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十年:芙蓉錦》

《傾城十年:芙蓉錦》

《傾城十年:芙蓉錦》的作者是葉傾城,由文化藝術出版社於2010年4月1日出版。該出版物為243頁32開平裝簡體中文圖書,ISBN號為9787503941368。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第1版(2010年4月1日)
平裝:243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503941368
條形碼:9787503941368
商品尺寸:23.2x15.2x2cm
商品重量:762g
ASIN:B003FLLVAO

內容簡介

傾城十年:芙蓉錦》為葉傾城一九九五年至二零一零年間所寫心靈散文之拔萃。《傾城十年:芙蓉錦》關乎心靈成長,關乎人生意境,關乎親情醇厚。讀這些精緻的篇落,你可以感覺到有一柄心靈之劍,劍鋒輕靈而犀利,直指內心。亦是一杯寒日裡的暖茶,飲之悄然感動,心生微涼,感慨作者賦予文字以靈性,賦予人生以智慧。

編輯推薦

《傾城十年:芙蓉錦》:木芙蓉,又名拒霜花,其花盛開於晚秋,雖霜侵露凌,仍丰姿艷麗,占盡深秋風情。“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人生亦當如是。

作者簡介

葉傾城,作家,湖北作家協會會員,《讀者》雜誌簽約作家。生於東北小城丹東,長於中南重鎮武漢,長江水浣過發,也濯過足。以寫作為一樁宿命、一份天賜的枷鎖,寧願背負這沉重,直至永遠。著有《情感的第三條道路》《住在內衣里》我的百合歲月》等多部散文集,及《原配》《麒麟夜》等多部長篇小說。

目錄

自序
第一季別哭,我最愛的人
如果媽媽知道
雪落無聲愛有聲
一個魚頭七種味
奇蹟的名字叫父親
人家的兒女
北風乍起時
一則關於父親的傳說
明窗有垢
叫媽媽來聽電話
爸爸媽媽很懂事
小滿一個人的媽媽
打折的愛
媽媽說他是小狗狗
這就是父親
冬祭
雨一直下
母親的心
我的故鄉在哪裡
何人煎出春意長
其實真的很想
所謂傷心
上上上上上
睡成一支纏枝蓮

人是哺乳動物
老鴰老鴰去哪裡
走在每一位母親的情懷
麥當勞的禮物
第二季總有一種疼痛會讓我們成長
留痕
把夢想交給神
讀星
人問行走
知禮
忘了他的刀
“不悔”二字怎生說
手工業者的職業病
寂寞之柚
一點新一點舊
南橘如何變北枳
總有一個陷阱在等著我
這一代的傳奇
我們都是客與店
乾隆與春喜站在大門外
她的一生一世
我年輕的身體與痛
歲月背後的記憶
打起黃鶯兒
第三季那些終究要學會的事
你最漂亮
電子遊戲與人生
時間的山
看星的人
一棵開花的樹
如果時光倒流
窮人心
易學難精
時光沙漠
因為慈悲所以冷酷
不是天意
他們不過是父與子
天缺一角
流落異國的兩塊珊瑚
我一定要把豬帶出來
只隔了一座假山
死亡唇邊的微笑
一隻不肯下樓的貓
佛桌上開出的花朵
雨季的道路
長江旁邊的小河
六個人的一生和一句仁愛的謊言
南極的對面
長城萬里,只因一磚
猴年馬月
絆倒千里馬的青草
懸崖上的草莓
小隱於山
卵石的光華
提名獎
上帝的玩笑
善良是昂貴的
四姐的綠莊園
尋找牛虻
世界是甜的
雞鳴三遍
無事常登三寶殿
乞丐囡仔不是人
我受苦受難的兄弟呀
話說、說話
第四季我但願是你一生最美的遇合

