正直的個性,對林肯雕像的仰望,對正義對自由的追求讓人不由得產生一種敬畏之情,從斯圖爾特的雙眸中你可以看得到一個孩子對於夢想的渴望和追求,無論你是正在追夢,還是早已夢醒不相信童話,這樣一雙赤子般的眼睛都會讓你打心底的感動,眼角在不知覺中便被淚水濕潤了。
隨著主角對謊言的了解, 影片的基調越來越沉重。卡普拉在後半段很好的表現了一個人對戰一個社會的無力和無奈,在斯圖爾特的臉上,我們看的到不甘,看得到無助,看的到那種對正義隕滅的憤怒,那種無力感甚至讓身為觀眾的我們都希望他牽著佳人的手趕緊離開那個醜陋的所謂象徵自由正義的法庭。卡普拉最喜歡的結局是那種俗套的皆大歡喜,但是他的陽光又總是給人劫後餘生的感覺。他並不刻意怒放陽光,而是仿佛一黑到底,黑到彼此都已疲憊不堪,只想失敗的結束這樣的生活,然後在最後的幾分鐘用忽而綻放的陽光讓人的內心充溢著感動和滿滿的幸福,在那一刻你真的會相信那些真善美的存在,你真的會相信正義的吶喊是可以劃破黑暗,呼喊來黎明的。

這部影片的劇本可謂是極為出色,不僅深刻而且尖銳,又不顯得乏味,在嚴肅中又帶著些喜劇的色彩,在憤怒中又有美好的愛情點綴。而影片也完完全全展現了卡普拉作為導演說故事的嫻熟和老練。

另一方面,卡普拉在角色的刻畫上也花了不少心思,史密斯先生自不用說,女主角的心裡的演變,和醜陋但又始終逃不過自己內心譴責的議員的沉思,以及社會各層人物的善良與醜惡都在卡普拉的鏡頭下完美的呈現,在這裡他就像是一個窺探鏡,帶我們看盡世界的美醜善惡。

《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

關於這部影片不得不提的是好似眾星捧月又全都大放光彩的表演,詹姆斯斯圖爾圖完美的詮釋了這個英雄般又帶著些土氣的角色,在他的演繹下,一個英雄不再是所謂的高大全,而是一個老實的有自己信念又有不少小缺點的青年。在影片開始時的木訥,仰望的那種崇敬,對腐敗的痛斥,以至於最後的聲嘶力竭都讓被他刻畫的層次分明,與影帝插身而過讓人感到可惜。而影片中丑角也是極為出色,不僅僅不臉譜化,而且還能通過各自的表演讓人思考的更多。好比那個曾經也正義如今妥協了的議員,克勞德雷恩斯對他的心裡的掙扎的演繹讓人拍掌叫好。
卡普拉就是這樣吧,即使是揭示現實,即使主調是黑暗的,他也會在最後為我們帶來難以忘懷的溫暖。而他的精神就寄托在他一個一個擁有高尚品德的主人公中。看著最後斯圖爾特的歇斯底里,心裡的酸楚和震撼不停的翻滾。或許就像那句話說得一樣,我就是死也要死於自己的信念, 忠於自己的信念,和醜陋的世界對抗到倒下的那一刻。

評論

《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

Capra at his greatest!

Stirring - In the seeing! Precious - In the remembering!

Capra's Greatest Hit --- The Screen At Its Most Inspired!

Entertainment As Powerful As the Strength of the People! As Great As the Genius of Capra!

Romance, drama, laughter and heartbreak ... created out of the very heart and soil of America ... by a great director and cast!

影片以深刻的手法捕捉到了華盛頓的內部機制。 ——《阿波羅導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