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體育》

龔(沉吟,笑):這個還是不說了吧。 2000年春天的某一日,我們被告知,可以著手做一份叫做《南方體育》的新報紙了。 大約就是三四天后的3月17日,我們這十幾個人拿出了第一期《南方體育》。

缺少謀取利潤的能力

記:能對你這五年零五個月在南方體育的折騰進行一個簡短的總結嗎?

龔:五年里我學到了不少東西,而且南體也給我機會試驗了很多我自己的想法。如果有什麼不滿的地方,就是我還缺乏把才情轉化為利潤的能力。

記:你想對和你一起奮鬥了這五年的同事們說些什麼?

龔:我已經說了對不起他們,但我也告訴他們不要有什麼遺憾。

記:因此流過淚嗎?或者非常不捨?

龔(沉吟,笑):這個還是不說了吧。

記:幾年來,《南方體育》擁有一批很有才華的骨幹力量,比如張曉舟、孫朝陽、劉原等,從此你要和他們勞燕分飛了嗎?

龔:勞燕分飛還說不上,每個人都會做自己的事情。但不管我以後做什麼樣的傳媒,上面都會有他們的名字,但我們很可能不再一起合作了。(記者 劉靜)

★昔日重來★

南方,一種成長的方向

2000年春天的某一日,我們被告知,可以著手做一份叫做《南方體育》的新報紙了。我們很不喜歡這個幾乎沒有任何智慧含量和時尚元素的名字,但我們報上去的《新競賽》、《中國隊報》、《競賽報》都被否決了。我們經歷的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子,與其對現實牢騷滿腹,不如認清形勢,爭取在現實的汪洋大海中游上一趟泳。報名不夠Q,咱們做得Q點兒就是了……

大約就是三四天后的3月17日,我們這十幾個人拿出了第一期《南方體育》。那天凌晨兩點多做完報紙後,我們誰都沒有走,我們叫了啤酒和夜宵,等待印刷廠把報紙印出來。我們東拉西扯,聊到了為什麼要辦這份報紙和為什麼能辦這份報紙……

我們拿到了第一期報紙,誘人的油墨芳香從我們指間發散出來。在創刊號的《南方體育》上,我們使用了最大面積的圖片,貢獻出了史無前例的留白——中國體育紙媒從這一天開始,已經由黑板報時代進入真正的報紙時代……(節選 龔曉躍)

★體育報紙生存調查★

已經消亡

《球報》、《南方體育》、《21世紀體育》、《體育快報》、《足球11人》、《體育生活報》、《北京足球報》、《體育參考》、《體育天地》、《體育時報》、《體壇導報》等

典型案例:《21世紀體育》

2002年9月28日,《21世紀體育》報被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宣布無限期停刊,從誕生到死亡,這份報紙只走過了區區6個月的時間。而在創辦的6個多月中,該報平均每個月投入資金80余萬元,而報社卻幾乎沒有創收,已經突破了創刊之初集團承諾的年虧損400萬元的要求,截止到停刊為止,該報紙在5個印點的印量僅為6萬餘份,實際發行量則僅為1萬5千餘份。至於廣告收入,6個月實際的廣告收入只有10余萬元。

原因分析:上述幾家體育媒體雖然成色良莠不齊,但他們崩塌的共同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人才流失、經營不善,最終導致無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

苟延殘喘

《青年體育》、《體育晨報》、《籃球報》、《球迷》、《羊城體育報》、《體育周報》、《足球周報》等

典型案例:《青年體育》

《青年體育》報由中國青年報社主辦,資深體育記者、著名足球評論家畢熙東任總編輯,在2000年3月6日正式創刊。創刊後,《青年體育》報很快就將董路創辦的《新報北京足球》收入帳下,並一度以國安隊為特色,在北京的市場上占據了一定的份額。

衰敗解析:作為北京惟一一家本地的體育報紙,《青年體育》報曾靠國安報導獨樹一幟,但是由於近年來整個體育傳媒市場的蕭條,再加上北京國安隊每況愈下的成績,《青年體育》報已經走向了衰亡。上個月,總編輯畢熙東被調離。

據該報的一名員工介紹,“報社根本不與員工簽訂工作契約,員工沒有三險一金的待遇,而且連工資也已拖欠達數月之久,很多記者出去採訪都是自費的,員工已經準備通過勞動保障部門維權。”這樣的一張報紙,只能用苟延殘喘來形容了。(記者 孫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