序言

你現在看到的,是我的第多少本書?而我,已經寫了十六年了。
我的第一篇文章,是一九九五年八月發表在《知音》上的,叫做《有痛的感覺,真好》,這標題是一個不太典型的“知音體”。
那之前。我一直喜歡“文學”——那時的我,知道什麼是文學嗎?我是那種最常見的文學少女,看瓊瑤,看亦舒,看宋詞,幻想自己蘭心蕙質,永遠在傷春悲愁,我也有好多本軟面抄,寫滿“朦朧心事”。是,這一切,我都做過。
一九九四年,我結束了懶散而混亂的學生生涯,我開始在機關做公務員,已經有同事給我安排相親,我完全可以做一個小公務員,然後迅速成為一個妻子、主婦、母親,而我繼續做我的文學夢——做夢是件多么容易簡略的事。
而為什麼,我在那時候,開始了寫?
做文學夢的人,要多少有多少,大部分人就停留在這一步,甚至到現在,我也常常驚奇,是什麼讓我走出第一步?我是這么羞怯的女子,我害怕遭到拒絕,對我來說,被拒絕、被離棄,是需要巨大意志才能克服的痛楚。
我只能說:“這誘惑。太大太大了。”雖然我至今,也無法給這誘惑定名。
我在下班後,開始拚命地寫,然後投稿,向本地的《長江日報》《武漢晚報》《知音》《愛情婚姻家庭》……媽媽給我從圖書館拿來行業報紙,比如《中華合作時報》或者《金融早報》,我就抄著上面的地址寄過去。
——要到後來,我才會知道,這樣的自由投稿,絕大部分是不會被看到的。
我就這樣寫了一年,到我已經接近放棄的時候,我收到了《知音》一位編輯的電話,他約我去談一下。我永遠感謝他,永遠記得他說的那句話:“有一天,你的稿費會比你的工資高。”
如果沒有那個電話,我還會繼續寫嗎?
如果那個電話晚來三個月或者半年,我還會繼續寫嗎?
我不知道答案,因為人生沒有如果
總之,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三日。我在下班的路上,買下了一本最新的《知音》,那時候,似乎報刊尚未完全告別火與鉛,因為我記得我沾了一手的油墨。
那時候我的署名是“葉青”,是如何變成驕傲的“葉傾城”的,我已經有點兒想不起來了。
前三篇,都發表在《知音》上,然後是《人生與伴侶》《家庭之友》《武漢晚報》——如果篇幅足夠,我大概可以把全中國的報刊全感謝一遍。
寫作給我帶來了什麼?
首先是:快樂。我這么喜歡說話的人,得到了渠道,可以自由地說,而且有人聽。
還有:錢。
還有:一定的知名度。
還有:另外一種生活的可能性。
寫作帶走了什麼?
我不知道。
就像有一部電影《成為簡》,寫了簡·奧斯汀成名之前一段失敗的戀情,電影讓人安慰,似乎她的痛楚有意義,這是她要“成為簡”的一部分代價。但是,很多人,受了傷,也不曾成為簡;還有很多人,不曾受傷,也成為簡。
所以如果我生活中有所缺失,不見得是因為寫。

