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鈞。一發》

《千鈞。一發》

2006年,身為中國警匪劇領軍人物之一的高群書,從電視領域轉戰大銀幕,藉助一部《東京審判》完成了華麗的轉身,一時之間成為中國電影界的風雲人物。如今,他又一次出手了,其嘔心瀝血的大作《千鈞。一發》即將上映,勢必將帶給影迷強烈的震撼。如果說《東京審判》是歷史渾厚交響樂的話,那么《千鈞。一發》就是平民的深情詠嘆調。儘管這兩部作品所設定的背景不同,所表現人物的身份也是天壤之別,但它們都是為英雄做的史詩。而導演出這兩部佳作的高群書,究竟有著怎樣的電影思考和人文情懷?且聽他解讀自己的新晉之作《千鈞。一發》。

基本信息

2006年,身為中國警匪劇領軍人物之一的高群書,從電視領域轉戰大銀幕,藉助一部《東京審判》完成了華麗的轉身,一時之間成為中國電影界的風雲人物。如今,他又一次出手了,其嘔心瀝血的大作《千鈞。一發》即將上映,勢必將帶給影迷強烈的震撼。 如果說《東京審判》是歷史渾厚交響樂的話,那么《千鈞。一發》就是平民的深情詠嘆調。儘管這兩部作品所設定的背景不同,所表現人物的身份也是天壤之別,但它們都是為英雄做的史詩。而導演出這兩部佳作的高群書,究竟有著怎樣的電影思考和人文情懷?且聽他解讀自己的新晉之作《千鈞。一發》!

基本資料

《千鈞。一發》《千鈞。一發》
英文片名:old fish
國家/地區:中國
區域:中國大陸
類型:劇情
導演: 高群書
主演:馬國偉 潘星誼 遲強
上映時間:2008年6月12日

詳細劇情

和大多數平平常常注定一生毫無起色的中國人一樣,在此之前,老魚過著拮据,瑣碎的市井生活,雖然他的職業是一個警察。突如其來的炸彈事件讓老魚的落魄人生得以風生雲起,接著,這個街區的命運也得以改變。這個城市的命運也隨之改變。 就在老魚祖代生活的街區隔壁的一幢一百年前的猶太人老建築里,警方發現了一枚炸彈,專家遠在雲南難以趕來,自製炸彈的不確定性又讓警方不知如何下手,因為當過二十四年的兵,懂炸藥,懂電,正在一如既往去鑿冰取魚的老魚被半途喚回,臨陣點將。 老魚也被眼前的情景嚇了一跳,再過不到一個小時就要爆炸,老建築均為木質結構,私搭的煤氣管道通往街區的四周高大建築,施爆者身份蹤跡不明。

危機一觸即發。

眾目睽睽之下,一向以除了生孩子不會啥都會著稱的老魚咬牙沖了進去,開始了孤獨而倔強的排爆過程。

憑著藝高人膽大的質樸理念,在即將觸發的一剎那,老魚排爆成功。

接下來的事情幾乎可以稱之為傳奇了,就在老魚和同事舉杯慶賀時,老建築里再次發現炸彈。

老魚再次憑一根繃帶捻成的繩子,一把理髮剪刀,連排三枚炸彈,老魚幾乎虛脫。

晚上回到家,老魚的妻子聽說排炸彈的高人居然就是日夜廝守的丈夫時,簡直是目瞪口呆。

《千鈞。一發》《千鈞。一發》
第二天上午,勘察組在樓頂的煙囪里發現炸彈,這次,老魚用一根釣魚竿解決問題。

下午,勘察組再次發現三枚炸彈,老魚這次用的工具是一根五平方的鐵絲鉤子和一根五十米長的尼龍繩,但在製作工具時,老魚手開始抽筋,只得放棄。

老魚回到家,身心疲憊,兒子打來電話勸阻,被老魚一陣臭罵。

事關街區安危,老魚只得連夜上陣。

在看見最後一枚炸彈時,老魚的心涼了,這枚炸彈和所有的炸彈結構都不一樣,並且,已經被毛手毛腳的女警察胡小林動過,老魚心裡湧上陣陣不祥。

不祥終於得以驗證,炸彈爆炸了。老魚身負重傷。

下雪了。一切平靜如常。

看點

《千鈞。一發》《千鈞。一發》
電影《千鈞一髮》根據發生在齊齊哈爾的一起連環爆炸勒索案改編而成,寫了一個一生潦倒的老警察被裹挾進去之後,4天隻身連排十一枚炸彈,被最後一枚炸彈炸成重傷而成為英雄的故事。“我們想說的是,人人都有可能成為英雄,有時候,只要你願意”。“似乎我們展現的都是生活的表象,但重要的是,這些表象應該指向背後,二十一世紀生活的背後是平和,悲愴,是索取的無力和努力付出的終有所得。一個對生活充滿無奈的小警察因為某個時候的挺身而出,把一切本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全部解決了。這不是對生活的諷刺,而是生活的基本規律。”導演高群書在自己的導演闡述中這樣寫道。

專訪導演

1.《千鈞。一發》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您是如何關注到這樣一個故事、並決定改編成電影的?

