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螢火蟲》

《再見螢火蟲》

《再見螢火蟲》是由宮崎駿著作的一部動漫作品,講述了二戰給日本平民帶來了何種的災難,裡面所包含的是“日本式”的反戰思維。

基本信息

電影簡介

海報海報

“昭和20年9月21日,我死了。”這是開頭的台詞。母親在空襲中死亡,逃出家門的14歲的清太和妹妹節子,在戰火中兩個人相依為命。客觀來說,從開頭處就知道故事的最後結果了。讓我們與兩個死了的人一同回首他們以前的生活吧!

整部影片完全沉浸在一種灰暗、悲涼的氣氛中,靜靜地進行著。故事講述了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兩兄妹成為了戰爭的孤兒,因為與被迫照顧他們的遠房親戚相處不來而到附近的廢棄防空洞下生活,最終逃不過飢餓的折磨而相繼死去。

哥哥與妹妹死去的時候幾乎帶走了所有觀眾的眼淚,的確整個故事是一場悲劇,在電影開頭用倒敘的方式由兩兄妹的靈魂和縈繞其中的螢火蟲來帶出悲慘的故事,觀眾的心馬上就已經沉下一大半了。創作人員通過此片來控訴戰爭的殘酷,以及向人們警示戰爭的禍害。希望我們可以儘量地避免戰爭的出現吧。

登場人物

清太 14歲,節子的哥哥
節子 4歲,青太的妹妹
清太之母親
清太之阿姨

劇情概述

劇照劇照

"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影片一開始就定下了一個悲劇的論調,讓觀眾必須沉浸其中以達到悲劇的效果,在其後倒敘的故事中,觀眾——包括我在內的善良的人們,則必須在盡力克制之後才可以避免眼淚的流淌。那個衣衫襤褸的少年,躺在通道出口,忍受著失去親人的悲痛以及飢餓和寒冷的多重折磨之後死去。那是在戰爭結束後的一個月。

一個日本高級海軍軍官父親,在孩子的眼中是偉大的,他所承擔的戰爭職責同樣在孩子眼中是神聖的,他的孩子有理由為他而驕傲,他是為國家而戰,為他的家庭而戰,也是為他的孩子的尊嚴而戰,所以,他無疑是偉大的。在影片中,父親的角色是以照片和回憶的形式出現,他存在於孩子的記憶中。他有一雙可愛的兒女,有一個溫良賢惠的妻子,他應該愛著他的家庭,也被家庭所愛,但他作為一個軍人卻是必須要承擔起戰爭的職責,他只能去戰鬥,而留給他的家庭的是驕傲和思念。本來,如果戰火沒有蔓延到他的國家,他的家庭可以繼續為他而驕傲著,但是當轟炸延伸到他的國家的時候,一切悲劇也就因此而開始。

14歲的清太深愛著他的父親、母親以及年幼的妹妹,他擔負起一個男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影片用了過多的筆墨來描述清太和妹妹的感情,裝糖果的小鐵盒子和漫天飛舞的螢火蟲也是在這時候為我們營造出了一種幸福的氛圍,哥哥拉著妹妹的手在夜晚的奔跑,以及妹妹銀鈴般的笑聲卻為接下來發生的巨大悲劇做出了無情的鋪墊。空襲開始了,他們不得不把家裡的貴重物品埋到地下,然後和城裡其他的居民一起搬到防空洞去居住,但也就是在清太背著妹妹節子逃走的時候,他們的母親在空襲中受到重傷,並在無法醫治的情況下去世——在她被抬出去的時候,在那些厚重的紗布縫隙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蠕動著的蛆蟲和不斷飛舞著的蒼蠅,而清太只能默默的看著,無能為力。他能夠做到的,只能是暫時瞞著年幼的妹妹。

劇照劇照

與清太和妹妹節子之間的親情相比,他們與姨媽之間的感情成為巨大的諷刺。母親去世之後,兄妹兩人投靠了他們的姨媽,原以為這樣會讓生活幸福一些,可是戰爭已經讓親情疏遠,物質的貧乏更使得人們彼此冷漠。為了不再忍受姨媽一家的白眼,清太毅然帶著妹妹節子離開這個冷漠的地方,而寧願搬到郊外一個廢棄的山腳的防空洞生活,在戰火中兩個人相依為命。但他們是快樂的。

螢火蟲再次飛舞了,可是他們的厄運卻不斷的降臨,飢餓和疾病成為困繞他們的最大問題,為了讓妹妹能夠不再餓肚子,清太寧可去偷,而且是趁飛機轟炸的時候,每當他在逃離的家庭找到一些吃的東西,他都會無比的興奮。

