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厚道》

《做人要厚道》

《做人要厚道》講述了“厚道”是處世的前提,人要想學會“處世”,首先要學會“做人”。“做人”就是立身處世,是以道德律已,以道德待人。經常人給我一橫眉,找還人一笑臉;人給我一暗箭,我坦然回以報之。“厚道”使人體會到交際溝通之道,如來你擁有了“厚道”在交際之中才會無往而不勝。

基本信息


目錄

前言
第一篇為人厚道處世方法
一、為人行事的規則
二、防人之道——“君子仁”
第二篇職場“厚道”處世形式
第一節溝通的技巧
一、主動溝通尊重對方
二、樹立形象注意禮節
三、保持自信突顯個性
四、善聆聽集思廣益
五、溝通的技巧
第二節做上司的追隨者
一、顧及上司的面子
二、服從上司的命令
三、忠言不必逆耳
第三節萬事和為貴
一、珍惜緣分和氣致祥
二、以德報怨與人為善
三、微笑待人以情感人
四、互相信任信守承諾
五、言有分寸勿傷他人
六、勿貶他人抬高自己
七、靈活變通屈伸自如
第四節企業運作的溝通
一、職場溝通
二、客戶溝通運用技巧
三、商戰十法
四、做好中層管理者
五、與上司相處的技巧
第三篇禮之用,和為貴
第一節厚德載物
一、以誠待人禮讓為先
二、有得有失淡泊明志
三、招攬賢才尊重賢
四、韜光養晦出奇制勝
五、大智若愚仁者見仁
六、順水推舟將計就計
七、隱忍負重永不服輸
八、深謀遠慮適時變通
九、善辯真偽拒絕謊言
第二節認清形勢
一、把握時機當斷則斷
二、速戰速決機不可失
三、世事無常善抓關鍵
四、面對刁難合理還擊
五、不失時機主動出擊
第四篇“厚道者"的變通之道
第一節審視度變
一、開拓創新獨闢蹊徑
二、發散思維奇思異想
三、以變應變上乘變術
四、高瞻遠矚隨機應變
五、隨風就勢順應潮流
六、改弦更張適時騰飛
七、審時度勢以變制勝
八、打破常規別出心裁
九、因隙利導不攻自破
十、假陽行陰乘疏擊懈
第二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一、隱忍一時精明一世
二、海闊胸寬籠絡眾心
三、識朋交友廣結善緣
四、求賢若渴人才優先
五、小事不忍則亂大謀
第三節居安當思危
一、退避三舍以退為進
二、若隱若現兵不厭詐
三、獻計在口用智在腦
四、投其所好深藏好惡
五、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六、箭欲遠發弓必強彎
第五篇親友和諧相處
第一節家和萬事興
一、互敬互愛體貼關懷
二、互相信任互不猜疑
三、互相尊重用心溝通
四、各退一步風平浪靜
五、互相體貼需求有度
六、互相欣賞殷勤有禮
七、夫妻溝通不可少
八、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二節善於交友好行路
一、吃虧是福得失互補
二、寬容大度以誠相待
三、多一朋友多一條路
四、心誠則靈傾心相報
五、成人之美忠人之事
六、相互珍惜情深意在
七、結交君子遠離小人
八、雪中送炭禮輕意重
九、化敵為友敵為我用
十、近朱者赤遇強則強

前言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實這兩句話不應該只是衡量君子的所為,而應該是作為生活在現代文明社會的人,我們所必須具備的基本道德。
“自強不息”就是指我們的內在要求,應該時刻嚴於律己,端正自己的人生態度,並且能夠使自己得到逐步提高;“厚德載物”就是指我們的對外交往,“厚德”就是為人要厚道,“載物”就是要敢於承擔。我們每天要面臨緊張的工作和學習,“自強不息”已經或多或少地具備了,在各種壓力下“載物”也已經掌握,“厚德”往往會被我們所忽略。但是厚道也是我們為人處世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們要注重厚道的養成,從而真正的掌握處世之道。
“厚道”顧名思義,就是心胸寬廣,能夠化恩怨干戈為真情玉帛;是心地善良,化複雜的人生為簡單的處世。對別人多一些寬容,就是心存善良;寧願人負我,不願我不負人,化敵為友,就是心存美好;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以情還情,也是以德報怨,以善報惡。換而言之,就是“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世上千人千面,各有各的活法,但厚道做人是處世的基礎和前提。
厚道之人,即是通達大度、重義守信之人,有時也會給人以大智若愚之感。厚道之人經常他人給我一橫眉,我還他人一笑臉;他人給我一暗箭,我坦然回以報之;他人給我一句壞話,我以善意駁斥;人給我一個陷阱,我以智慧超越。一些人常為了一些非原則性的,以及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得面紅耳赤,忙個不亦樂乎,誰都不肯甘拜下風,以至大打出手。其實,事後靜下心來想一想,當時若是能夠熄滅心中的無名業火,自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寒山拾得問對》的故事中曾有這樣一段對答:昔日寒山問拾得日: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這精妙的一問一答,其中蘊含著中國千年歷史文明的精華,也真實的反映出“厚德載物”的真正內涵。
《菜根譚》中指出:“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可謂是涉世一極樂法,乃做人之厚道也!

