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與社會影響》

《傳播與社會影響》

第一章社會學的性質與範圍 第二章社會學的一般原理

《傳播與社會影響》 傳播與社會影響——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大師經典系列
圖書作者: 【法】加布里埃爾·塔爾德 著 【美】特里·N·克拉克 編 何道寬 譯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7300065791
出版時間: 2005-6第1版
印刷時間:2005-6第1次印刷
開 本: 16
價 格(元):29.8
精彩片段:
“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出版說明
中華民族歷來有海納百川的寬闊胸懷,她在創造燦爛文明的同時,不斷吸納整個人類文明的精華,滋養、壯大和發展自己。當前,全球化使得人類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影響進一步加強,互動效應更為明顯。以世界眼光和開放的視野,引介世界各國的優秀哲學社會科學的前沿成果,服務於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於我國的科教興國戰略,是新中國出版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當代出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我社歷來注重對國外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的譯介工作,所出版的“經濟科學譯叢”、“工商管理經典譯叢”等系列譯叢受到社會廣泛歡迎。這些譯叢多側重於西方經典性教材,本套叢書則旨在譯國外當代學術名著。所謂“當代”,我們一般指近幾十年發表的著作;所謂“名著”,是指這些著作在該領域產生巨大影響並被各類文獻反覆引用,成為研究者的必讀著作。這套叢書擬按學科劃分為若干個子系列,經過不斷的篩選和積累,將成為當代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成為讀書人的精神殿堂。
由於所選著作距今時日較短,未經歷史的充分洗鍊,加之判斷標準的見仁見智,以及我們選擇眼光的局限,這項工作肯定難以盡如人意。我們期待著海內外學界積極參與,並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們深信,經過學界同仁和出版者的共同努力,這套叢書必將日臻完善。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大師經典系列”
 總 序
新聞與大眾傳播事業在現當代與日俱增的影響與地位,呼喚著新聞學與傳播學學術研究的相應跟進和發展。而知識的傳承,學術的繁榮,思想的進步,首先需要的是豐富的思想材料的積累。“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大師經典系列”的創設,立意在接續前輩學人傳譯外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經典的事業,以一定的規模為我們的學術界與思想界以及業界人士理解和借鑑新聞學與傳播學的精華,提供基本的養料,以便於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作進一步的探究,而不必長期在黑暗中自行摸索。
百餘年前,梁啓超呼籲:“國家欲自強,以多譯西書為本;學子欲自立,以多讀西書為功。”自近代起,許多學人傾力於西方典籍的譯,為中國現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建立貢獻至偉。然而,由於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的相對年輕,如果說梁任公所言西學著述“今之所譯,直九牛之一毛耳”,那么新聞學與傳播學相關典籍的譯介比其他學科還要落後許多,以至於我們的學人對這些經典知之甚少。這與處在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要求很不協調,也間接造成了新聞與傳播“無學”觀點的盛行。
從1978年以前的情況看,雖然新聞學研究和新聞教育在中國興起已有半個世紀,但是專業和學術譯著寥寥無幾,少數中譯本如卡斯珀·約斯特的《新聞學原理》和小野秀雄的同名作等還特別標註“內部批判版”的字樣,讓廣大學子避之如鬼神。一些如彌爾頓的《論出版自由》等與本學科有關的經典著作的翻譯,還得益於其他學科的賜福。可以說,在經典的早期譯介方面,比起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心理學等現代社會科學門類來,新聞學與傳播學顯然先天不足。
1978年以後,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新聞與傳播教育和大眾傳播事業在中國如日中天。但是新聞學與傳播學是舶來品,我們必須承認,到目前為止,80%的學術和思想資源不在中國,而日見人多勢眾的研究隊伍將80%以上的精力投放到雖在快速發展、但是仍處在“初級階段”的國內新聞與大眾傳播事業的研究上。這兩個80%倒置的現實,導致了學術資源配置的嚴重失衡和學術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的膚淺化、泡沫化。專業和學術著作的翻譯雖然在近幾年漸成氣候,但是其水準、規模和系統性不足以擺脫“後天失調”的尷尬。
我們知道,新聞學產生於新聞實踐。傳播學則是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學科以及新聞學相互融合的產物。因此,“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大師經典系列”選擇的著作,在反映新聞學研究的部分代表性成果的同時,將具有其他學科淵源的傳播學早期經典作為重點。我們並不以所謂的“經驗學派/批判學派”和“理論學派/務實學派”劃線,而是採取觀點上兼容並包、國別上多多涵蓋(大致涉及美、英、德、法、加拿大、日本等國)、重在填補空白的標準,力爭將20世紀前期和中期新聞學的開創性著作和傳播學的奠基性著作推介出來,讓讀者去認識和關注其思想的原創性及其內涵的啟迪價值。
法國哲學家保羅·利科(Paul Ricoeur)認為,對於文本有兩種解讀方式:一種是高度語境化(hypercontextaulisation)的解讀,另一種是去語境化(decontextaulisation)的解讀。前者力圖從作者所處的具體社會語境中理解文本,儘可能將文本還原成作者的言說,從而領會作者的本意;後者則傾向於從解讀者自身的問題關懷出發,從文本中發現可以運用於其他社會語境的思想資源。本譯叢的譯者採用的主要是第一種解讀方式,力圖通過背景介紹和詳加注釋,為讀者從他們自身的語境出發進行第二種解讀打下基礎。
“譯事之艱辛,惟事者知之。”從事這種恢弘、迫切而又繁難的工作,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幸賴同道和出版社大力扶持。我們自知學有不逮,力不從心,因此熱忱歡迎各界讀者提出批評和建議。
“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大師經典系列”
編委會
章節目錄:
英譯者前言
緒論 特里·N·克拉克
1.生平
2.衝突的思潮:塔爾德,迪爾凱姆與社會學
3.塔爾德思想的結構:發明,模仿與對立
4.人格,文化與社會結構:信念與欲望
5.方法論,方法與量化
6.精英的起源與功能
7.社會控制與社會偏離
8.公眾與民眾
9.公共輿論,大眾傳播與人格影響
10.思想傳承:塔爾德思想的擴散
第一章 社會學的性質與範圍
1.社會學
2.經濟學與社會學
3.社會學,社會心理學與唯社會學論
4.與迪爾凱姆的一場論戰
第二章 社會學的一般原理
5.基本原理
6.發明
7.對立
第三章 模仿律
8.邏輯模仿律
9.超邏輯模仿律
10.模仿的過程
第四章 人格與態度的測量
11.信念與欲望
第五章 方法論,方法與量化
12.社會學理論的經驗基礎
13.量化與社會指標
第六章 社會分層
14.精英的起源與功能
第七章 社會控制與社會偏離
15.青少年犯罪
第八章 集體行為
16.公眾與民眾
第九章 公共輿論,大眾傳播與個人影響
17.輿論與交談
參考文獻
中譯者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