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電影分析》

《動畫電影分析》

《動畫電影分析》作者周鮚2007年出版的一部書籍。

(圖)《動畫電影分析》動畫電影分析

作者: 周鮚
出 版 社: 暨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9-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509
印刷時間:
開本: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810798693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藝術 >> 影視藝術 >> 影視製作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動畫電影的書。
我們正處在一個由影像所構成的時代,媒體的權力是當代社會的一個重要文化現象。對於當下的大眾來說,看電視、電影,觀看影像,接受媒體提供的信息,早已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不僅如此,接受影像成為一種體驗,同時,這也是家庭擁有共同價值觀的新方法。作為一種集體觀賞的藝術形式,動畫對於它的觀眾來說,有著強烈的“集體無意識’’意味。通過動畫,客群找到了一種共同“話語”,動畫作為傳播媒介而成為某種主導時代價值觀的工具。動畫絕不僅僅是消遣,它對當代社會造成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要深遠得多,特別是對於青少年來說,在潛移默化中開始了動畫主導的成長方式,由動畫幫助他們形成價值判斷,形成某種歡笑的權力空間。在現實生活中,動畫用開玩笑的形式不知不覺地引導著兒童的成長。動畫讓大眾在夢幻中接受自己對潛意識的放縱,而傳統則被悄然改裝與修飾。從而動畫角色成為偶像,動畫故事成為某種社會關懷下的敘述語境,動畫場景成為人們夢寐以求的居所,動畫台詞成為流行語,動畫道具成為大眾手中的玩具,動畫音樂成為耳塞里的所有。這時候,動畫作為娛樂化的權力空間,沒有道德化的判斷,只有娛樂與覆蓋。
本書的目的是要將作為商品的動畫進行解讀,解讀的工具就是權力空間中的“影像語言”,這是理性、深層次地把握自主成長模式的一個機會。與此同時,思考並探索我們該怎么去建立屬於自己的動畫形態,在保證其商業價值的同時搭建當代中國的“語言方式”?

目錄

引言從烏托邦行為到娛樂產品的動畫
第一卷 動畫觀點:《千與千尋》、《海底總動員》分析
本卷導讀 理解動畫的前提是什麼
第一章 《千與千尋》:動畫的品牌觀念
 第一節 建立系統:敘事動畫的結構關係
  第二節 起承轉合:商業動畫的情節系統
  第三節 模式:動畫故事的背景、細節與主題
  第四節 宮崎駿自己說《千與千尋》
  第五節 《千與千尋》精彩段落的視聽語言解讀
第二章 動畫電影研究之一:兒童與遊戲
 第一節 兒童的生命意識與動畫的關係
  第二節 動畫電影中的空想與器官誇張
  第三節 關於原生態遊戲中的動畫角色
  第四節 從“暴力”來看動畫“審醜”
第三章 《海底總動員》:動畫的商業性與倫理訴求
 第一節 生存策略:動畫的商品屬性
  第二節 拯救:動畫的人文理想
  第三節 《海底總動員》的語言模式
  第四節 《海底總動員》細節解構
第四章 動畫電影研究之二:解讀宮崎駿
 第一節 動畫作者與文化態度:“宮崎”現象的解讀方式
  第二節 戲劇空間與類型探索:“宮崎”故事的模式化生存
  第三節 角色成長與機器審美:“宮崎”精神的心理衝動
  第四節個人狂歡與集體懷舊:“宮崎”神話的接受行為
第二卷 動畫敘事:《天空之城》、《獅子王》分析
本卷導讀 動畫故事觀
第一章 《天空之城》:情感與審美的雙重轉換
  第一節 拉普它:《天空之城》的主題闡述
  第二節 飛行石:《天空之城》情節點分析
  第三節 久石讓:《天空之城》的音樂日記
  第四節 《天空之城》開場十分鐘視聽解讀
第二章 動畫電影研究之三:故事與開場
 第一節 人類為什麼要講故事
  第二節 電影劇本的自我設定
  第三節 動畫劇本的敘事空間
  第四節 動畫電影的開場模式
第三章 《獅子王》:動畫修辭的法則
 第一節 動畫也可以成為票房冠軍
  第二節 莎士比亞帶給人類一個回歸的機會
  第三節 載歌載舞的幻想形式:迪斯尼趣味
  第四節 迪斯尼經典歌舞片段精讀
 ……
 第四章 動畫電影研究之四:角色與表演
第三卷 動畫原型:《小雞快跑》、《怪物公司》分析
 本卷導讀 從叛逆與衝動的心理動機來看動畫
 第一章 《小雞快跑》、與《怪物公司》:動物與怪物的原型
 第二章 動畫電影研究之五:批判迪斯尼
 第三章 動畫電影研究之六:原型與模式
第四卷 動畫資源:《花木蘭》、《寶蓮燈》分析
 本卷導讀 區域文化的動量力量在哪裡
 第一章 《花木蘭》:區域文化的全球化模式
 第二章 《寶蓮燈》:救贖的失敗
 第三章 動畫電影研究之七:傳統與風格
參考文獻
歷史 我的動畫史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