精彩書摘

一、為人行事的規則
人情世故,是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約定俗成的行為意識,它屬於社會知識的範疇。這些知識來源於與不同人群的社會交際,也來源於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與矛盾,亦或是伴著社會文明的發展而出現的。
在有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情況下,人情世故能夠幫助我們個人緩和與其他人之間的緊張度,也比較容易讓其他人感到與我們交往的愉悅感與建設性。所謂“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既是進步的資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因此,多了解一些人情世故,於己於人,做人做事,都是有益而無害的。
出席公共場合時,除了要保持良好的儀容儀態之外,還要保持微笑,讓自己成為一個微笑者,並且儘可能體貼地招呼那些內向的、不為人注意的、甚至可能有點自卑感的朋友,在社交中對弱勢者的幫助會得到別人特別的感激。對於社會地位較低者,尤其在有你不能適應的生活條件與生活習慣時,要克制自己所想表現出的不適感與負面表情,儘量主動先打招呼,微笑待人。
在上司或領導面前,我們要用恭敬地態度與他們談話。即使是對我們的同事、朋友,在很多場合,我們也要用請教的態度或口吻,而不是傲慢的姿態與別人說話。尊重別人讓別人愉悅,自己也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自己也快樂。尊重別人不但表現為一種胸懷,也表現為一種睿智。人不可貌相,很多實用的良師益友,往往來自不起眼的生活與工作中。
在受到別人對自己的相貌、事情、人品讚揚時,不要表現出理所當然的樣子,也不要假意否認,用合適的方式表示感謝,真誠地感謝別人的誇獎,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尤其應該感謝朋友的肯定與支持,能引起別人的關注不容易,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誇獎更不容易。
要善於發現朋友或同事值得肯定的方面,給予鼓勵和讚美。鼓勵,對別人是溫暖;讚美,對自己是文明。鼓勵別人的同時,對自己也是一種最好的激勵。讚美,對於我們共同的生活,則是一枝永不凋零的鮮花。即使包括上司也需要被人肯定,但是對上司的讚揚應儘量在私下場合,而對於一般朋友與同事則應公開讚揚。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應該學會使用便條,包括借條、領條、請假條、申請信,如果你很主動地使用這些便條會讓其他人感到你很規範,而且自己的事情處理的也會有條有理。如果你懂得請其他人也這樣做,你未來就能更好與他們有憑有據地打交道。寫便條會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的。
如果你覺得你是新手或者地位不高,那么你要勇於不恥下問,也要做到主動詢問別人的需要,而不要等領導或者資深的同事對你表現出親和,因為他們這樣表現往往需要你特別的努力。即使你不是服務人員,在朋友或者同事有客人來的時候應該主動倒水,這樣不僅會讓朋友與同事很有面子,而且也會讓客人覺得你的朋友與同事很有威望。所以,你的朋友與同事會特別感謝你的姿態。
記得當別人不在座位的時候,最好主動熱情地幫助接聽與記錄電話、接受信件、傳遞信息,對團隊的同事與同學,提醒他們一些你知道的重要日程。在徵詢了別人意見之後,才能進入別人的房間,閱覽別人的書籍或者室內物品,在經別人同意的情況下才能用別人的電腦,坐在別人的私人座位上,不要隨便翻動別人的東西。
出席別人的活動需要提前確認,如果不能出席應提前通知,遲到的話要在適當的時間點上通知主人,到了以後要解釋一下原因,帶未經邀請的朋友要事前通知主人。不適合向別人索要禮物,收到別人的禮品無論你是否喜歡都要表示感謝,因為禮輕人意重,再則送禮者會很在乎你的反應。但應該引起注意的是不能把一處的禮物轉送給另一處,尤其還保留原來送禮者的符號與痕跡,這樣的話就顯得沒有禮貌。
在有多個出席者的場合,主動介紹自己的朋友給其他人,或者主動在你認識的朋友之間穿針引線。那些被緩解了陌生感的朋友會特別感謝你。有好訊息的時候要知道與大家分享,主動及時地告訴他們你知道的好訊息。在有好事情的時候,能想到別人會讓別人覺得你把他們當成了好朋友。
