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 第一冊 (校訂重排本)》

北京大學在1959年進行了古代漢語教學的改革,把文選、常用詞、古漢語通論三部分結合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古漢語通論:(七)判斷句,也字 古漢語通論:(十一)詞類的活用

古代漢語 第一冊 (校訂重排本) 內容簡介

古代漢語這一門課程,過去在不同的高等學校中,在不同的時期內,有種種不同的教學內容。有的是當做歷代文選來教,有的是當做文言語法來教,有的把它講成文字、音��、訓詁,有的把它講成漢語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經過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家進一步認識到教學必須聯繫實際,許多高等學校都重新考慮古代漢語的教學內容,以為它的目的應該是培�B學生閱讀古書的能力,而要達到這一個目的,必須既有感性知識,又有理性知識。必須把文選的閱讀與文言語法、文字、音��、訓詁等理論知識密切結合起來,然後我們的教學才不是片面的從而提高古代漢語的教學效果。至於漢語史,則應該另立一科;漢語史是理論課,古代漢語是工具課,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北京大學在1959年進行了古代漢語教學的改革,把文選、常用詞、古漢語通論三部分結合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此外還有許多高等學校都以培�B閱讀古書能力作為目的,改進了古代漢語的教學。
北京大學1959年度的古代漢語講義只印了上中兩冊,1960年經過了又一次改革,另印了上中下三冊,都沒有公開發行。講義編寫主要由王力負責,參加工作的有林燾、唐作藩、郭錫良、曹先擢、吉常宏趙克勤、陳紹鵬。此外,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專業1957級同學也參加了1960年度的古代漢語中下兩冊的文�x部分的編寫工作,研究生陳振寰、進修教師徐朝華也參加了上冊的部分編寫工作。
1961年5月,高等學校文科教材編�x計畫會議開過後,成立了古代漢語編寫小組,決定以北京大學古代漢語講義為基礎�K參考各校古代漢語教材進行改寫,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科書。
編寫小組集中了北京大學、北京師��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蘭州大學古代漢語教學方面一部分人力,分工合作,進行編寫。
本書除由主編王力負責全盤工作外,編寫小組內部再分為文�x組和常用詞通論組。文�x組由蕭璋負責,常用詞通論組由馬漢麟負責。具體分工如下:
文�x部分執筆人:
蕭璋(北京師��大學)劉益之(中國人民大學)
許嘉璐(北京師��大學)趙克勤(北京大學)
常用詞部分執筆人:
王力(北京大學)吉常宏(北京大學)
通論部分(包括緒論及附�h)執筆人:
馬漢麟(南開大學)郭錫良(北京大學)
祝敏�兀�蘭州大學)
編寫小組的任務是艱鉅的。北京大學的講義只是初稿,距離公開出版的要求尚遠。這次幾個學校的同志在一起合作,除了肯定文�x、常用詞、通論三部分結合的總原則以外,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北京大學原有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加以必要的修改和�a充。文�x部分更換了一些篇目,重寫了解題和說明,特別是在注釋方面作了很大的變動。常用詞部分變更了一些體例和解釋,�K且隨著文�x的更換而改變了詞修的次序。通論的章節和內容也都作了很大的變動。
每一篇稿子都經過組內討論,組外傳觀�K簽注意見,最後由主編人決定。有些比較重要的問題還經過全體討論。我們自始至終堅持了這種討論方式;我們認為這樣做可以集思廣益,更好地貫�匕偌藝�鳴的精神和發揮團隊精神精神,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書的質量。
1962年1月,上冊討論稿出版。在這個時候,召集了座談會,出席者有丁聲樹、朱文叔、呂叔湘、洪誠、殷孟倫、陸宗達、張清常、馮至、魏建功諸先生,姜亮夫先生也提出了詳細的書面意見。會議共開了一個星期,主要是討論上冊的內容,但最後也對中下冊的內容交換了意見。
上冊討論稿分寄各高等學校和有關單位後,陸續收到了回信。有些是集體的意見,有些是專家個人的意見。從1962年1月下旬起,我們開始進行上冊的修訂工作,同時考慮到,上中下三冊應該壓縮為上下兩冊,以便更適合於教學計畫的要求。體例上也作了改動,把文�x各篇的說明移作註解,或逕行刪去。我們的修訂工作除充分地吸收專家們和各校的意見,進行必要的修改外,還趁此機會再深入發現問題,改寫了不少的地方,上冊增加了一個單元,其他單元也進行了部分的改寫。因此,直到同年7月底,才算把上冊修訂完畢。
本書全稿曾請葉聖陶先生審閱。
總起來說,這一本《古代漢語》上冊已經四易其稿。我們知道其中的缺點還是很多的;如果有若干成續的話,那是和黨的領導分不�_的,也是和全國專家們以及擔任古代漢語的教師同志們的鼓勵和幫助分不�_的。我們編寫小組雖然�o有九個人,但是這一本書的編成,則有千百人的勞動在內。我們謹在這裡向曾提寶貴意見的專家們和同志們表示深切的謝忱。
最後,我們希望讀者特別是從事古代漢語教學工作的同志們隨時不吝賜教,讓我們能夠根據廣大民眾的意見來修訂這本書,使它逐漸趨於完善。
王力

古代漢語 第一冊 (校訂重排本) 本書目錄

緒論
第一單元
文選:左傳
鄭伯克段於鄢齊桓公伐楚
宮之奇諫假道�T之武退秦師
蹇叔哭師�x靈公不君
齊�x��之戰楚歸�x知��
祁奚�】賢子產不毀鄉校
常用詞(一)
古漢語通論:(一)怎樣查字典辭書
(二)古今詞義的��同
(三)單音詞,�}音詞,同義詞
(四)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第二單元
文選:戰國策
馮�X客孟�L君趙威後問齊使
江乙對荊宣王莊辛說楚襄王
魯仲連義不帝秦觸��說趙太后
常用詞(二)
古漢語通論:(五)漢字的構造
(六)古今字,��體字,繁簡字
第三單元
文�x:論語
學而為政里仁
公冶長雍也述而
泰伯子罕鄉黨
先進顏淵子路
��問衛靈公季氏
陽貨微子子張
禮記
有子之言似夫子戰於郎
苛政猛於虎大同
教學相長博學誠意
常用詞(三)
古漢語通論:(七)判斷句,也字
(八)敘述句,矣字,焉字
(九)否定句,否定詞
(十)疑問句,疑問詞
第四單元
文�x:孟子
寡人之於國也齊桓�x文之事
文王之囿所謂故國者
夫子當路於齊許行
攘�u陳仲子
弈秋舜發於畎��之中
常用詞(四)
古漢語通論:(十一)詞類的活用
(十二)人稱代詞,指示代詞,者字,所字

古代漢語 第一冊 (校訂重排本) 作者介紹

王力教授(1900-1986)字了一,廣西博白人。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學,1926年考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師從梁啓超、趙元任等,1927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後返國,先後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授,並先後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文學改革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全國政協第四、五、六屆委員,第五、六屆常務委員等職。王力先生從事中國語言學研究逾半個多世紀,他在漢語語法學、音韻學、辭彙學、漢語史、語言學史等方面出版專著四十餘種,發表論文200餘篇。他研究領域之廣,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語言學家中是極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語言學研究始終是與教學聯繫在一起的,他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語言學專門人材,為中國語言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王力先生在法國留學期間,翻譯出版二十餘種法國小說、劇本;抗戰期間,寫了大量的散文,被譽為戰時學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