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哩婆濕》

《優哩婆濕》(劇名全譯是《通過勇力獲得優哩婆濕記》)是5幕劇,描寫天國歌伎優哩婆濕和人間國王補盧羅婆娑相愛的故事。

簡介

季羨林1956年翻譯季羨林1956年翻譯

《優哩婆濕》(劇名全譯是《通過勇力獲得優哩婆濕記》)是5幕劇,描寫天國歌伎優哩婆濕和人間國王補盧羅婆娑相愛的故事。優哩婆濕和補盧婆娑的故事是印度最古老的神話傳說之一,迦梨陀娑根據自己所處的社會生活進行創造性改編,賦予這個古老神話傳說以全新的意義。劇中的優哩婆濕雖然是天女,但她作為歌伎,命運掌握在天帝手中,這正是人間歌伎地位的反映。迦梨陀娑在劇中熱烈歌頌優哩婆濕衝破天國羅網,大膽追求自由戀愛和世俗幸福的叛逆精神,閃爍著民主性的思想光芒。

背景知識

《優哩婆濕》全劇富於浪漫色彩,詩情洋溢,風格爽健明朗,文字樸素、生動、優美,結構緊湊。其中的第4幕尤為印度古典梵語詩人、劇作家。一般認為他是旃荼羅笈多二世的宮廷詩人,在世年代不晚於5世紀。他的生平事跡,流行有兩種傳說。一種說他是個婆羅門孤兒,由一個牧人收養,後與一位公主成婚。在公主的勸說下,他去迦梨女神廟祈禱,終於獲得迦梨女神的恩賜,成為大詩人。這顯然是後人根據迦梨陀娑(意思是“迦梨的奴僕”)這個名字所編的故事。另一種說迦梨陀娑晚年訪問錫蘭(今斯里蘭卡),續寫了國王鳩摩羅陀娑懸賞徵求的下半首詩,一個名妓企圖冒領賞金,當夜害死了迦梨陀娑。鳩摩羅陀娑查明真相,為迦梨陀娑舉行隆重的葬禮,自己也投身火中而死。印度現存署名迦梨陀娑的梵語文學作品約有40多部,但其中多數是後人偽托的或同名作者的作品。公認的迦梨陀娑的作品有7部:抒情短詩集《時令之環》,抒情長詩《雲使》,敘事詩《鳩摩羅出世》和《羅怙世系》,劇本《摩羅維迦與火友王》、《優哩婆濕》和《沙恭達羅》

相關知識 

古典梵語戲劇本質上是詩劇,與其他古典梵語戲劇家相比,詩歌成分和戲劇成分在迦梨陀娑的詩劇中達到最完美的統一。他善於按照戲劇藝術的要求安排情節,設計戲劇性場面,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同時,在戲劇藝術許可的範圍內,充分發揮他的詩歌才能。他擅長描繪景色和抒發感情,而且嚴格切合劇中人物的環境和心理;他長於修辭鍊句,但從不故意賣弄詩才。

作者介紹 

迦梨陀娑的3部劇作都以宮廷生活為背景,以國王為男主角,以愛情為主題。《摩羅維迦與火友王》是5幕劇,描寫歷史人物火友王和在戰亂中淪為宮娥的維達巴國公主摩羅維迦的愛情故事。故事內容可能是受跋娑的《驚夢記》影響,取材於民間流傳的優填王傳說。這部戲劇結構嚴謹,情節生動,一般認為,它是迦梨陀娑的早期作品。跋娑的《驚夢記》和迦梨陀娑的《摩羅維迦與火友王》奠定了古典梵語戲劇中描寫帝王艷史的宮廷喜劇類型。只是由於迦梨陀娑的名望高於跋娑,在以後出現的這類宮廷喜劇中,多數是以《摩羅維迦與火友王》為模式著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