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下的國際秩序》

《全球金融危機下的國際秩序》

《全球金融危機下的國際秩序(2009年第1輯·總第12輯)》中探討的主題是當前席捲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和國際政治秩序產生的雙重衝擊。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向全球蔓延以來,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院組織力量對危機可能產生的各方面影響進行了研究,不僅深入分析了危機對國際經濟秩序產生的嚴重後果,同時也試圖對危機的政治效應和其他影響做出有價值的探討,本輯收入的第一批研究成果,其中金芳的《次貸危機及其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曹寅的《全球經濟危機中的亞洲經濟體》、焦世新的《金融危機與東亞的地區合作秩序》等文章對於人們從不同角度認識金融危機無疑是有啟發價值的。在分析金融危機的同時,本輯也延續了一貫的研究風格,對與國際秩序相關的理論和歷史問題繼續保持關注。如梅俊傑的《讓歷史真相拆解自由貿易神話》,孫伊然的《全球化時代的福利國家:爭鳴與探索》等文章相信也具有較高的學術水準。

基本信息

目錄

金融危機與國際經濟秩序
次貸危機及其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
讓歷史真相拆解自由貿易神話
金融危機下的中東經濟變局及其影響
全球經濟危機中的亞洲經濟體
競爭與危機
地中海聯盟計畫述評
金融危機衝擊下的國際政治
朝鮮半島和平機制與東北亞安全機制建設:動力、構想與面臨的問題
東亞合作:現狀特點與未來趨勢
金融危機與東亞地區合作秩序
歐俄能源矛盾的根源:地緣政治博弈
國際金融危機與中亞地緣格局的演化
再塑中國的國際角色
體系、國家和人與一戰——兼論中國和平發展的世界影響
對當前中國角色定位和責任選擇的戰略思考
和諧世界構建中的發展權問題
金融危機的邊際效應
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和人類安全概念辨析
全球化時代的福利國家:爭鳴與探索
淺析雅各賓派的恐怖統治:恐怖主義的意識形態化起源及其演化機制
國際關係的文化研究——理論史的考察及其對國際關係研究的重建價值
專題援討
美國對台政策中的思想庫因素——以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為例
改革開放30年上海對外開放的回顧與展望
融入·回望·互動——日本新華僑華人群體跨國關係研究
會議綜述·書評
“國際體系轉型與中國的國際責任”研討會綜述
從聯盟理論到準聯盟理論——評孫德剛著《多元平衡與“準聯盟理論”研究》

精彩書摘

金融危機與國際經濟秩序
次貸危機及其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國際化的背景下,次貸危機透過全球市場機制,首先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繼而引發原油、資源類商品價格超高位震盪,令全球貿易發展遭受阻力,投資信心疲弱,並最終波及實體經濟,使世界經濟結束了強勁增長周期,從高位回落。
(一)擾亂金融市場秩序
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中,首當其衝的是全球股市和期市。從出現危機的3月13日到危機惡化後的7月26日和8月9日,2007年次貸對全球股市產生了三輪重大衝擊。3月13日,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大跌214點,跌幅為1.74%,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德國法蘭克福指數、法國巴黎工商指數與日本日經指數在連續兩個交易日內也分別大跌3.8%、3.98%、3.77%與3.56%。截至2008年2月15日,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已跌至2006年上半年的高點位置,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全年的漲幅消失殆盡。全球主要股票市場的股指上升趨勢均遭破壞,股指已明顯步人下行通道。全球期貨市場也受到金融市場動盪的系統性風險的衝擊,在次級債惡化的幾個時點,特別是在2007年7、8月,幾個交易日都出現了所有期貨品種全線下跌的單邊市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