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大商機》

百年來的奧運歷史已經27次證明:每屆奧運會都會給主辦國帶來商機滾滾。這些商機已經使得一大批公司由小作坊藉機發展壯大,直至成為業界的巨擎;這些商機也使得一批個人由窮小子藉機白手起家,幾年間就變成了大富翁!現在,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已屬於中國、屬於北京!本書將讓百年來奧運商機的湧現規律告訴大家:奧運的商機從哪出現;它會如何將財富帶給把握它的人;公司和個人應怎樣把握它迅速致富……

北京奧運大商機 本書目錄

序言:把握奧運商機,實現事業輝煌
第一章全球涌動的奧運商機
奧運帶給體育產業的商機
奧運的宣傳廣告商機
奧運的設計建設裝修商機
奧運的旅遊商機
奧運的科技商機
奧運的投資商機
奧運的文化娛樂商機
奧運帶給製造業的商機
奧運帶給商業的商機
奧運帶給新聞媒休的商機
第二章亞運尚且商機多多,奧運將會如何?
90’北京亞運:中國與體育商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亞運村:從荒原到CBD
遼寧盼盼門因成為標誌產品而成功
一個具辦裝修企業靠競標拿下九個工程
如果您當年囤積了亞運郵品……
劉歡、韋唯的一炮走紅說明了什麼
彩票:百億元產業的初興之時
上海的“尤伯羅斯”創造奇蹟
九運會:廣東人四面出擊開友商機
亞運會與奧運會在開友商機上根本沒處在同一水平線上
第三章北京申奧期間已有商機涌動
北京申奧:不為商機不趕早
團聚商機的北京奧申委聲援團
老謀子”早就出手了
從經濟學角度解讀成龍等“申奧大使”們
鳳凰衛視申奧造勢熱火朝天
西門子“奧運精英行動”
中盈創科技開發公司搶贈高科技名片
中國電信、聯通、網通大鬥法
澳大利亞電訊公司遊說賈慶林
寶潔要“清洗”北京奧運
“計算機大佬”聯想獨占鰲頭
新浪的申奧頻道
申奧標誌產品賣得火
四環路:帶動商機一片的綠色申奧大道
第四章解讀北京規劃:辦奧運的錢怎么用?
2500億元打造北京奧運
80億元建設北京奧林匹克公園
20億元興建北京國際展覽體育中心
10個億修建奧運村和記者村
160億元新建19個體育場館
修繕原來的體育場館
3化元配套添置各類民眾體育活動設施
12億元修建各種配套服務中心
修繕北京的文化設施
1000億元“洗”天空
1800億建設北京市政基礎建設
舉辦各種相關大型活動
專門的比賽活動費用
奧運會的特殊費用
第五章澤被眾生:北京奧運將要引發的商機潮
因為舉辦奧運會,北京才有這些商機
北京“人文奧運”的商機內涵
北京“綠色奧運”的商機內涵
北京“科技奧運”的商機內涵
北京奧運包含的旅遊商機
北京奧運帶來的環保商機
建築裝修商機是一個大蛋糕
北京奧運的體育產業帶動商機
北京奧運的市政基建商機
北京奧運的股市商機
北京奧運的房地產商機
北京奧運帶給商業部門的商機
綠化帶建設帶出北京奧運綠化商機
北京奧運的IT商機
北京奧運引發交通運輸商機滾滾
北京奧運帶給新舊媒體的商機
北京奧運帶給中介產業的商機
北京奧運的投資商機
北京奧運的餐飲商機
北京奧運的醫藥衛生商機
相關產品製造業的商機
北京奧運的文化商機
北京奧運帶來的收藏商機
北京奧運引發的體育保險商機
四地合辦奧運帶來的巨大商機
第六章各類公司如何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公司把握北京奧運商機的五種常用方法
通訊電信類公司怎祥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農林類公司志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證券、基金類公司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旅遊公司和景點怎祥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培訓類公司怎祥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投資銀行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飯店酒店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網路公司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房地產公司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體育用品公司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交通這榆美公司怎徉把握北京奧這商枇
高科技公司怎樣把握商機
文化類公司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設計建築裝修類公司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市政建設類公司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商業類公司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新聞媒體類公司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常規產品製造公司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公關廣告類公司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保險公司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醫療衛生類公司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代理經紀類公司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所有上市公司都要積極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港澳台公司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外國公司怎樣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第七章個人怎么才能“發在奧運”
發揮個人長處,把握北京奧運商機
若有餘錢早開戶,股市之中分紅利
披沙揀金搞收藏、奧運題材助升值
立即為把握奧運商機為自己“充電”
利用奧運體育熱潮、興辦體育產業實體
利用北京奧運的方方面面、別出心裁賺大錢
第八章我是外地人,有沒有我的份?
競標是外地公司把握北京奧運的生產建設商機的主要途徑
跟北京全面合作也是外地公司把握北京奧運商機的一種方式
利用北京奧運概念開掘本地商機
將北京奧運的商機“外調”,讓外地把握北京奧運間接商機
外地人發揮優勢把握北京奧運商機分類詳解
第九章把握奧運商機要重點注意的六個問題
奧運機會人人均等,機會只給有準備的頭腦
關注政府公關
開發商機不能侵權
要注重對北京奧運宣傳贊助的整體開發
要將民族性和世界性井重
永遠做領頭羊