文摘

他不忍見到她的眼淚,
他永遠不會提起。
父親去世後,母親就不認他這個兒子了。
父親罹患的是眼底黑色素惡性瘤。父親在電話里向他轉述病名,聲音安靜疲倦,仿佛是另一個春日遲遲的午後,花影撲朔。他失聲道:“不可能的,醫生怎么說?”父親靜靜道:“我自己就是醫生。”
剎時,淚水布滿他的眼圈。
他家世代行醫,包括父親,也包括他。所以他明白不管是摘除眼球也好,化療也好,放療也好,一切都已無可挽回。主治醫生最後強調一句:“當然,接下去主要看家屬意見。”他咬牙擠出一句話:“他是我親爹!”
母親是父親最落魄的時候遇見的,總共沒讀過幾年書,見識應對是徹底的家庭主婦作風,遇此大事只會哭。所有事,他得一肩擔當。
為了報銷,他去找父親的院長和書記,兩人一個海歸,一個馬列,口徑卻同出一轍,“單位財政緊張……”
他暗罵“這幫孫子”,臉上卻還賠笑,“那是,那是……”
接下來請他們吃翅肚羹,小小一碗,半明不暗地漾著,如初冬落雪微融的湖。這幫孫子也作個姿態,“太貴了吧?一小瓶人血白蛋白又是什麼價錢?”
酒過三巡後,漸漸稱兄道弟,他與眾人大說大笑,葷段子一個個上,卻深知,只要一低頭,勢必淚如雨下。
這年頭,吃人的並不嘴軟,拿人的亦不手短,第二日院長照舊打官腔:“有制度呀,癌症醫藥費是包乾的。像你父親現在用的這些藥都不在報銷範圍的……”他想他還是太天真了。
有家醫療器械公司,多年來遊說他加盟。他打電話過去:“你們還要人嗎?我只有一個條件,我要預支半年工資。”
自此無盡的奔走、出差、應酬。而母親開始說他不孝。確實,忙起來幾天不能去探望父親;難得抽時間去站一下,還沒開腔,手機、CALL機、商務通,一個不能少地輪番鬧著革命。
母親便哭:“你爸怎么攤上你這么個兒子?你只會整天說工作忙,你給爸洗過一次澡、陪過一天沒有?你去賺錢,你就不要這個爹吧。”他只有沉默。那時父親已從單人病房轉到混雜的五人間,許多雙鄙視的目光投向他,投向一個重財輕親的奸商。
父親輕輕喚止母親,別這樣說孩子,咱們的孩子是好孩子。眼神里,是難以言傳的疼惜與抱歉。
剎時間,他覺得再也撐不下去了。
護士正好來下催款單,他轉身就去繳費處。這是拿錢來買命,藥費、護理費、雜費,一天下來幾千,催款單比十二道金牌更酷烈。他一直瞞著母親說,可以報銷。母親也就信了。
有時在深夜,從機場、火車站、卡拉OK出來,他一身微醺疲倦將倒,卻一定要去醫院看看。已經開始打最大劑量的鎮痛藥物,父親仍無法安眠,醒得很痛苦,見到他,輕輕牽一牽嘴唇,笑容安靜如葬。
他怎么會看不見死亡的肆虐?腫瘤細胞自父親眼底開始,如蒲公英在風裡輕輕吐蕊,有毒邪惡的花絲,經過淋巴,流過血液,向周身擴散,腦、肝、膽……所有內臟被一一俘獲占領,身體正從內部殺死自己。
“痛呀……”父親說痛時,他的心臟有如鐵錘鐵釘砸向自己般痛楚。
一念之間,他想,如果停止這一切,當生不再是歡,時間變成酷刑……他不敢想。
父親斷斷續續地說:“你要體諒你媽,她糊塗了,年紀又大了……”這是父親掙扎著趁還殘存的一點理智說出的遺言。
出了醫院,夜色薄藍,路人看見一個男人抑制不住地嚎啕大哭。有淚灑在柏油路上,卻看不到痕跡。
到底也只撐了半年。——比醫生原來說的多了三個月。
想靜靜地哭一場都不能。
他結賬,聯繫殯儀館,發訃告,說感謝領導、同事、親友的客套話以及照場。身體輕飄地像被抽空的木乃伊。
追悼會上,他的手機響了,“有事沒?沒事出來喝酒吧?有幾個朋友在。”
忽然想起偶爾看到的一句話:“今天,母親死了,也許是昨天。”他怎么跟那端的喧囂笑語說人生的至大至悲?說出來也不過這么輕飄。
而他又怎么敢不去?他欠人家三十多萬。也就是維持父親多活近一百個日子的費用。
喪儀一結束,他小聲對母親說:“媽,我得出去一趟。”母親已經哭得迷糊了,三兩個親戚攙著她。母親的瞳孔恍惚好久,才看清他,“哇”一聲大哭起來,“拿刀砍死我吧,我怎么生出你這種不孝的兒子……”
人說孝即無違,一次次,他忤逆天意也忤逆母親,他究竟做對了沒有,他不能肯定。他只是別無選擇。這一生,他想他是西斯廷壁畫上的猶大,七生七世不能得赦的罪人。
