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淺注》

《傷寒論淺注》

《傷寒論淺注》,傷寒著作。六卷。清·陳念祖撰。刊於1803年。作者認為“叔和編次傷寒論有功千古”,故本書按王叔和編次的《傷寒論》原文,刪去他認為是王氏所增補的平脈辨脈篇、傷寒序例、諸可與諸不可等篇。作者於《傷寒論》注本中推崇張隱庵、張令韶二家,並按其體例以分章節。讚揚二張的標本中氣說,認為二張“闡發五運六氣、陰陽交會之理,恰與仲景自序撰用《素問》《九卷》《陰陽大論》之旨吻合”。編法的特點是於原文中襯以小注,注文以二張學說為主,兼采諸家精義以求闡明經旨。現存幾十種清刻本,多種石印本。

基本信息

簡介

《傷寒論淺注》傷寒著作。六卷。清·陳念祖撰。刊於1803年。作者認為“叔和編次傷寒論有功千古”,故本書按王叔和編次的《傷寒論》原文,刪去他認為是王氏所增補的平脈辨脈篇、傷寒序例、諸可與諸不可等篇。作者於《傷寒論》注本中推崇張隱庵張令韶二家,並按其體例以分章節。讚揚二張的標本中氣說,認為二張“闡發五運六氣、陰陽交會之理,恰與仲景自序撰用《素問》《九卷》《陰陽大論》之旨吻合”。編法的特點是於原文中襯以小注,注文以二張學說為主,兼采諸家精義以求闡明經旨。現存幾十種清刻本,多種石印本。

作者

陳念祖(1766~1823),字修園。一字良有,號慎修,福建長樂湄村人。祖父陳居廊,博學通醫。父陳廷啟,號二如,早逝。幼家貧,刻苦習儒,兼習古代醫典,尤推重仲景之書。早年肄業於福州鰲峰書院,乾隆五十一年(1786)補諸生。此後曾隨泉州名醫蔡茗莊(宗玉)學。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舉人,宴寓京師,時刑部郎中伊朝棟中風,不省人事,手足偏廢,湯米不入口者十餘日,群醫皆雲不治。修園治之,大劑而起,聲名大震,求治者日盈其門。又次年,除授河北威縣知縣,赴任後於公務之暇,仍為人治病。在恆山、保陽、高陽救災,災後溫瘧流行,誤死於庸醫者甚多,念祖乃精選一百零八首,編為《時方歇括》,廣布於世。陳為官廉明,縣誌記有政聲。嘉慶二十四年(1819)六十三歲,以老病乞歸,講醫學於長樂嵩山井上草堂,徒甚眾。平生素多著述,另有《長沙方歌括》、《金匱方歌括》、《傷寒醫訣串解》、《神農本草經讀》、《醫學三字經》、《醫學實在易》、《醫學從眾錄》、《女科要旨》、《時方妙用》、《新方八陣砭》、《難經淺說》、《傷寒醫方集注》、《十藥神書註解》、《座訂柯注傷寒論讀》、《重訂活人百問》、《新訂喻喜言醫案》、《醫醫偶錄》、《傷寒真方歌括》、《靈素節要篆注》等,後世以十六種合刊編為《南雅堂醫書全集》(一作《陳修園醫書十六種》,或題為《公餘十六種》)刊行。(另有《陳修園醫書》二十一種、六十種、七十種、七十二種等刊本,系其它醫家之作由書肆合刊之叢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