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書略》

《六書略》

講解漢字形體構造的書,宋代鄭樵撰。收在他所著《通志》內。六書即許慎《說文解字敘》所說的指事、象形、諧聲、會意、轉注、假借6種造字的方法和原則。

基本信息

《六書略》

講解漢字形體構造的書,宋代鄭樵撰。收在他所著《通志》內。六書許慎《說文解字敘》所說的指事、象形、諧聲、會意、轉注、假借6種造字的方法和原則。許慎雖然給六書作了解說,可是在他的書里並沒有把所收的9000多字總的加以區分。鄭樵首創六書分類之學。他在《六書略》里不僅把六書都分別舉例,而且又細加區分,又有所謂“形兼聲”、“形兼意”之類,竟增多至12類,以文字牽就六書,未免於理不合。自此以後,元代戴侗《六書故》,周伯琦有《六書正訛》,楊桓有《六書統》,明代魏校有《六書精蘊》,趙古則有《六書本義》,趙宦光有《六書長箋》,幾乎把六書分類看做是研究《說文》的惟一途徑,眾說紛紜,走入歧途

鄭樵本人對文字演進的趨勢並不模糊。他在本書《六書序》 里說:“ 象形指事一也,象形別出為指事。諧聲轉注一也。諧聲別出為轉注。二母為會意,一子一母為諧聲。六書也者,象形為本。形不可象,則屬諸事,事不可指,則屬諸意;意不可會,則屬諸聲;聲則無不諧矣。五不足,而後假借生焉。”這些話還是有些道理的。鄭樵還寫有《六書證》,今已失傳。

配圖

《六書略》《六書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