那天,他還是去了。
母親再也沒有原諒過他。
而他,寧願母親恨他薄情寡義,怨他不夠盡心盡力,他不介意母親恨他十惡不赦,只要這樣母親能夠渲泄老來喪夫的悲苦。他明?,罪,也是責任的一種,必須終生背負。
藥單上那些“自費”的字樣;護士說再不能繳費就要停藥的口吻;那些一扇扇關上的門;那些冷淡的笑容;悶熱塵沙的大道上他越來越疲倦的腳步;他跟年長他二十歲的已婚女人廝混過;他也曾經昧著良心,把質次價高的器械賣給客戶……
他永遠不會提起,因為:如果媽媽知道,她會哭的。
三十年後,
她最喜愛的仍是荷包蛋。
三十幾年前,他們在武漢一所大學相遇,一個湖北一個河南,卻同姓。同學們起鬨,說:“你們認個兄妹吧。”
他說:“行。”
她沒作聲。可是下學年開學的時候,她對他說:“俺跟俺娘說了,俺認了個哥!”
他大吃一驚:“啊——”
應該畢業那一年,恰巧是文革的開始,天下大亂,沒人管事,他們就憑空多讀個大六。那年沒有功課,同學中多的是激進分子,一把把的“司令”、“總指揮”,你方唱罷我登場。他們只跟著老師,勤勤懇懇地,在校園裡的道路兩側,種下了許多棵小樹。
分配前便已宣布,所有的去向都是邊疆艱苦之處,都是鄉下孩子,都沒什麼閱歷,面對一堆的名字:豐滿、六盤水、玉溪、資水……像在抽籤,抽取一生的命運,而綺麗的名字背後,到底有沒有豐饒的身世?
他到底靈活些,到圖書館借了地圖冊來研究,又挨個到老師家諮詢。然後跑來跟她說:“我問了好些人,他們都建議說丹東最好。我們一起去吧?我給你也報了名。”
她說:“好。”
——這就算求婚了。
走之前,照例在蛇山上留個影。遠遠,浩瀚大江,一橋飛架南北,他依當時流行,作個指點江山狀,而她只拘謹地抱膝而坐,黑白照片,也看得出她紅彤彤的蘋果臉,兩根粗粗的麻花辮垂在肩上。兩個人看上去,都純樸、健康而傻氣,像他們頭頂明淨無渣滓的天空。
第二年夏天,生了大女兒,再隔一年,二女兒也來了。而那時,鴨綠江邊的安靜小城,天正寒,地正凍,積雪盈膝。
仿佛一頭撞在冰牆上,撞碎兩砣冰塊:沒有。
沒有肉,沒有魚,沒有新鮮蔬菜,憑了出生證領到五斤雞蛋,其餘,是空白。東北的冬天可以酷寒到什麼程度,他終生不能忘。
而他在南方魚米之鄉長大的男人,在他的故里,女人坐月子要喝清甜的蛋酒和煮得奶白的喜頭魚湯。他心疼女兒的哭,心疼她的瘦——那樣迅猛,像一腳踏空,從十幾級台階上一跤跌下去——卻無能為力。
愁在心裡,也不改他愛說愛笑、喜交朋友的天性。一次去附近駐軍辦事,見一個小解放軍在修收音機,工具攤了一桌子,卻只會拆開來又裝好,拚命地拍,又使勁地搖。
他實在看不過眼,一句“我看看,”三下兩下完工,喇叭里悠揚傳出“我失驕楊君失柳……”小解放軍喜得小心翼翼捧住,像捧了一盆易碎的珊瑚花,連連道謝。他也就走了。
幾天后正在車間裡,忽然廠辦緊急召他,他剛一進門,便有人跳起來指著他大叫:“就是他。”原來是前幾天那個小解放軍。旁邊一個絡腮鬍子,說是營長。桌上,攤了起碼十幾個各式各樣的小收音機。
實在太多了,營長也有點不好意思,問:“你方不方便?不方便就算了。”他卻一口應下。捧回家,便開始加班加點、沒日沒夜地修,還自掏腰包購置零件配上。
一個星期後,營長看著那些漂漂亮亮、嗓門一個比一個大的收音機,簡直樂得連鬍子都飛起來,重重拍他的肩:“咱們往後就是朋友了,你有困難,儘管發話。別的不說,我們部隊上,起碼物資比你們地方上要豐富得多。”
他心咚一下,想起她逐漸消瘦的容顏。下班路上,便走了神,一跤跌滾,雪團轟然飛起,像他心裡的起落:怎么能向人要東西呢,這成什麼了?但是是營長主動說的呀,而且自己的妻子在坐月子。
到家時他已下定決心,明天就跟營長講。可是凌晨醒來,纏繞終夜的猶豫重又襲上,這樣好嗎?營長跟他要好,常常到廠里找他聊天,豪爽的絡腮鬍子笑起來大幅地顫動,每次都說:“有困難儘管說。”他心裡翻腸攪肚,卻一次也說不出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