北京奧運大商機 文章節選

奧運帶給體育產業的商機

事實證明,體育產業總是能最直接地把握到奧運會召開帶來的商機。許多著名的體育產業公司都是由於把握了奧運帶來的商機從而迅速發展起來的,德國的愛迪達公司是如此,美國的金健公司也是如此!
下面我們就結合這兩個實例來看一看奧運會是怎樣使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小體育產業公司變成跨國性的巨無霸公司的:
1.愛迪達公司的崛起充分證明:把握住奧運帶給體育用品業的商機就能夠成就世界頭號體育用品業的公司!
體育產業的體育用品業是奧運商機的大贏家。奧運會給體育用品業帶來的商機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奧運會召開後,人們的體育意識普遍增強,因此人們會很樂意去購買更多的體育用品。桌球拍、籃球、跑步機等體育用品都會熱銷。生產體育用品的廠家自然就能夠藉機發一筆。
二是奧運會的召開本身就需要相當多數量的高質量的體育用品,奧運會組委會的購買活動本身也構成了商機。參賽的運動員在著裝、飲品、用具等方面都需要專門的體育用品;運動場館內要配置裁判用品、比賽設施、訓練用品等體育用品,這些都要由體育用品公司提供。
三是通過奧運會,許多體育用品能得到展示,由於人們心理的明星效應,許多人會對奧運明星所使用的體育用品產生品牌認同,從而積極購買,這也給抓住奧運會的機遇、積極宣傳本公司的體育用品的公司帶來了商機。
可別小看這三個方面的商機,把握住它產生的巨大效益足可以徹底地改變一家體育用品公司的命運!愛迪達(Adidas)公司就是這種奧運商機成功的把握者和典型的受益者。
當今世界有十大體育用品公司,美國獨占5家,而德國只有一家。但是德國的這家排名世界第一,它就是愛迪達公司。運動鞋是愛迪達公司的傳統產品,也是拳頭項目。圍繞這箇中心,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張,品牌效應的增大,它還陸續開發並推出了服裝、衣帽、器材等體育用品。愛迪達公司的營業額早在20世紀中期就突破了百億美元大關,直到現在,其營業額還在以平均每年5億美元的幅度遞增。愛迪達是如何做成世界體育用品第一品牌的呢?其核心秘訣就是:作為體育用品廠商一定要把握奧運商機!
1920年魯道夫和阿迪兩兄弟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赫若拉赫小鎮上,開辦了達斯勒製鞋廠。為打開銷路,弟弟阿迪想出了一個點子:讓顧客免費試穿。一個月過後,試穿的顧客陸續上門,有的付款,有的繼續訂作,由此打開了鞋的銷路。幾年之後,兄弟倆建立了自己的公司,起名為“愛迪達製鞋廠”,這時候他們生產的鞋在當地已經相當有名,業務也逐步向外地擴展。但是他們的品牌距離世界體育用品名牌還有距離。
怎么辦?這時候,阿迪突然看到一個機會:1928年,第8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要在荷蘭舉行!阿迪得到訊息後立即帶上樣品奔赴阿姆斯特丹。他認為,只要有足夠的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穿他的鞋子,就會使全世界的人肯定他的產品。為了把握住這一屆奧運會的商機,阿迪經過一個月的產品示範和遊說,終於使愛迪達跑鞋成為這屆奧運會的比賽用鞋。全世界的體育界人士都通過奧運會認識了愛迪達運動鞋,愛迪達公司初步打開了局面,產品開始有了出口。
愛迪達產品真正揚名世界是它第二次與奧運會結緣之時。1936年第10屆奧運會在德國柏林舉行。愛迪達公司抓住自己是奧運會東道國廠商的優勢,發明了專供短跑運動員使用的釘鞋。奧運會前夕,阿迪找到極為希望奪冠的歐文斯,並向他保證釘鞋對他的比賽肯定有利,但一開始被歐文斯拒絕。於是阿迪又建議他在賽前訓練中試穿。結果,歐文斯感覺很好,就同意在奧運會比賽中使用了愛迪達的釘鞋,他最終連奪四枚金牌!此事震驚了世界!愛迪達隨之贏得了世界的關注,在體育用鞋中脫穎而出。
二戰結束後,創立愛迪達公司的兄弟倆決定從頭開始,但因意見不合分道揚鑣。愛迪達公司由弟弟經營,哥哥魯道夫另立門戶,成立了PUMA公司,也以體育產品製造為主。從此兩人成為真正的競爭對手。兄弟之間的競爭在五十年後的今天已經高下畢顯。PUMA公司雖然也創出了自己的牌子,但並未躋身十強,離排名榜首的愛迪達公司還有很大的差距。為什麼這兩個同時創辦的公司在發展上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主要原因就是兩者對奧運商機的重視程度和把握力度不同!
