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柏重急奇頑證治實》

《劉方柏重急奇頑證治實》

《劉方柏重急奇頑證治實》是2010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方柏。該書共分重證篇、急證篇、奇證篇各列病案10例,頑證篇列病案11例,41例病案均為病情急重或難於辨治之證。所有病案以“保真”狀態呈現,從診斷現場、辨證論治、思辨解惑三個方面對每個病案的各個環節進行質疑探幽、窮源溯流、闡義發微。其語言生動活潑,不拘一格,使讀者如臨現場,並最大限度地獲得診療知識及救治方法。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劉方柏重急奇頑證治實》是作者臨床工作50餘年,從40餘萬例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患者中精選出的具有典型意義和啟迪作用的重急奇頑證病案。全書分五篇。重證篇、急證篇、奇證篇各列病案10例,頑證篇列病案11例,41例病案均為病情急重或難於辨治之證。所有病案以“保真”狀態呈現,從診斷現場、辨證論治、思辨解惑三個方面對每個病案的各個環節進行質疑探幽、窮源溯流、闡義發微。其語言生動活潑,不拘一格,使讀者如臨現場,並最大限度地獲得診療知識及救治方法。附篇收錄了作者50年行醫感悟之文及《劉方柏重急奇頑證治實》所有病案一覽表及《劉方柏重急奇頑證治實》高效方名錄。《劉方柏重急奇頑證治實》是中醫臨床工作者不可多得的讀本,也是廣大中醫愛好者了解中醫神奇療效的一扇窗戶,適合於中醫工作者及愛好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劉方柏。生於1941年。主任中醫師。四川省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少年從師習醫,為1979年全國中醫藥人員選拔考試錄用中醫師,後考入經方臨床大師江爾遜高徒班,學習繼承和整理髮揚其學術思想。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參編專著10餘部。長期從事中醫臨床與理論研究。在基礎理論研究上,發掘了《內經》關於大循環,小循環、門脈循環和微循環的框架論述;在仲景學說研究上。開創了對仲景思維品格研究的全新切入面;在疑難病研究方面,率先對疑難病明確提出了界定,即病因不明,病機難辨,病情複雜。症狀罕見。表現怪異,輾轉治療無效。或公認的難治病症。躬身不輟50餘年的臨床生涯中,經治患者累計40餘萬人次。對急重奇頑難證的辨治,具有獨特的理論見解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近30年來,一直從事疑難病證的臨床證治研究。

目錄

第一篇重證篇
“絕招”嫁接更能創造奇效——重證臌脹
特效方是這樣被發掘出來的——風痱
山窮水盡時找到了“救命草”——重症多形性日光疹
巧用“常規”有時能治重證——真心痛
效如桴鼓”能從形容變為真實嗎——頭痛嘔吐
疑難病治療如何法隨證轉——甲狀腺危象
徹悟仲景“尋余所集,思過半矣”的深刻含義——煩躁、吐瀉、驚叫、
厥逆、顏紅、皸裂
從入微觀察中挽回了生命——重證肝癰
中醫豈僅長於功能性疾病——怔忡
克服思維惰性,有時是奪取成功的決定因素——晚期肝癌伴熱瀉吐咳
第二篇急證篇
與死神爭奪生命——血崩暴脫
湯證辨證法就這樣簡捷速效——高熱寒顫3天
東垣立方治脾肺,移用卻可救急危——暑溫亡陰亡陽
急證須“單刀直入”,忌龐雜用藥——頭痛如裂
一例急重症的中西醫雙重思考——蚘厥
悉心愈重證,捫心品臨床——頻發性暈厥
守住中醫急診陣地——持續高熱8天
經方時方都有證——偏頭痛如啄如咬
把握標本,於痼疾與新病中求治——頑固性喉風伴泄瀉高熱
當為退黃第一方——重證黃疸
第三篇奇證篇
怪證有時只需輕輕一撥——痰飲
以不變應萬變——貓抓病性淋巴結炎
沉疴痼疾,居然一矢中的——無汗身麻30年
多維思考,漸逼幽潛——前陰充氣脹大
涎唾增多,其治不在鑿分屬涎屬唾——唾涎沫
此方可愈失語——喑痱
“怪病多因痰作祟”的臨證解讀——雙腳奇臭1年半
從經方“類證”得到的啟示——心中懸吊感、心中血液噴射感
用好“化氣行水”這把打開尿道的鑰匙——生氣則小便淋漓2年
屢切屢生的前列腺增生——癃閉
第四篇頑證篇
十年磨一劍,確認高效方——狐惑病4年
半生折磨,竟然被一方解決——泄瀉20餘年
前醫怎么就沒想到這個常用方——泄瀉7個月,進行性消瘦
甘溫真能除大熱——發熱心悸5年余
方向不等於道路——頑固性失眠
常見病並不都可藥到病除——蕁麻疹泛發6年
經方的“證”是鐵的指征——晝夜大汗3個月
這類慢性病的療效是積累起來的——暈厥17年
不可放棄的“以毒攻毒”法——頑癬4年
三種頑症,一法通克——瘙癢泄瀉頭昏20年
瘀血證辨識的易與難——腰部定時發熱1年余
附篇
醫道為乾為形,人文為根為魂
——50年行醫的積累與感悟
病案一覽表
本書高效方劑名錄

