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邊緣》

《危險邊緣》

《危險邊緣》是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益智問答遊戲節目。《危險邊緣》於1964年首次登入美國螢屏,通過涉及地理、政治、歷史、體育和娛樂等領域的一系列問題考驗選手的知識面。與傳統遊戲設定有所不同的是,選手面對的是答案,需要給出與這個答案相對應的問題。2011年2月14日,超級電腦“沃森”將在節目中進行人機對抗。

基本信息

核心內容

“沃森”練習賽中險勝《危險邊緣》冠軍選手“沃森”練習賽中險勝《危險邊緣》冠軍選手

《危險邊緣》節目的一個核心部分——如果你的回答錯誤,會受到懲罰,提示值會從你的得分中扣除——這與商戰的情況一樣,如果你因信息不全面作出錯誤的決定,你便會受到懲罰。

內容

該節目的比賽以一種獨特的問答形式進行,問題設定的涵蓋面非常廣泛,涉及到歷史、文學、藝術、流行文化、科技、體育、地理、文字遊戲等等各個領域。根據以答案形式提供的各種線索,參賽者必須以問題的形式做出簡短正確的回答。與一般問答節目相反,《危險邊緣》以答案形式提問、提問形式作答。參賽者需具備歷史、文學、政治、科學和通俗文化等知識,還得會解析隱晦含義、反諷與謎語等,而電腦並不擅長進行這類複雜思考。

人與電腦的較量

沃森是2007年IBM研發的一台能迅速回答涉及雙關語和文字遊戲等複雜問題的機器,“沃森”(Watson)是為了紀念IBM創始人ThomasJ.Watson而取的。

2011年2月14日,IBM的“沃森”超級計算機將正式登上美國最受歡迎的智力問答節目《危險邊緣》(Jeopardy),挑戰該節目的兩名總冠軍肯-詹寧斯和布拉德-魯特爾,實現有史以來首次人機智力問答對決,並贏取高達100萬美元的獎金。

“沃森”的兩個對手可謂大名鼎鼎,在2004-2005賽季,詹寧斯曾創紀錄的連續74場贏得比賽,斬獲的獎金總額超過250萬美元。而魯特則是所有參加《危險邊緣》的選手中拿獎金最高的一位,在2002年和2005年的比賽中共拿到近330萬美元獎金。
詹寧斯由於正確回答了與英國考古學家桃樂茜·加洛德(DorothyGarrod)在以色列發現的史前人類骨骼的問題而獲得了1000美元獎金。總體上看,他和魯特更擅長兒童圖書等方面的問題,而“沃森”則對《哈諾德夢遊仙境》(HaroldAndThePurpleCrayon)內容倒背如流,清楚電影《琪琪》(Gigi)中的插曲“ThankHeavenforLittleGirls”是由莫里斯·舍瓦利埃(MauriceChevalier)演唱的。
“沃森”在練習賽中總共拿到4400美元的獎金,相比之下,詹寧斯和魯特則分別是3400美元和1200美元。“沃森”由10台IBM伺服器組成。這些伺服器採用Linux作業系統,雖然沒有聯網,但沃森存儲了大量百科全書、詞典、圖書、新聞和電影等信息。

沃森的面臨的問題

對計算機沃森來說參與智力競賽節目最重要的難題是解析人類的語言,尤其是在充滿暗示和惡作劇的遊戲裡,沃森需要識別人類語言中微妙的含義,分辨諷刺口吻、謎語、構詞斷句、詩篇線索等等這些邏輯和線索。然後才是對題目進行分解,快速搜尋自己的記憶體資料,尋找到最佳答案。為備戰這次《危險邊緣》的智力遊戲,沃森的幕後團隊對它進行了上百次陪練。
對計算機沃森來說,挑選出合適的語境是一項艱巨任務,尤其是在充滿暗示和惡作劇的遊戲裡,而且它還必須確定答案的可靠性以及它是不是需要冒險去猜。“沃森”需要識別人類的語言,並從中分析微妙的含義,諷刺口吻、謎語、構詞斷句、詩篇線索等等這些邏輯和線索,並通過一系列的數據比對和模擬人類的聯想能力得出精準的答案,再反向用人類的語言回答出來。此外,沃森還能模仿人類針對問題進行策略考慮,例如問題的挑選、是否略過不擅長的題目,還會模仿人類的口吻搞笑整個過程僅有計算機和軟體算法完成,沒有工程師參與(這種快速問答,其實也參與不了),也與網際網路斷開因此計算機不能作弊,必須自己“想”。
領導設計“沃森”的IBM研究團隊的科學家DavidFerrucci博士表示:“經過四年的努力,我們的科學團隊相信"沃森"已經能夠快速理解《危險邊緣》問題的內容,分析它需要獲得的信息,得到精確的答案,並給出可信的回答。”“沃森”會估計《危險邊緣》節目組剩下的獎金數額、自己比其他對手落後或領先多少、自己在特定類別的題目上的表現,及時調整自己的信息級別。如果"沃森"落後對手太多,它的信心級別會較低,例如40%,這時它仍會繼續努力;不過在領先對手時它也會想:"我已經領先那么多了,為什麼還要冒險呢?"因此,即使它的信心值是75%,它也有可能會選擇不回答。
在開發“沃森”的四年間,研發團隊主要以兩種方式評估這套系統。首先,他們以成批的方式(如每次3000個問題)進行大規模測試以評估系統性能,實施錯誤分析,提高系統性能。基於這種多問題的表現可以從統計學角度作出重要的性能評估;其次,該團隊評估“沃森”的第二個方式是,與《危險邊緣》以前的參賽選手進行"陪練"比賽。在2009年冬天,他們與曾經出現在《危險邊緣》的選手進行了79場比賽,在剛剛過去的秋天,沃森與獲得過《危險邊緣》比賽冠軍的選手進行了55場對決。這些陪練比賽讓研發團隊對沃森的性能有了深入認識。

目的

沃森的設計初衷則是要理解更為複雜的詞句、語言和人類知識。IBM科學家、沃森團隊的負責人大衛·費魯奇(DavidFerrucci)表示,利用《危險邊緣》去開發計算機系統“將推動技術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他表示:“節目會問各種問題。這同時涉及到信心,當你認為你的答案不正確時不要回答。你還需要很快地做出判斷。”IBM表示,贏得《危險邊緣》比賽並不是主要目的。通過沃森的技術,醫生可以更快地診斷病例,法律工作者也可以更快地研究案例。《危險邊緣》執行製片人哈里·弗里德曼(HarryFriedman)表示:“這些很重要,我們希望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結語:《危險邊緣》的製片人說“這是電腦獲取的知識與最優秀選手獲取的知識之間的一種較量”。其實這種較量和博弈不論是以誰勝出,最終體現的仍然是人類的智慧,它預示著人類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一大突破;沃森背後的技術與經驗在今後不僅可用於幫助醫生篩選大量信息以診斷病情,也可為其他領域的專家提供協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