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周刊》

《光影周刊》於2004年12月10日世界電視日推出了國內首個虛擬主持人小龍,徹底改變了現實主持人無法跳脫的一致形象,用全新的欄目風格以及獨特的視角,更生動、更全面的表達欄目的聲音,為電影愛好者梳理出清晰的“下周收視線路”,將電影頻道的精彩影片通過這個視窗推介出去,回歸讓觀眾打開電視看電影的主旨。

簡介

虛擬主持人“小龍”虛擬主持人“小龍”

華龍電影數字有限公司製作,電影頻道《光影周刊》欄目推出的中國首位虛擬主持人“小龍”在每周六晚與大家見面。
虛擬主持人是繼虛擬場景、虛擬演播室後又一虛擬技術的套用,它是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動畫等技術發展的結果。華龍公司充分套用自身優勢,組建了優秀的製作團隊,發揮公司在三維製作和後期合成的技術優勢,製作完成了中國第一位虛擬電視主持人—“小龍”。該項目從策劃、創意設計、小樣製作,生產測試,到最後的實際製作,經歷了一年的時間。在製作過程中,製作人員運用運動捕捉設備進行動作採集,並開發了口型解算的外掛程式,使小龍的形象更加真實、生動、自然。《光影周刊》是一個周播欄目,因此製作人員將小龍的形象、語言、動作及時配合節目內容製作完成,保證按時播出。
電影頻道此次率先推出電視虛擬主持人,大膽開創了電視主持界的先河,為國內的三維動畫製作開拓了新的空間。

節目時間:每周五晚22:00

節目特色

雛形初現:千呼萬喚始出來

一群躊躇滿志且各個身懷電腦絕技的年輕人聚在一起,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和深思熟慮後,紛紛拿出了看家的本領,歷時一年,他們“培養”出了一位深諳主持之道,又對各國電影都頗有研究的傳奇人物,取名“小龍”。小龍青春熱情,是個擁有陽光般燦爛笑容的時尚男孩,175CM的身高、俊朗陽光的外型絲毫不遜色於那些重金打造的明星。此外他還精通外語,擅長歌舞,對電影更是有著近乎狂熱的興趣,這點,從他談到電影時的喋喋不休便可窺得幾分。
科技含量:全球領先的製作手法
小龍是一個由電腦合成的三維動畫人物,但他卻有著不同於一般動畫的誕生過程:首先配音演員要按照寫好的台詞完成小龍的聲音部分,技術人員再將其因場景不同剪輯成單個鏡頭備用。隨後根據鏡頭的需要,再通過一套從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引進的高科技設備,從真人的動作中捕捉出無數個動態的點,並將它們連線成線,至此,小龍的輪廓基本成型。與此同時,另一組人員需要使用電腦聲音軟體對照配音尋找口型匹配的畫面,聲音和畫面在這裡被合二為一。最後一步就是從服裝檔案庫中為小龍挑選合適的衣服,配上燈光、音樂和特效,小龍的舉手投足間才終於有了栩栩如生的效果。同樣的電腦製作手法被運用在電影拍攝中,相信觀眾一定會想起影片《怪物史瑞克》中的動畫人物,而新近完成的好萊塢大片《極地快車》中,那5個以美國影星湯姆·漢克斯為原型經過電腦合成的人物與小龍的誕生可謂異曲同工。
形象定位:時尚人士的新寵
作為一個由電腦合成的三維動畫人物,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變換自己的形象應該算是是小龍身上一處招牌似的亮點。每次上鏡,他都會以一個全新的造型和一套靚麗的服飾出場,時下最流行的髮型、各個時尚品牌最新款的男裝等等都會第一時間在他的身上得以張揚,為此,小龍的設計者們可是沒少在研究時尚雜誌上花工夫。看來除了電影,對於時尚方面小龍也會是個不錯的嚮導。
風格界定:全體影迷的發言人
作為一個超級電影迷,小龍通常都是以一名普通觀眾的視角來為大家選擇和推薦將在CCTV-6播出的影片,每周都會出場的一位重量級影星以及分別在19:45和22:00準時播出的兩檔影片都會是小龍介紹的重點,遇到自己鍾愛的影片,他還隨時可能幻化成片中的某個角色,比如身披黑色斗篷的蝙蝠俠、穿梭在城市樓宇間的蜘蛛人、功夫了得的李小龍……這些對於那些真人主持人恐怕是渴望而不可及的,但對於小龍卻是易如反掌。此外,為小龍度身訂做的演播廳也將隨著他的角色轉變,時而呈現出一片茂密的叢林、時而如置身高樓大廈之中、時而又仿佛身處拍片現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