高:自第五代導演始,至第六代,中國電影開始走向邊緣化和去崇高化。正常人的正常生活,普通人的普通情感,被看成很不電影,或者說,很不電影節。這些人,被我們的藝術家們,“趾高氣揚”地忽視了。中國電影走向商業炫目和電影節所倡導的彆扭。對於票房或者說觀眾認同,藝術片導演說,這和我無關,我只想表達,票房問題請問投資人。大片導演說,我有銀子,我用白花花的銀子晃瞎你的眼。最後,觀眾沒被晃瞎,並且眼睛更亮了。

中國電影由此走上了某種歧路。票房也成了電影的畏途。

其實這是不正常的,電影為票房計,一個硬指標就是觀眾的認同,拋開體制和從業人員的素質問題對電影票房的耗散,票房應該基本上代表著對一個電影的認同程度,哪怕只是技術的認同和宣傳的認同。

《千鈞。一發》《千鈞。一發》
2006年夏天,小津安二郎電影和德國萊茨的《故鄉》三部曲使我對電影有了另外的認識,不管是小津安二郎對戰後日本平民生活的靜穆描摹,還是萊茨對德國鄉村一家人幾十年的命運追敘,均波瀾不驚、情意綿綿、悲天憫人、意境遼闊。

小津和萊茨的電影主人公都是正常人、底層人。和大多數的中國人一樣,他們浮沉於時代嬗變、世風跌宕、國家命運的反覆,但總能在波濤中頑強地昂起頭,艱難爬上岸,繼續無奈平和的生存。他們不是時代和政治風雲的吶喊者和撥弄者,而不過是在被撥弄和左右。他們不自主,但他們卑微而頑強。

就世界範圍而言,這才是支撐人類得以延續的主要力量,是金字塔的底座,是英雄傲立灘頭的背景,也是中國電影自80年代以來的稀缺內容。

他們不異常、不邊緣、不炫目,也就不商業或者不藝術。但我分明看到了他們的熱淚和祈望,這些人就是我們的父母,是我們的兄弟。我應該用我已經擁有的權利——影像,來紀錄下他們的一切,悲傷和喜悅、無辜和無奈、平和和憤怒、時代的影響、具體的困惑、微塵一樣的生命印跡、蟲一樣的生命蠕動。

因此也就萌發了拍攝《你:1930—2030》系列電影的企圖。

《千鈞。一發》真實事件中的於尚清就是這些成億中國底層人的一個。

真實是一種自然現象,真誠是態度和情懷。在充滿虛假的環境壓迫下,我們最好的做法就是選擇真實事件和真實人物。

我一直固執地認為,再好的編劇也編不過生活。對於《千鈞。一發》來說,我們只是記錄者,影片80%都是真實的。

■2.起用非職業編劇和非職業演員是基於何種考慮?

高:我們的電影技術教育和訓練引導我們的電影從業人員遠離真實、遠離關懷,也遠離真誠。他們滿嘴人文關懷、藝術創新,根本不關心這個社會大多數人真正的生存狀況和感受,只關心自己的表達,對於所要反映的生活,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莫名其妙地拔高或貶低。我們的演員更是只會賣弄學到的一知半解、技術式的表演技巧,完全和我們要表現的生活脫節,還美其名曰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非職業編劇和非職業演員擁有生活經驗,因為缺乏專業技巧,所以不會賣弄技巧,他們只能真實地表現他們的喜怒哀樂。

我們只能用這種矯枉過正的辦法去打破瀰漫在中國影視劇中的虛假做作。

《千鈞。一發》《千鈞。一發》
■3.《千鈞。一發》的現實質感很突出,同時也具有相當戲劇化的核心,可以說是寫實主義與警匪類型的一種結合。您是在拍攝之初就有這種明確的考慮嗎?或者說,您首先是想拍一部寫實影片還是類型片?在影片的宣傳中,時見“新寫實主義”的說法,這是您自己的界定還是評論或媒體的附會?

高:應該說,這個片子的戲劇化核心是這個故事與生俱來的,我們順理成章而不是重新排列組合,是一種生活邏輯而不是戲劇邏輯。我們不想用電影技術去破壞這個故事本身所具有的質感,我們的處理是順著真實事件的本質和邏輯關係引導成型,我們不想顯示我們是高於生活的思想者或者製造者,我們面對生活只能自愧不如,不敢超越人民。他們有局限、有荒誕、有戰戰兢兢、有牢騷滿腹、有緊張得手心腳底出汗、有無知無畏,也有藝高膽壯

我只能說,手段和形式永遠只是為內容服務的。我不有意選擇風格,內容和態度決定一切。

■4.我曾經瀏覽過您的部落格,發現您的觀片量極大,其中好萊塢類型片占多數,而且偏好比較有力度的作品。這種類型電影的積澱,您是如何套用於具體的創作的?