影片為這段生活賦予了更多的筆墨,廢棄的家園,荒涼的原野,每一個細節看起來都那么真實,恬淡與殘酷相間,冷漠與溫情並存。其中有兩個細節很觸動人心,其一,清太偷東西被人捉住,被毒打之後扭送到警察局,警察很體諒清太的處境,把他釋放了;其二,清太去買東西的時候,聽到人們在談論他們的國家已經戰敗,他愕然,他再次想到了他的父親。快樂僅僅只是短暫的一瞬,惡劣的環境使節子身上起了濕疹,但他們沒有錢去看病,更沒有錢去買來藥品……終於,年幼的妹妹沒能逃過飢餓和疾病的雙重折磨,悲慘死去。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吉卜力工作室StudioGhibli[日本]
ShinchoshaCompany
發行公司:JONUMedia[西班牙].....(2003)(Spain)(DVD)
TohoInternationalCompanyInc.[美國].....(1988)(Japan)(theatrical)
CentralParkMediaCorporation(I)(II)
OptimumReleasing[英國].....(2004)(UK)(DVD)
其它公司:StudioAngel.....cooperation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日本(Japan):1988年4月16日
韓國(SouthKorea):1989年4月5日
美國(USA):1994年10月.....(Chicago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法國(France):1996年6月19日
瑞士(Switzerland):2000年6月8日.....(Germanspeakingregion)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2000年11月5日.....(Jakarta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捷克(CzechRepublic):2002年12月14日.....(OlomoucAnimationFilmFestival)
芬蘭(Finland):2006年3月22日.....(DVDpremiere)

幕後製作

海報海報

火簾之墓》是一部描寫戰爭受害者孤兒的故事。影片對飢餓的描寫非常生動,可以說與吃人肉的事件有相似之處。這是戰敗的日本才能得到的稀有的挫折和教訓。作品出色地再現了由飢餓萌生的各樣的愛憎感情和對人的不信任。再現了那種在現在已看不到了的那個時代的氛圍。由飢餓的眼睛看到的大米、蔬菜、西瓜……都是崇高的。

電影採用卡通片形式,給了這些小道具以充分的表現。這是是一部以“死”為主題的作品,它沒有政治說教,而是對“死”進行了正面進攻,認真地正視它。這使作品帶來了一種新鮮感。它和同時上映的另一部卡通片《隔壁的特特羅》各自完成了對“生”與“死”的抽象主題極富挑戰意義的創作。

導演

《螢火蟲之墓》是高畑勛在GHIBLI第一次執導的電影,獲獎無數,在海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整部影片完全沉浸在一種灰暗、悲涼的氣氛中,靜靜地進行著。故事講述了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兩兄妹成為了戰爭的孤兒,因為與被迫照顧他們的遠房親戚相處不來而到附近的廢棄防空洞下生活,最終逃不過飢餓的折磨而相繼死去。 該片是作者根據親身經歷創作的描寫大空襲的作品,把現實題材的創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現實題材

《螢火蟲之墓》作為高畑勲進入GHIBLI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將自己現實主義題材的創作提高到新的高度的里程碑。該片中他進一步追求現實主義和客觀性,採用雙重結構的方式構思,在結尾部分展現了今天的神戶,以強調現代與過去的對比。 對此,高田自己曾說:“我並不是僅僅講戰爭的悲慘,而是希望觀眾能聯想到現代社會人與人的關係,找出現代社會中孩子們異化的癥結所在。”

戰爭

《螢火蟲之墓》是高畑勲在“吉卜力”第一次執導的電影,獲獎無數,在海內外擁有很高的知名度。這不是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而是通過戰爭給平民的傷害來達到控訴戰爭的效果。這畢竟是一部來自日本的影片,影片中難免有對日本在戰爭中所持立場有所偏失。但是拋開政治因素反觀這部電影,卻可以從中清晰看到戰爭的殘酷與禍害,無論是生命還是人性在戰爭中所顯現出來的那種無可奈何的痛苦,都應該讓整個人類共同自省,可以說這是一部成功的反戰影片。

高畑勛與GHIBLI

1968年,由“東映動畫”,高畑勲監督的卡通片《太陽王子》上映,在當時這部動畫確實是非常了不起的創舉。由於這部片, 高畑勲認識了宮崎駿,開始了他們的合作生涯。在1972年,高畑勲和宮崎駿聯手製作《熊貓、小熊貓》。1974年,高畑勲和宮崎駿再次聯手製作《阿爾卑斯的少女海吉》。為了描寫得真實,全體工作人員對阿爾卑斯的自然和鄉村生活進行了細緻的取材。1985年,加入吉卜力工作室。

