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律

模仿律

《模仿律》是法國著名哲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法學家加布里埃爾·塔爾德的經典作品,是在美國人埃爾希·克魯斯·舶森斯女士的英譯本基礎上翻譯而來的。在書中,作者提出了他最有影響力的觀點:模仿是先天的,是我們生物特徵的一部分,人們通過模仿而使行為一致。模仿是基本的社會現象,是社會進步的根源,對於人類的社會生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概述

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G.Tarde)最早對模仿進行研究,1890年出版了《模仿律》一書。他認為模仿是“基本的社會現象”,並提出了三個模仿律:
1 下降律:社會下層人士具有模仿社會上層人士的傾向 。
2 幾何級數率: 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模仿一旦開始,便以幾何級數增長,迅速蔓延。
3 先內後外律: 個體對本土文化及其行為方式的模仿與選擇,總是優先於外域文化及其行為方式。
現在西方文明及其行為方式,在中國的方方面面都引起的巨大的影響。本土文化在很多情況下反而退居其次,所以第三條尤其值得商榷。
《模仿律》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G.Tarde)的經典作品,是在美國人埃爾希·克魯斯·舶森斯女士的英譯本基礎上翻譯而來的。在書中,作者提出了他最有影響力的觀點:模仿是基本的社會現象,是社會進步的根源,對於人類的社會生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模仿是先天的,是我們生物特徵的一部分,人們通過模仿而使行為一致。《模仿律》內容深入淺出,譯文流暢生動,而且,為便於讀者理解,增加了大量的中譯者注釋。

作者簡介

塔爾德,(Gabrielc Tarde,11843—1904)是法國社會學三大創始人之一,他的研究範圍橫跨社會學,心理學,統計學和犯罪學。他有十餘種社會科學著作傳世:《比較犯罪學》、《模仿律》、《社會規律》、《權力的變遷》、《社會學綱要》、《社會心理學研究》、《輿論與民眾》等。其社會學理論的核心是“社會模仿說”。他認為,不存在任何超越個人心理體驗的實體,一切社會過程無非是個人之間的互動。每一種人的行動都在重複某種東西,是一種模仿。模仿是最基本的社會關係,社會就是由互相模仿的個人組成的群體。社會事實是由模仿而傳播和交流的個人情感與觀念。由於存在著許多可模仿的模式,做出不同選擇的個人不可避免地發生對立和衝突。衝突的結果是雙方調節以互相適應,從而實現社會均衡。這樣,塔爾德便把社會規律還原為支配約束模仿的規律,把社會互動還原為個人之間的心理聯繫。他認為,社會學即是研究這種心理聯繫的“精神間的心理”的學問,發明是一切進步的源泉,創新就是模仿,衝突產生適應,適應的本身也是發明。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普遍的重複性
一、從社會事實的角度來審視被人忽略的規律性
二、物理學、生物學和社會學三條相似的規律
三、三種重複形式的相似性
四、重複在語言、神話等方面的折射
五、三種重複形式的區別
第二章 社會相似性與模仿
一、不由模仿產生的社會相似性,不由生殖產生的生命相似性
二、各種文明自身是否受一個規律的約束,這個規律是否決定了它們的共同方向、共同目標呢?
第三章 什麼是社會?
一、經濟學概念甚至法理學概念之不足:動物社會
二、社會類型的定義
三、完美的社會性(sociality)
四、泰納的一個構想
第四章 什麼是歷史?考古學與統計學
一、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的區別
二、從遠古時代起模仿就是客觀的、廣泛流布的。考古學給我們的教益
三、說到底,統計學家像考古學家一樣地看待事物。統計學家專注於一切古今模仿的版本。相似性的送別性。
四、統計學應該是什麼?統計學的不足。
五、統計曲線的解釋,用筆者觀點來解釋統計曲線的上升、平走和下降
六、統計曲線與鳥飛軌跡
七、歷史的定義
第五章 邏輯模仿律
一、被模仿的東西是信念或欲望
二、邏輯決鬥
三、邏輯聯合。
第六章 超邏輯的影響
一、從內心到外表的模仿
二、從高位到低位輻射的範本
第七章 超邏輯的影響(續):風俗與時尚
一、語言
二、宗教
三、政治
四、立法
五、成例和需求
六、道德與藝術
第八章 結語和結論
一、從單向模仿到雙向模仿的過渡
二、歷史可逆性與不可逆性的區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