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官場記》

古本官場記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官場上的人物,除部分見於正史外,大部分散見各種筆記、稗史中。與社會是個萬花筒一樣,官場中的人物也形形色色,情態各異。有的坦蕩磊落剛正不阿,有的卑躬屈膝阿決奉承;有的清正廉潔兩袖清風,有的貪婪奢淫奸詐險惡。本書史料性與文學性兼備,是一部充分表現官場人物的文白對照讀物。 全書採擷了先秦以來古書中官場人物的精彩故事192則,按“政能智略”、“仁厚涵養”、“清正廉潔”、“剛直忠貞”、“權欲薰心”、“屍位卑庸”、“奸詐險惡”、“殘忍無道”、“貪婪奢淫”九類編排,逐篇注釋、翻譯,並以現代人的觀點對故事作了意蘊豐富、富有啟發性的評點,可啟人智慧,令人深思。

古本官場記 本書前言

如果說人世是個大舞台,那么人的一切劣性、頑性、惰性,乃至獸性,人被扭曲已異化的一面、被縱容已趨極端的一面,沒有比在官場表演得更為淋漓盡致了。

考察古人的做官履歷,在其候補各級主子之時,都須先取得見習奴才的合格證書,為了換取權力,先將尊嚴出賣,從而在一開始就造成官吏特有的兩面性。在以後的官場生涯中,為了維護臉面,動輒濫用權勢,進而將兩面性鍛鍊成大小官僚共有的一種最基本的屬性。

在中國封建專制政體中的各級官吏,太多既樂作“雞口”,又甘為“牛後”;既是痞子,又是鄉原;永遠處在亢奮中,又永遠處在失落中;永遠被諂諛包圍,又永遠被呵斥震悚;處處顯得渺小,又時時表現自大;最長於欺人,也最善於自欺;“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也會被人吃”;最嚮往的是行為的自由,是縱慾,最害怕的是意志的自由,是思想;既是最迷信的人,又是最沒信仰的人,一面小心翼翼地祈求神靈保佑,一面毫不猶豫地將來世出賣;由於過分在乎、確認自己的權力,從而過分不在乎、誤解了自己的能力;對上司竭力表演自己的馴服,對下屬又儘可能多地欣賞對自己的順從,他的表演無疑是在展示才華,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只不知他欣賞時是否也在學習,以供表演時借鑑;在上司面前忍辱負重,承受種種委屈之後,都可到下屬、到百姓那裡大展身手,得到加倍的補償,從而保持心態的平衡和精神上的滿足。昨日奴顏卑膝者,也是今天猖狂跋扈者;一味尸位素餐者,又是權欲薰心者;明明是窮奢極欲者,竟成了廉政提倡者;整天魚肉百姓者,居然是民不離口者;陰毒殘忍者好談仁義道德,庸俗偎瑣者偏愛自鳴風雅。封建官僚政治,使平庸扶搖直上,將高尚擠入深淵,使愚者自作聰明,又使智者不由自主地愚蠢;官職越大,地位越高,責任越小,人味越少。故與其說缺乏為善之人,不如說缺乏為善的環境;與其說缺乏為善之心,不如說缺乏為善的力量。

儘管如此,人性的光輝,依然在那漫漫的長夜閃爍。即使在由眾多磨牙吮血、巧取豪奪者所組成的官僚隊伍中,也出現了一些“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偉丈夫。其中有“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為民請命者,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替天行道者,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務實苦幹者,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反天下之樂而樂”的開拓進取者,有“路漫漫其修遠兮,余將上下而求索”的探索者,有“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研究者,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者,有“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殉道者。

只是官場從來都是作惡易,為善難。只要披閱那些旨在歌功頌德的官方正史(更不必說眾多稗官野史、筆記小說了),就不難發現:忠臣除非選擇無條件的服從,否則只有無怨無悔的犧牲;廉臣所恃的不是身之察察,而是如何抵抗物之波波;若要幹些事業,先得學會辨別風向;若想表達自己看法,先得準備終身閉嘴;伸張正義,被斥為包藏禍心;弘揚正氣,被視作譁眾取寵;堅持真理,和一意孤行同義;頑固不化,成了保全人格的別名;不願同流合污,必成眾矢之的;要想不害人,往往被人害;只要有了憂患意識,就很難死於安樂;敢於直面人世慘澹者,必須正視自身淋漓的鮮血。由此造成了清正賢良之士難以擺脫的悲劇性,使封建時代的中國多的是失敗的英雄、傷痕累累的鬥士、永難行道的哲人、遺世獨立的詩人、自掘墳墓的先驅者、被人遺忘的探險家。令人既覺得欣慰又感到悲哀的是,正是這樣的人,成了“中國人的脊樑”。

黃�|

1999年12月2日

古本官場記 本書目錄

政能智略

 子產從政

 孫臏智勝龐涓

 孫叔敖不教而化

 子房八難

 渤海治盜

 班超火攻虜使

 趙雲一身是膽

 江左夷吾

 狄仁傑識大體

 朱履霜明法理

 死姚崇算活張說

 李泌遠計

 劉晏理財

 智焚黑店

 錢若水密訪女奴

 沈括巧諫太平車

 耶律楚材制止浩劫

 老前救妓

 李衛巧避清查

 清代第一循吏

 紀曉嵐隱語報信

 詩人審盜

 微行摘印

 智破十八年案

 左宗棠料事如神

仁厚涵養

 長者劉寬

 仁吏鍾離意

 牛屋名士

 元褒自誣

 “茲母”官

 婁師德薦狄仁傑

 曹彬詐病

 徐鉉不計前嫌

 李沆不治第

 李沆養僕人女

 王旦局量

 寇準被貶雷州

 呂夷簡不念舊惡

 韓琦在大名日

 蘇軾還房

 曹公忍罵

 張英“三不做”