寓意

如今,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繫以及鄰里之間的團結變得越來越弱了。取而代之的是,我們被社會約束下的不同階層保護著。我們把相互間的不干擾作為相互關係的底線。並出於好玩的但無關緊要的考慮對他人表示親切。並不需要一場戰爭,只要有一場天災發生並摧毀社會的約束,失去人們之間的相互幫助及合作的想法,那么人們在與他人的自然關係中將不可避免的顯露其貪婪的本性。這使我認為我可以站在任意一邊。即使一方嘗試逃離人類圈去和他的妹妹單獨住在一起,有多少男孩,或是人類,可以可以持續的守護自己的妹妹和清太一樣長久?

音樂

原聲集:火垂るの墓サントラ
這張是1997年再版的原聲版,音樂帶著淒涼的成分,聽到音樂的時候再回想起片中的情節也不禁讓人潸然淚下。其中的很多曲目都穿插著對白,所要

火垂るの墓 サントラ火垂るの墓 サントラ

表現的就是這種淒涼的氣氛,第一首一開場就是哥哥的自白:昭和20年9月21日,我死了。
曲目:
1.節子と清太メインタイトル
2.焼野原
3.母の死
4.初夏
5.池のほとり
6.海へ
7.波打際
8.日傘
9.桜の下
10.ドロップス
11.引越し
12.兄妹
13.ほたる
14.ほたるの墓
15.夕焼け
16.修羅
17.悲歌
18.ふたりエンドタイトル
印象集:火垂るの墓・イメージアルバム
曲目:
1.ほたる
2.エピソード1「夜」

火垂るの墓・イメージアルバム火垂るの墓・イメージアルバム

3.兄妹
4.戦爭又は空襲
5.エピソード2「節子」
6.母
7.HOTARU
8.「火垂るの墓」による三つの情景~小川のほとり(螢のいる夕暮れ)
9.同~そよ風と赤い日(パラソル)の幻想
10.同~黒い雨~夏草

影評

海報海報

那個時候我正與動漫中的英雄們一起吼著變身咒語,那個時候我看到了《再見螢火蟲》。
影片的開場鏡景是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沒有光芒的視野內只有一個舊棄的糖果盒——那裡有他太過短暫的甜美懷念,有他寧願忘卻又真實存在的記憶——

又一次空襲過後,兄妹倆失去了母親,做海員的父親也早已在戰爭中逝去。留下的,是一些預先藏好的生活用品,是兄妹倆即將開始的寄人籬下的生活;還有,就是這個妹妹笑著玩過的糖果盒。

抹去少年的淚水,就必須學會習慣,讓心堅強。“我的家庭真可愛,清潔美麗又安詳,兄弟姐妹都和睦,大人孩子都健康......”哥哥和妹妹曾經這樣唱著。是啊,哥哥應該穿著整齊的制服,提著書包安心地與同學邊說邊笑的走在校園中;妹妹應該穿著花裙子,在陽光滿天的午後,揮動遮陽帽滿草坪撲蝴蝶;應該有家、有父母、還有幸福——如果,沒有戰爭。

寄人籬下的生活,率真的妹妹適應不了,兄妹來到野外紮營。清苦、卻有難得的自在,以及別一樣的安寧,還有——螢火蟲。
“抓到了抓到了!”
“快讓我看嘛!”
“哇——喔......” 螢火蟲從攤開的掌心中鏇舞上升,自由自在,幽幽瑩瑩。映出妹妹天真欣喜的笑容,映出哥哥輕鬆釋懷的舒心,映亮在翩然流光中互視著的眼睛——喜歡這種片刻快樂的眼睛,渴望幸福和平的眼睛。

記得兒時有首歌謠:“小小的螢火蟲呀,飛在夜色中呀,挑起小燈籠喲,照亮路兒趕回家。”微光閃閃的小螢火蟲,能否映出兄妹倆的未來與幸福?能否照亮兄妹倆回家的路?
——可是,他們已經沒有可以回的家了。

螢火蟲很漂亮、妹妹很可愛、哥哥很健康,一切都很純美,但背景是,戰爭——很無情地,注定了這一切只會是一個心痛。螢火蟲悄悄淡淡地轉瞬即逝,他和她也如這小小的螢火蟲,輕盈地閃過流光,又無聲無息地消逝於注定的悲劇。

螢火蟲死了,他和她為它砌墓、為它傷心。他和她消逝了,有誰來捧起櫻花掩上他們過早傷痕累累的身心,有誰來為他們落淚呢?

