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小說鉤沉》

《古小說鉤沉》

《古小說鉤沉》是魯迅關於中國古代小說史研究的重要著作,共輯錄先秦至隋代古小說36種,且加以校勘,為研究唐代以前小說的重要參考書。《古小說鉤沉》1938年收錄於《魯迅全集》第八卷,曾經出版了排印本和影印本。

簡介

《古小說鉤沉》是魯迅先生於1909年秋至1911年底輯錄的古小說佚文集,共收自周至隋的散佚小說36種。該書的取材來源廣泛,有見於《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著錄者,有見於《隋書·經籍志·小說家》著錄者,有見於《新唐書·藝文志·小說家》著錄者,有見於上述三志“小說家”之外著錄者,還有不見於史志著錄者。書中引用及用以參考的古書共80種左右,所輯內容非常豐富。魯迅先生對材料的取捨非常審慎,而且重視去偽存真,務求有科學依據。本書最早編入1938年版《魯迅全集》第八卷中,後由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入全集單行本“著述之部24”,魯迅全集出版社於1939年出版。單行本的版本還有:大連光華書店1947年版,人民文學出版社1951年版。

序言

小說者,班固以為“出於稗官”,“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是則稗官職志,將同古“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矣。顧其條最諸子,判列十家,復以為“可觀者九”,而小說不與;

所錄十五家,今又散失。惟《大戴禮》引有青史氏之記,《莊子》舉宋鈃之言,孤文斷句,更不能推見其旨。去古既遠,流裔彌繁,然論者尚墨守故言,此其持萌芽以度柯葉乎!

余少喜披覽古說,或見訛舛,則取證類書,偶會逸文,輒亦寫出。雖叢殘多失次第,而涯略故在。大共瑣語支言,史官末學,神鬼精物,數術波流;真人福地,神仙之中駟,幽驗冥征,釋氏之下乘。人間小書,致遠恐泥,而洪筆晚起,此其權輿。況乃錄自里巷,為國人所白心;出於造作,則思士之結想。心行曼衍,自生此品,其在文林,有如舜華,足以麗爾文明,點綴幽獨,蓋不第為廣視聽之具而止。然論者尚墨守故言。惜此舊籍,彌益零落,又慮後此閒暇者尟,爰更比輯,並校定昔人集本,合得如乾種,名曰《古小說鉤沉》。

歸魂故書,即以自求說釋,而為談大道者言,乃曰:稗官職志,將同古“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矣。

本篇據手稿編入,原無標點。

收錄小說

青史子
裴子語林
郭子
笑林
俗說
小說
水飾
列異傳
古異傳
戴祚甄異傳
述異記
荀氏靈鬼志
祖台之志怪
孔氏志怪
神怪錄
劉之遴神錄
齊諧記
幽明錄
謝氏鬼神列傳
殖氏志怪記
集靈記
漢武故事
娘記
異聞記
玄中記
陸氏異林
曹毗志怪
郭季產集異記
王浮神異記
續異記
錄異傳
雜鬼神志怪
祥異記
宣驗記
冥祥記
旌異記

編著

《古小說鉤沉》的撰寫,大概在一八九八年魯迅離開紹興之前便開始了資料的蒐集工作,當時『披覽古說,或見羈奪,則取證類書,偶會逸文,輒亦寫出』(《穴古小說鈞沉序移》)。一九0九年,魯迅從日本留學回國,任教於浙江兩級師範學堂,開始系統地從事古小說的校輯工作,『翻類書,營集古逸書數種』(魯迅致許壽裳的信)。一九二一年二月,魯迅已經完成了輯錄工作,並署名周作人,在《越社叢刊》第一集發表《古小說鉤沉序》。撰寫此書的動機,固然由於魯迅自幼對古典小說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他在序中似乎指出了更為深刻的原因:『是則稗官職志,將同古二米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矣。魯迅不僅改變了自穴漢書.藝文志》以來輕視小說的傾向,還把這項工作看作是對於國民性的探討。輯錄的目的再者就是匡正前人妄判篇目、改題撰人之類的混亂,魯迅曾批評《五朝小說》、《古今說海》等『是胡鬧的祖師』,『誤人很不淺』(《集外集拾遣補編.破《官人說蒼〉》)。魯迅從事古小說史料的輯錄工作,與他所主張的開創性學術研究要進行資料長編也是分不開的。

出版

《古小說》在魯迅生前並沒有能夠得到正式出版,直到一九三八年始編入《魯迅全集》第八卷面世。其實早在一九二一年,魯迅便想出版,但因無刻版經費而未能如願。一九二六年,魯迅在廈門大學任教時,也是出於同樣的問題而再度擱置。一九三五年,鄭振鐸編輯穴世界文庫移欲收入此書,但魯迅認為:三則放棄已久,重新整理,又須費一番新功夫;二則此種書籍,大約未必有多少人看,不如暫且放下,待將來有閒工夫時再說。(魯迅致鄭振鐸的信)但是魯迅沒有來得及整理,便在一九三六年溘然長逝了。

手稿拍賣

《古小說鉤沉》手稿屬於香港鮑耀明先生所有。在2013年5月10日中國嘉德春拍古籍善本專場中以690萬元拍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