弟弟阿迪由於始終堅持“以體為本”的發展策略,緊緊把握奧運商機,在行銷方面更勝一籌。從1928年被指定為奧運會比賽用鞋以來,愛迪達公司“以運動場為主,以體育明星為廣告”的行銷策略一直在奏效。愛迪達因此被稱為“冠軍的影子”。
據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的調查統計,總數147枚與跑跳有關的金牌中竟有126枚由腳登愛迪達產品的運動員獲得。通過與奧運的緊密結合,愛迪達逐漸成為體育用品業的龍頭老大,穩定地擁有了一大批忠實於自己的消費群體和客戶。
1985年愛迪達公司還首創設立TOP計畫,長期支持奧運會,並成為奧運會的12名頂級支持者之一。這樣堅持了幾十年,愛迪達終於做成了世界體育用品界的頭號名牌!
2.將連鎖店布滿了全球的金健公司證明:體育勞務產業會因為奧運會的召開而受惠。
體育勞務產業是指與體育直接相關的勞務產業,一般包括體育競賽、體育健身和娛樂。體育運動場地出租以及體育旅遊等。調查表明,每一屆現代奧運會召開之後,人們都更加喜歡看體育比賽了,也更加樂於親身參加體育運動了。尤其是在城市中,各種各樣的體育俱樂部在奧運會的影響下大受歡迎。
以健身娛樂業為例,這個行業主要是為消費者提供健身、健美、康復、娛樂所需要的場地、器材、技術服務。隨著在奧運會的衝擊下,健身體育的觀念深入人心,這一行業已成為一些國家體育產業的支柱性行業。1986年美國召開洛杉礬奧運會,一時間健身體育的理念風靡全國,形形色色的體育健身俱樂部組織在美國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僅僅過兩年,1988年美國有關機構統計,美國的健身娛樂業(包括健身、健美、狩獵、釣魚等活動)的產值近230億美元,在美國體育產業各行業中居首位!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城召開奧運會,以前這個城市的人們對於體育活動並不熱心,但是由於舉辦奧運會,亞特蘭大興建了許多公共體育設施,同時各國體育好手在亞特蘭大的精彩表演讓人們領略了體育的魅力,這使亞城的體育愛好者數量大增。1989年亞特蘭大舉辦城市運動會時,與會選手不過3000人,1993年,備戰奧運4年後,亞特蘭大城運會的參賽選手猛增到3萬人,奧運會開完後的1996年,亞特蘭大網球協會的註冊會員就比1989年增加7萬多人,田徑協會會員增加近5萬人,這讓組織體育健身俱樂部的老闆著實發了起來!
面對奧運會帶給體育勞務業龐大的商機,許多精明的公司捷足先登。世界最大的連鎖健身中心金健公司就是抓住奧運帶給體育勞務業的商機實現急劇發展的典型。
金健公司於1985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成立,它的產生就是1984年洛杉礬奧運會給該市的健身娛樂業帶來的蓬勃發展的結果。成立後,該公司一直緊抓奧運商機,加速自身的發展。只要奧運會開到哪裡,金健公司的分公司就開到哪裡,而且一開一個準,每個分公司都賺錢,奧運會給它無盡的財富!
到2000年,金健公司在全世界擁有超過550家俱樂部以及包括專業運動員、體育愛好者和健身熱衷者等在內的約200萬會員。
估計到中國一定能承辦2008年奧運會,金健公司又早早地來到中國。它首先投資200萬美元建立上海金吉姆健身中心。該健身中心占地總面積達兩千五百平方米,擁有價值超過五十萬美元的世界一流的提供心肺功能及健身培訓的設備。它特有時速單騎室、有氧健美操和團體健身房、拳擊室、攀岩屋、桑拿蒸汽浴、室內商場和咖啡廳等設施,同時還提供健美新幹線項目,由當地最專業的資深教練指導。健身中心開業時金健公司特地聘請中國奧運明星陶璐娜、劉璇、李小雙、許海峰等共度開業晚會。這給它帶來了紅火的生意。不久之後,金健公司的北京分公司和廣州分公司也即將開業,金健公司已打定主意要好好地抓住北京奧運給體育勞務產業帶來的商機,在中國大舉拓展了。
愛迪達屬於體育用品類公司,金健屬於體育勞務類公司,這兩個公司都因為把握了奧運商機而壯大為業界領袖,這充分說明了奧運會提供的商機是體育產業公司發展壯大的最強力的助推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