活在幸福與未來太沒有保障的年代,對他們來說是否太艱辛太難適應?在這戰爭中,活下來的人是幸運,還是先死去的人幸福?又有誰能回答?!

在那場戰爭中,有多少人笑著看過螢火蟲的美麗,再悲傷地為它砌墓,然後面對自己死亡?又有多少人還沒有認真開心地欣賞過螢火蟲的舞蹈,就毫無準備地永遠失去了機會?誰能說不曾有過類似的真實,真實得、讓你心痛......

這是一部反映真實二戰中,日本人民被戰爭吞噬的動畫電影。它的主角,不是結束不義戰爭的救世變身英雄;它的主角,只是平平凡凡存在過的男孩女孩。所不平凡的,即他們不應該卻又無奈地掙扎在戰爭背景下。

看著螢火蟲的生命之舞,我不止一次想哭,卻流不出淚水。這種心痛不是哭過一場就會好過一些,它墜在心頭,很難消散忘懷。年少的我說不清也道不明那種感覺。我不曾有過在戰爭中瀕死的經驗,也沒有因戰爭而失去一切的刻骨之痛。有的,是牢記著被侵略過的恥辱與傷害,還有一對兄妹被戰爭一點點撲滅的生命之光......

螢火蟲之墓——戰爭砌成的嘆息之墓。

賞析

海報海報

《再見螢火蟲》講述的是戰亂中一對兄妹在失去父母后相依為命的堅強的生活。妹妹僅是一個四五歲的小姑娘,天真不失勇敢。她一直用笑聲鼓勵著哥哥,戰火連天的歲月中,哥哥只是從鐵罐中倒出一粒糖果,足以讓妹妹歡天喜地,她滿足的蹦跳著跑開————這是她給哥哥最大的慰藉。至少他唯一的親人此時此刻是幸福的。而有多少成年人,在大多數欲望紛紛實現後,仍然要承受那少一部分沒有兌現時的失落。我想這是宮大師第一個要傳達給我們的境界,如果一個人的心境,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像一個孩子,那么他才是真正的成熟了。

當死去的媽媽像扔娃娃一樣被扔到焚坑里,哥哥卻也只是默默的站著,沒有落淚。對未來的彷徨代替了悲傷深深的將他的內心添埋,他的心也許已飛到九霄雲外,或者妹妹的身邊————他唯一擔心的只有活著的人。而狠心的嬸嬸將母親死去的噩耗告訴了妹妹,幼小的妹妹是隱忍的,懂事的,她默默的在幾天后為母親做了小小的墳墓,哥哥看到這一幕終於淚流滿面,也許悲哀只有在與他人共同承擔時,才能真正的發泄出來,尤其這個人是你至親至愛的人。

兩個孩子因為不堪忍受寄人籬下時的刁難,推著簡單的行李離開了嬸嬸家。嬸嬸虛情假意的告別,心中卻如釋重負,剛回到屋子裡,就聽到小女孩銀鈴般歡樂的笑聲,又出來目送他們的背影。也許此時的嬸嬸,終於可以聽到自己的良心被深深的撞擊聲,終於被堅強的孩子打動,卻也沒有做任何決定,只在內心輕嘆一口氣。在災難與窘迫面前,每一個人的人性都是脆弱的。

在山洞裡的生活是苦難的,脆弱的妹妹終於沒有堅持住,像朵小花慢慢凋零。臨終前的妹妹用泥巴為哥哥做了很多肉丸子請哥哥吃。這僅僅是一個五歲的女孩在臨死前最想表達的情感,她最後對哥哥說了聲謝謝,便再也沒有睜開雙眼。妹妹是懂得感恩的,雖然哥哥沒有把她“照顧”好。

再也沒有妹妹蹦跳著的身影和清脆的笑聲,唯一只能靠想像。哥哥焚燒了妹妹的屍體,將她的骨灰放在了糖盒子裡帶在身邊,離開了山洞。正如媽媽在臨走時的叮嚀:走到哪都要將妹妹帶在身邊。是的,他們一直沒有分開,當瘦骨嶙峋的哥哥死在大街上時,懷中的糖盒子掉了出來,妹妹的骨灰灑了一地,幾顆螢火蟲也飛了出來————這是對妹妹靈魂的釋放,亦是昭示著兄妹二人的心靈融為一體,永遠不會分開。

哥哥與妹妹終於得到永恆。

這是關於愛與親情的故事,雖然故事的背景是日本戰敗前後,雖然這是一個等待救贖的民族。但是情感的話題卻是相通的。

宮崎竣主要作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