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

精彩書摘

此外,患者大便艱澀不通,阻礙邪濁外泄,是導致極度腹脹的重要因素。而便之不通,乃因於脾陰受損。腹中乃肝脾腎三陰聚集之地,而脾為三陰之長,陰中之至陰,脾之氣陰虛衰,失於運轉,水邪始得聚於腹中。故沈金鰲說:“臌脹病根在脾……脾虛之極陰陽不交,濕濁相混,隧道不通。”提示對於此類隧道不通之大便艱澀,是萬不可用下法而犯虛虛之戒的。然病情之急,又不可不下,怎么辦呢?北京名醫魏龍驤的白朮通便方是最好的選擇。原方由生白朮加生地黃、升麻組成,用於脾虛氣滯之便秘證。我臨床考察,單重用生白朮40~80g亦效。考白朮長於燥濕利水,《本草綱目》謂其有益腎氣、健脾胃、化痰涎之功,合用於補下啟中法中能發揮通便泄濁而兼補腎脾之功,其作用顯然可補前二方之不逮。
這樣,本案即在抓住腎之真陰真陽將竭而用補下啟中為主方的同時,輔之以調氣泄水和通便泄濁兩方。三方各針對不同的病機側重,對峻補泄濁這個治療總目標發揮協同作用。而三方又分別為三位老師對不同病證的治療“絕招”。因此可以說,本案奇效的獲得,不僅因於掌握了前輩們的“絕招”,還因為在繼承時“嫁接”了這些絕招。
學生丙:老師前面講過,似本例重度臌脹者,攻之則危亡立見,消之則無濟於事,唯當峻補其下。而在運用中又將二金湯和白朮通便方(準確地說是生白朮)加入並將其作為相對固定的組合使用,難道不怕導致患者僅存的一分正氣耗失嗎?雖然您已講了此二方均無克伐之弊,但它們畢竟是通利之劑,為什麼就不能單用補下啟中法呢?
老師:你這個提問涉及對病機如何進行總體觀照、對標本之治如何權衡以及對補下啟中法治療機制怎樣理解等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總體觀照。臌脹的基本病機是氣血水相因為患,故《醫碥·腫脹篇》說“氣水血三者,病常相因”。其演變過程多為始則病氣,繼則病血,再則病水。其關係是氣病則血亦病,血病則氣更傷,由此而生水,水病則氣塞而隧道不通,由是而臌脹作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腹水的多少反映著病情的不同階段:側重在肝時,水不太甚;肝病戕脾,腹水漸增;至腎氣大傷,則腹水嚴重。三者中“血”作為主要因素作用於疾病是具階段性的,而氣和水則始終作為主要因素影響著疾病的全過程。當臟腑氣虛之時,經氣結而不行,水液必失於運化輸布而致瀦留;相反地,水濕內停,阻障氣機,又可導致水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