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魂索》

《奪魂索》

《奪魂索》(Rope)別名:繩索,是一部英國驚悚影片。希區柯克導演另一精作。兩名同性戀男子,殺死一異性戀的大學同學,然後藏屍於客廳桌中,當晚他們邀請死者父母、未婚妻及一位哲學教授前來開雞酒會,會中,他們逐漸透露死者被殺的事,而神秘的疑雲布滿四周。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希區柯克導演另一精作。兩名同性戀男子,殺死一異性戀的大學同學,然後藏屍於客廳桌中,當晚他們邀請死者父母、未婚妻及一位哲學教授前來開雞酒會,會中,他們逐漸透露死者被殺的事,而神秘的疑雲布滿四周...此部偵探影片所使用的拍攝手法與技巧可以說是電影史中最為優秀與珍貴的資產了。在"奪魂索"這一部由希區柯克所執導的影片中,有史以來第一次、也是電影史中唯一的一次嘗試使用連續拍攝作業,並且連續時間長達八十分鐘。此部影片的故事構思乃是改編於1929年的一出舞台劇而來。在"奪魂索"的拍攝過程中也曾經歷經千辛萬苦想辦法去克服一些技術上的阻礙與限制,而這也正是希區考克最熱愛的工作之一。希區考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在於拍片之前有計畫規劃與嚴謹的工作態度。除此之外,希區考克也習慣性的會將他戲中的演員放置於較為次要的地位。他會這么做的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他將所有的精力與注意力放在拍片技巧上。其實"奪魂索"的拍攝構造很簡單-將整部影片分成八個部份的連續拍攝,而每一個部份的時間為10分鐘。最後再將八個小部份剪輯為一。如此一來,整個攝影就感覺像是一氣呵成的一樣了。但是從大眾的眼光看來,"奪魂索"似乎只運用了一個攝影鏡頭而已。由於放映一卷35毫米長度的電影膠片的時間大約只有10分鐘左右,因此要如何的讓這八卷的膠捲毫無破綻的接連在一起呢? 那就是當攝影師在攝影時,一旦前一卷膠捲用完後,就會將攝影機停機,並將鏡頭對準某位演員的背影。這樣一來,背影將會成為該卷膠捲的最後一個鏡頭。接下來攝影師會換上一卷新的膠捲,並從該位演員的背影開始,繼續往下拍攝劇中往後10分鐘的劇情發展。當所有鏡靜頭完成之後,只要從最後一幕,也就是演員的背影部份,進行剪輯的工作,就可以讓人有一種連續攝影的錯覺。

影評

《奪魂索》影片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以下是網友發表的,題為《讓我忙碌的<奪魂索>》的,對該影片的評論:

最讓我的眼、耳、大腦忙碌的一部電影是希區柯克的《奪魂索》(Rope)。

首先,自詡為電影達人,我必須而且也希望仔細研究這部電影著名的長鏡頭的運用。它工工整整每10分鐘一個鏡頭,或藉助角色的走動而推進拉遠,或者固定機位,讓角色自動走進走出。而鏡頭的轉換則是通過衣服或箱子占滿整個畫面產生黑屏的效果來達到。整個攝影棚就像一個話劇舞台。為了避免穿幫,布景還隨時可以移動,以便攝影軌道能自如運動。面對這種鏡頭語言,觀眾就像一個隱形於故事發生地的幽靈,冷冷地不需頻繁移動地注視著故事完整而流暢地發生。因為10分鐘一個cut,演員們必須長時間地練習走位一邊讓10分鐘的戲一氣呵成。影片的放映總時長就是故事發生所總共花去的時間。

其次,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上層人士,他們說漂亮文雅的英語,時而還幽上幾默,所以我必須也希望仔細聽聽他們的對白,看他們如何在輕緩時巧語令言,緊要時暗藏機鋒。另外,這是影史上第一部音畫不同步的電影,因為現場布景頻繁移動造成很大噪音。所以我也可以看看演員們的後期配音如何與畫面天衣無縫。

第三,這是一部少有的,嘗試探討深刻哲學命題的影片。首先是殺人犯在做案之後面帶微笑志得意滿地說謀殺是一門藝術,是只有優等人(superior)才能表現並體會其美麗的藝術。然後他又借用他當年舍監的話,說對某些上等人來說,殺死比他們劣等的人(inferior)是可以被接受的。這個論調是多么驚世駭俗!然後他們在宴會上大談這個理論,卻引起一位老人的反感和毫不留情的反駁,而這位老人正是是被謀殺者David的父親。老人說他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人蔑視普遍的人性(humanity), 而粗暴自大地決定另外一個人的生死。在電影的高潮部分,整個謀殺的揭露者,也就是“優質人vs.劣等人”論調的始作俑者舍監Robert驚訝於自己的誇誇其談竟然被自己當年的學生用作殺人的藉口,於是他憤慨而痛心疾首地質問:“誰給你這個權力認為自己屬於優等人,而把一個遠比你懂得生活,懂得愛的年輕人判為劣等人,並把他殘忍的殺死?”這句話就把前面紛雜的討論引入理性的思考。Robert的用詞顯然比之前David父親文雅的措辭更為直接了當,所以也更加有力,突現了電影創作人的取向。這個哲學命題可以被引申到很多其他的地方,例如,誰有權利發動戰爭,讓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或者到底有沒有人有這個權力?面對恐怖主義橫行,我們更可以質問:你有什麼資格僅憑你或你們一少撮人對文化、政治和社會的理解,而對平民發動恐怖攻擊?

而且,很隱諱地,希區柯克暗示了兩個兇手的關係,他們也許是一對同性戀者,主謀自戀,自大,自以為對美有極致的追求和領悟力。而且,他愛管閒事。

這部電影雖然不如《後窗》(Rear Window)和《精神病患者》(Psycho)那樣懸念重重,因為電影一開始就交待了兇手的身份,整個故事都是在謀殺發生之後才展開的,但是《奪魂索》在電影技巧上的開拓性地位,以及在哲學意義上的大膽探討,都讓這部電影成為經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