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波普爾自傳》

《卡爾·波普爾自傳》

1.無所不知和可錯性2.童年的記憶3.早期的影響4.第一次世界大戰5.早期的一個哲學問題:無限性6.我在哲學上的第一次失敗:本質論問題7.關於本質論的一大段離題話:我與大多數當代哲學家仍然分道揚鑣的是什麼8.關鍵性的一年:馬克思主義;科學與偽科學9.早期的研究10.第二段離題話:教條思維和批判思維;沒有歸納的學習11.音樂12.對復調音樂起源的思索:發現的心理學還是發現的邏輯?13.兩種音樂14.藝術,尤其是音樂的進步主義15.在大學的最後幾年16.知識理論:《研究的邏輯》17.是誰扼殺了邏輯實證主義?18.實在論和量子論19.客觀性和物理學20.真理;機率;驗證。等等。

《卡爾·波普爾自傳》《卡爾·波普爾自傳》
《卡爾·波普爾自傳》的作者是當代西方著名科學哲學家、人文社會科學家卡爾·波普爾。一個深刻而清澈的思想者,一個徘徊在科學與哲學之間的學者,一個反資本主義自由主義者,一個以偏執的風格竭力宣揚審慎與開放的雄辯者,一個享有盛名又在流行中倍受誤解的知識分子,這就是卓越而獨特的卡爾·波普爾。他一生無窮的探索,最終將蘇格拉底“我一無所知”的箴言作為自己思想的墓志銘。他以最有力的方式告誡人們知識的局限性,以警惕理性自負的危險。對於20世紀人類歷經的災難與恐怖來說,波普爾是一位診斷思想瘟疫醫生。如果他的告誡已經成為今天的常識,那么他被淡忘也正是他傑出的成就。倘若有一天,類似的瘟疫再度流行,人們才會重新想起他,並記起他的診斷

內容簡介

2004年9月17日是卡爾·波普爾(KarlPopper)逝世10周年的紀念日。在20世紀的思想家當中,波普爾的命運顯得格外悖謬:幾乎沒有人像他那樣獲得過如此顯赫的聲譽,卻又如此迅速地被人淡忘。

波普爾擁有白金漢宮授予的“爵士”(1965年)和“勳爵”(1982年)的頭銜,是英國皇家協會會員,英國學術學院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去世前擁有20個大學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著作被翻譯成40種語言。他在學術界的社交名單幾乎是一本微型的世界名人錄,也有政界的仰慕者前來拜訪或邀請會面,其中包括德國前總理施密特捷克前總統哈維爾日本天皇。而柴契爾夫人將波普爾和哈耶克視為自己的“兩位老師”。波普爾的弟子中不僅有傑出的學者如拉卡托斯、費耶本德和阿格西等,也有億萬富翁索羅斯(他為表達對導師的敬意,創辦了“開放社會”基金會)。在波普爾去世的時候,歐美的各種報紙發表了無數充滿讚譽的悼念文章。毫無疑問,波普爾生前獲得了一個學者可以想像的最高的世俗榮譽。
本書無意對其學說作全面的回顧和評判,而是力圖表達一己之見:卡爾.波普爾是一位卓越而獨特的思想家,也許,恰恰是他的卓越與獨特才造就了他在思想史上悖謬性的命運。

作者簡介

這位猶太裔思想家於1902年出生於維也納,10歲時就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達爾文進化論,17歲時曾為弗洛伊德的弟子、精神分析學家阿德勒工作過。早年崇拜的這些思想大師都成為波普爾後來懷疑與批判的對象,唯有愛因斯坦是一個例外。1919年愛因斯坦在維也納的演講對他的一生發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波普爾1928年在維也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來與著名的“維也納小組”成員接觸。1932年完成《知識理論的兩個基本問題》,手稿在維也納小組中傳閱。1934年在石里克的推薦下,手稿的壓縮版《研究的邏輯》以德文出版。後來兩年中,波普爾訪學英國,結識了哈耶克、羅素和伯林等學者,又到哥本哈根會見了物理學家波爾。在反猶太主義浪潮的壓力下,波普爾計畫離開奧地利。1936年末,他向英國學術資助委員會提出申請,希望在大英國協地區的學術機構獲得工作。他推薦人當中有愛因斯坦,波爾,李約瑟,羅素,卡爾納普和摩爾。委員會批准了他的申請,在劍橋大學為他安排了一個臨時教職,但波普爾同時獲得了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的一個永久職位。1938年到紐西蘭任教,開始寫作《歷史決定論的貧困》和《開發社會及其敵人》,前者在1944年哈耶克主編的《經濟學》上發表,後者1945年在英國出版,使他獲得了國際性的聲譽。

在哈耶克的幫助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授予波普爾高級講師的職務。他1946年初抵達英國就職,教授“邏輯與科學方法”。1950年應邀訪問美國,在哈佛普林斯頓大學演講,期間與愛因斯坦等科學家會面討論。1959年出版英文版《科學發現的邏輯》,這是25年前德文版著作的擴充。1963年出版《猜想與反駁》。1969年波普爾放棄在倫敦經濟學院的全職工作,專注於研究和寫作。1972年發表《客觀的知識》。1974年,由謝爾普(Schilpp)主編的《在世哲學家文庫》發表兩卷本的“波普爾及其思想”(上卷為自傳,後來以《無窮的探索》單獨出版)。1977年發表與艾克里斯(JohnEccles)合作出版《自我及其大腦》。1980年代出版的主要著作包括《實在論與科學的目的》,《開放的宇宙》和《量子理論與物理學的分裂》。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