 朱��卻裘

 除夜濟賢

 曾文正大度

 譚獻聞過

清正廉潔

 令尹子文

 腹(黃享)殺子

 天下之平

 楊震“三知”

 父子清官

 吳隱之飲貪泉

 作人無長物

 嵇紹方正

 郗超襟度

 口手俱滿

 楊綰始輔政

 張說不附二張

 盧懷慎清貞

 李及不畏禍

 范仲淹懼為知己羞

 執挺之吏

 王翱謝絕請謁

 于謙宦囊

 羅城令

 夏家瑜卻十萬金

 奇男子魯亮儕

 豆腐湯

剛直忠貞

 史魚尸諫

 趙氏孤兒

 戇臣汲黯

 朱雲折檻

 黨錮之英

 朱序歸晉

 堯君素殉節 

 魏徵讜論

 韋仁約狷介不群

 宋�Z力挫二張

 樂工雷海清

 顏真卿獨斥群醜

 李愚不拜權貴

 楊業之死

 杜衍抗旨

 文天祥之死

 方孝孺骨鰻

 晚明節十

 楊維岳絕食而死

 燒車御史

 關天培報國陣亡

 閻公懲惡

權欲薰心

 蘇秦發憤取尊榮

 李斯誤國

 字文★嫁女中進士

 陶谷求進

 梅詢憐馬貪位

 張璁?桂萼爭權

 嚴嵩?徐階?王世貞之斗

 三相同氣不諧

 熊廷弼冤死

 黃章“百歲現場”

 魏某與城隍計較官階

 謝啟祚一生應試

 官癖

屍位卑庸

 絮舜負義

 孔光不敢強諫

 天下中庸有胡廣

 和士開庸鄙

 押客孔范

 蘇味道處事模稜

 婁師德“唾面自於”

 郭霸嘗尿

 楊光遠皮厚如甲

 段文昌忘本

 馮道謹守成規

 江彬狡黠強

 沈祿屍位

 史繼書荒唐

 詐稱佞幸

 陶中文以秘方見幸

 汪★涕泣

 毛一鷺建魏忠賢生祠

 周延儒善伺意指

 輕薄舉人戲妻

 士大夫之諂媚

 不倒翁

 曹振鏞誤清

 坐視災生

 孔子之後有孔明

 張之洞“習氣大全”

奸詐險惡

 趙高惡使離間計

 審食其以裙帶得官

 公孫弘偽善過人

 司馬懿智奪朝政

 劉慶孫枉使借刀殺人

 楊素貴寵

 李義府笑中有刀

 李林甫口蜜腹劍

 盧杞陰禍賊

 趙普好言求進

 鶴相丁謂

 蔡京當國

 秦檜得權

 王偉局★

 溫體仁偽飾

殘忍無道

 白起詐坑降卒

 義縱猛於虎

 董卓亂朝

 王敦冷酷

 爾朱榮殘殺朝臣

 楊素應變無方

 索元禮殘忍

 來俊臣陰嘯

 穆寧苛刻

 耶律乙辛謀構太子

 陳瑛立名造冤案

 劉瑾專擅政事

 “五虎”之魁崔呈秀

 楊漣慘死

貪婪奢淫

 石顯弄

 梁冀夫婦夸競

 王戎守財

 石崇鬥富

 王濟人乳飲豬

 虞世基豪富不贍兄弟

 楊國忠鳳炭

 元載警然不俊

 元載貪婪而滅家

 李德裕侈極

 夏侯彪之買蛋索雞

 趙在禮善治生殖貨

 王黼乘高為邪

 朱�一ㄊ�綱

 賈似道貪風大肆

 賈似道荒淫

 盧世榮重用善賈者

 哈麻以妖術媚帝

 嚴嵩受賄

 權臣籍沒怪事

 宰相黷貨 

 大臣恣肆

 老人漁色

 朝政濁亂

 張立光受賄換敕

 羅森慾壑難填

 和�|家產敵國

 王鳴盛貪財

 查小山散財

 王��望驕奢淫佚

 楊玉書娶五女

 嫌少賺小嫌

 一半功名一半財

 此地皮也

 

 

古本官場記 文章節選

孫臏智勝龐涓

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如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手金。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子金。於是忌進孫子與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其後魏伐趙,趙急,請救於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餘之人,不可。”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沖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也。”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於掛陵,大破梁軍。

後十三年,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人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日:“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著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到,曰:“遂成堅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虎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

(《史記》卷六十五)【譯文】

孫臏曾經與龐涓一道學習兵法。後來龐涓在魏國做官,有機會做了魏惠王的將軍,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孫臏,便暗地裡派人將孫臏找來。孫臏到了魏國,龐涓擔心他比自己賢能,心裡嫉妒他,於是就假借罪名砍掉孫臏的兩隻腳,還在他臉上刺字,想以此來使孫臏隱沒而不露面。齊國使者來到魏國京城大梁,孫臏就以受過刑罰的罪犯身份秘密會見了他,用言辭打動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認為他是奇才,便偷偷地把他載在自己的車中,一同回到齊國。齊國將軍田忌對孫臏很友好,把他當客人一樣看待。

田忌曾多次與齊國諸位公子賽馬打賭,孫臏見那些馬的腳力相差不遠,但馬有上中下三等,於是孫臏就對田忌說:“您儘管下最大的賭注,我能讓您獲勝。”田忌相信孫臏的話,於是跟齊王和各位公子賽馬下了千金賭注。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用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用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三個等級的馬匹全部比賽完畢,田忌輸一場勝兩場,最終贏得了齊王的千金。於是田忌就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孫臏請教兵法,並尊他為老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