高:藝術電影是一個導演自身品格和人格的體現,是導演自身對世界和人生的感悟和積澱,不是僅僅掌握了電影製作技巧就能完成的。就像我們的唐詩宋詞,有技術要求,比如平仄聲韻,詞牌格式,但大師的詩詞絕對重要的是胸懷和氣度。所以,藝術片不是學來的,而是悟出來的。而好的類型片是製作加表達,要求元素量的精確適度,是用你的自身修習融化技巧。並且,類型片絕對要從觀眾感受出發,把市場效果作為一個絕對指標來衡定,這樣就要求你在處理影片時,時時關注對方即觀眾的感受,真誠地、設身處地地去為觀眾考慮,而不會陷入沾沾自喜的自我陶醉中。

還是那句話,技巧是最基本的元素,不要把技巧當成根本,更不要把技巧當成炫耀自己出身的資本,那樣很可笑。觀片經驗是對電影態度的培養和潛移默化。

類型電影的最大好處就是告訴你如何讓觀眾把你的電影看完。

■5.《千鈞。一發》作為《你:1930—2030》系列電影的開篇之作已經亮相,該系列的整體情況和後續計畫如何?是否將一如既往地採用中小成本策略?所謂“平民史詩”的定位將如何體現?

高:《你:1930—2030》系列電影的第二部,將是一個關於女人命運的故事,因為題材所決定,這個系列電影必須是中小成本製作規模。

所謂平民史詩的定位簡單說來就是見微知著、深入淺出,以一花一葉寫春秋,最重要的還是真實和真誠,是能代表時代本質意義和根本規律的,不獵奇、不走偏鋒、不藝術化。

■6.我是在2007年10月的看片會上看到《千鈞。一發》的,當時聽聞本片將於2008年春節上映,但時至今日仍未見到大規模上映的訊息。難以面市似乎已經成為中小成本國產電影共同的困境,即便是《千鈞。一發》這樣口碑不錯的影片。您覺得在中國電影產業化的格局中,這類現實主義取向的中小成本影片的市場空間有多大?前景如何?

高:中國電影市場需要象報紙雜誌工商業產品銷售一樣細分客群群,中小成本影片有一席之地即可,不必追求大規模票房。應該說,中小成本電影的問題不是市場空間問題,而是觀眾是否真正心甘情願去接受,能否共鳴,能否感動的問題。

電影的結果好壞不是成本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千鈞。一發》《千鈞。一發》
態度決定一切。你為別人考慮,別人就會回報你。當然,還得操作得當。我們很多中小成本電影問題都出在操作和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上。

《千鈞。一發》至今沒有面世是我們的主動選擇,我們在選擇一個適當的檔期,採取一個非大規模資金轟炸的宣傳推廣方式來操作發行,這需要時機和方法,需要醞釀和積累。

媒體評論

這是一部好電影,更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或者說,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更是一部好電影。這年頭,又好又好看的內地電影,在我們這個年產400多部電影的泱泱電影大國里喲,有幾部?一部?兩部?扳著手指頭想破了頭地數,能用上兩隻手么?

反正,我上一次看到這么好看的、可以公映的內地電影,還是《瘋狂的石頭》。

說《千鈞。一發》是2008年的《瘋狂的石頭》,並不為過。雖然它沒有《瘋狂的石頭》那么跳那么癲狂,雖然它其實去年就拍好了原定去年國慶上映結果一拖再拖拖到現在也不知道今年五一是不是真的能上映。

這才是真正的有當代中國特色的商業片,就像兩年前看到《瘋狂的石頭》一樣,我依然相信,中國電影的希望在於我們可以擁有許許多多像它們一樣好看、有中國特色的中低成本電影。當然,中國電影可能根本就沒有未來,所以還是說回《千鈞。一發》的好吧。

故事:一個老警察,連拆11個炸彈——怎么樣,不悶吧?

《千鈞。一發》《千鈞。一發》
表演:除了一個專業演員,這部電影裡的警察,都是真警察——你看過幾部全是真警察演的電影?反正我只看過兩部。

技術:引用香港國際電影節場刊上的簡介,“主角最後一次排爆,動用幾百武警,六分鐘的長鏡一氣呵成。來吧,看看這邊廂的黑色杜琪峯。”——雖然我認為“黑色杜琪峯”的說法有點扯,但這片子的手法沒得說。我看完之後完全不相信這是高群書導演的電影,因為比他的上一部電影《東京審判》好了太多太多,雖然後來我知道了那是因為《東京審判》背後有種種不能見諸媒體的苦衷。

情懷:日軍侵華、警察涉黑、貧富差距、黑心老闆、民工討薪、庸俗二人轉、破舊的民房和警察局……所有對現實的關懷和諷刺,竟然都妥帖地隱藏在這部被認為是“主旋律電影”的片子裡。只有一個字,強。我相信也是它的主旋律外衣,讓很多人誤以為它不好看——其實這片子上周日就放過一場(我就是看了那場才知道它的好),但是觀眾人數非常少,完全不能與《立春》《左右》走道都坐人的風光相比。

幕後:這電影裡的所有故事,都是真的。那所有的荒謬,都是真的。而背後還有更多的荒謬,電影還沒拍呢。

相關條目

電影 《東京審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