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國志傳》

《列國志傳》是由余邵魚編寫於嘉靖、隆慶年間,今存有萬曆年間所刻八卷本和十二卷本,述春秋戰國歷史故事。

《列國志傳》,余邵魚編寫於嘉靖隆慶年間,今存有萬曆年間所刻八卷本和十二卷本,述春秋戰國歷史故事,文字甚粗糙。後來馮夢龍在此基礎上吸收其他材料加以改編,易名《新列國志》,共一百零八回,篇幅較原書大為擴充,並在文字、故事情節、人物描繪等方面作了許多藝術加工,對史料也作了較認真的考核。清乾隆年間蔡元放又在馮氏的基礎上略作修訂潤飾,加上評語、讀法和注釋,是為最流行的《東周列國志》。《新列國志》較重視史實,內容基本上都本於《左傳》、《國語》、《戰國策》、《史記》等史籍。其長處在於文字通暢,能夠把春秋戰國紛繁複雜的歷史編排得有條不紊,有些故事因在史籍中就有較豐富的素材和一定的戲劇性,經過作者的加工,顯得有聲有色,如“鄭莊公掘地見母”、“晉重耳周遊列國”、“孫武子演陣斬美姬”等。但總的說來,此書作為文學創作的成分較少,過於平鋪直敘,很多地方只是史料的聯綴。它在歷史知識的傳播方面有較大的功用,文學性雖不強,但在明代同類小說中,仍屬上乘之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