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考》

《古史考》

《古史考》,魏晉之際史學家譙周撰。現代版《古史考》九卷是專題論文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湖北民族學院專家歷時三年編纂而成,匯集國內外經典力作,旨在展示1949年至2003年54年間中國古典學的重大進展和前沿成果,是高起點的純學術著作。

基本信息

簡介

《古史考》,書名。魏晉之際史學家譙周撰。原書二十五卷。約當宋元之際散佚。今有清人章宗源輯本一卷。

該書是作者為考訂司馬遷《史記》所載周秦以上史事之誤而作,故名《古史考》。

內容上主要是對《史記》所記先秦人名、史事中出現的謬誤作了一些必要的糾正與闡釋。成書後,時人司馬彪認為譙氏的考訂也“未盡善”。於是多據《汲冢紀年》里的記錄,糾正了該書中已經存在的多達一百二十二條“不當”的說法。但司馬氏作的考訂今亦不傳。

作者譙周

譙周(201?-270),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今四川西充)人。三國時期蜀漢學者、官員,著名的儒學大師和史學家,史學名著《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即出自他的門下。蜀漢滅亡後降晉,在晉官至散騎常侍。譙周被稱為“蜀中孔子”,他博學廣識,著書育人,忠肝義膽,憂國憂民,有一邦蒙賴,全國之功,魏封陽城亭侯。譙周生平撰著豐彩,而尤以《古史考》一書最具影響。其書雖已亡佚,但宋以前文獻中保留著其大量佚文,為我們了解它提供了眾多的信息。而了解這部書,除了其本身的意義之外,對於正確認識和科學利用《史記》,也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因為其書主要是為考糾《史記》之誤而作。

現代版

簡介

《古史考》九卷是專題論文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湖北民族學院專家歷時三年編纂而成,匯集國內外經典力作,旨在

《古史考》
展示1949年至2003年54年間中國古典學的重大進展和前沿成果,是高起點的純學術著作。

《古史考》是對二十多年反疑古思潮的全面回應。吳銳認為歷史是一門經驗科學,不僅歷史材料里摻雜了記述者的主觀成分(未嘗不可以稱為“偽”),而且人們在解釋歷史的過程中又添加了主觀成分,可以說偽上加偽。在科學的研究中,是不可能避開“偽”的,疑古的合理性在此。有意造假的當然要辨(姑且稱之為第一層辨偽),不自覺的先入之見也要辨(姑且稱之為第二層辨偽)。現在很多人對“偽”字很反感,其實正如楊倞註解《荀子•性惡》“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所說:“凡非天性而人作為之者,皆謂之偽。”可見“偽”即人為,與“天然”相對。這是唐代人對“偽”字的正解,也可見唐代人對辨偽的態度。吳銳因而提倡“新疑古主義”。即將由他創刊的《中國古典學》第一卷《中國西部文明研究•清江篇》是他從“新疑古主義”立場出發研究地域文化史的代表作。

基本信息

《古史考》全九卷,該書為16開,1-9卷厚度基本一致,每卷平均580頁、71萬字。九卷共327.535印張,642.4萬字。

《古史考》《古史考》
吳銳等編/海南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12。

《古史考》九卷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湖北民族學院專家歷時三年編纂而成的專題論文集,海南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它匯集國內外經典力作,旨在展示1949年至2003年54年間中國古典學的重大進展和前沿成果,是高起點的純學術著作。《人民日報》(2003年12月23日第十一版)譽之為“一套全面反映建國以來中國古典學研究進展的集大成之作”。九卷本的《古史考》彙編了關於古典學的400餘篇論文,合計600多萬字,比顧頡剛先生在上世紀20年代陸續出版的七冊《古史辨》還多出300萬字。

目錄

第一卷:批胡適甲編
匯集1949-1980年大陸批判胡適運動史料,橫排繁體。

第二卷:批胡適乙編
匯集1949-1980年大陸批判胡適運動史料,橫排繁體。

第三卷:批胡適丙編
匯集1949-1980年大陸批判胡適運動史料,橫排繁體。

第四卷:批胡適丁
匯集1949-1980年大陸批判胡適運動史料,橫排繁體。

第五卷:古典學批判
以建國以來重大史學思潮為中心,如古史辨、“走出疑古”、文化保守主義等問題。橫排簡體。

第六卷:帝系的偶像
以古代族系及對近現代的影響(如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民族主義)為中心。橫排簡體。

第七卷:道統的偶像
以古代道統、正統問題為中心。橫排簡體。

第八卷:神守社稷守
以神權、王權的分化為中心,涉及國家起源。橫排簡體。

第九卷:民間論三代
以夏商周三代年曆、文明起源研究為中心。橫排簡體。

特色與反響

《古史考》的特色是提倡批判性研究。列寧稱讚馬克思“凡人類思想所建樹出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討過,批判過。”“馬克思認為他的理論底價值全在於這個理論‘根本上就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論’。”我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創始人郭沫若將他研究諸子百家的專著取名《十批判書》,還提倡自我批判,顯然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批判精神。我們現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對中國古典學作批判性的研究、結賬式的整理,此《古史考》之所以興也。

在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的激盪下,人們重新發現了清代崔述的《考信錄》。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古史辨運動的引路人,胡適主張“疑而後信,考而後信”,《古史辨》七冊可以說是“疑而後信”的結晶,成為古史辨運動的標誌性出版物,而現在的《古史考》九卷,可以說是倡演“考而後信”。古雲“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此亦《古史考》之所以興也。

最近出版的《古史考》九卷徹底否定夏商周斷代工程、李學勤“走出疑古”。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和湖北民族學院專家編輯、2003年12月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古史考》九巨冊,第五至九卷釜底抽薪地反駁了李學勤“走出疑古”,首次披露了他利用政治運動批死人整活人起家的內幕,第九卷徹底否定夏商周斷代工程,在北京反響強烈。92歲的省部級革命家何幼琦專著《西周編年史復原》第十章“假冒工程不驗而收”更是痛斥斷代工程假冒偽劣,欺騙黨中央。可以說《古史考》在被捧上天的斷代工程的棺材上釘上了最先一顆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