認識自己先要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這關係到做出正確的選擇和確立一種自信的強烈意識。但認識自己最難的是認識自己的短處,權愈大,錢愈多,名愈噪,認識自己的短處就愈難。老子曰:“自知者明。”即使是普通人,成績、學歷、門第乃至容貌等等,都可以成為認識自己的障礙,故又有“人貴有自知之明”一語,一個“貴”字,道盡了自知之不易。對平常人來說懷有一顆平常心,在認識自己時也能把自己擺在平常人的位置上。
假如有人做錯了事,不要用情緒化的方式加以批評,尤其要注意就事論事,避免評價別人的人格、個性與家庭教養。批評時能提出解決方案就更有建設性。批評時應不忘肯定別人的長處。如果批評別人的時侯,採用幽默的方式,往往負面效果就會減少。被批評或者遇到尷尬的時候能幽默自嘲,也能提高交流的建設性。
在你不能有充分把握的時候,用“爭取”與“儘量”這樣的口吻回答別人的邀約,承諾了就要最大限度去履行。諾言是指100%做到的事情。如果你有了三次甚至更多的對同一個人沒有履行諾言的記錄,那個人通常就不再認真地對待你的約定,這就是所謂的信用問題。
雖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是我們要儘量不談回報地先為別人做點什麼,這樣就贏得了在心理上比別人優越的債權感。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是別人對他所欠的社會債務感的總和。
為子女者應儘早學會衣被自理、幫理家務,有工作者應主動打掃辦公室里不起眼的雜務;為子女者或小輩者與父母、長輩、尊敬者同行不搶道,讓行、讓座、讓茶、讓食,宴席開吃請邀大家同食。參加宴會,與朋友同食,不挑剔埋怨食物,不能因為自己不喜歡而不舉筷,即使不喝酒也以茶代酒致敬;向師長或他人發問、商討或為人請教,應起立,先致意問候。
在重要場合,說話時需自律,對失意的人不說自己得意的話,不張狂高舉自己的地位、子女、家裡的財產;見老年人不說喪氣話,多說鼓勵人的話;沒有建言不輕易嚴厲批評人,與人絕交也不必說恨話做恨事;與人初見時,應請教於人,不背後對他人或不喜歡的人說三道四;建議性的意見應與當事人當面提,對人肯定的話可以背後說,對領導的好話宜私下對其私言
注意形象,形象也是自己的一張王牌。尤其是在公共場合時,不能當眾剔牙、打哈欠、伸懶腰、吐唾沫、抓身撓腮,未經允許不隨便抽菸,不醉酒見客;正吃飯、已眠或衣衫不整時不能拜訪客人,待客時應衣冠周正;接待來客或尊客應先伸手相握,先幫助引座落座,另有主人則應候主人安排座位。
對親戚或朋友,平時在無事之時就應致電、或發郵件或寫信問候,而不應在有事麻煩別人的時候才聯繫;受人接待、得人指教、獲人幫忙,應致感謝信息或郵件致意,或專門找機會致謝,長者賜禮,不應推辭;因公事或者私事,遠客來訪的時候,應儘量設宴招待;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客人來時應備禮品,受禮應還禮;到遠地訪問最好先由本地朋友了解本地偏好與禁忌。
入鄉隨俗,人鞠躬我躬,人作揖我揖,人問候我問,人握手我握,讓人有融人親近之感。稱呼應流露出親近感,稱呼到訪的公司可稱“我們××公司”,而不是“你們××公司”;稱“我們在座的同事”,而非“你們的員工”;稱“我們公司現在做的××事業”,而非“你公司做的××業務”;如受人請問尊姓或貴姓,應答免貴姓×,或稱免貴叫我××好了。
質疑別人應多有依據,不信口開河;有時候你有理,但措詞應注意和緩,態度要誠懇,有求教之語;“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評論別人之前應首先反思自己能否做到。這世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不要參與評論任何人,做到心中有數就可以了。評論別人的同時也給自己造成了負面影響,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何必而為之?排除自己的偏見,客觀的看待世問萬物,也是平衡處世的良方。
所有的人性都有價值,而又無價,當你用金錢換取的時候,人性已經丟掉了,你售賣的價格已經和你原來的人性無關。看看社會上那些默默無聞的奉獻者,他們的人生價值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奉獻無論多或少;你就是家纏萬貫,但絲毫沒有向社會、向他人奉獻過,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價值呢?錢乃身外之物,沒有必要斤斤計較。還有那些省吃儉用的貪官,好好的高官不做,結果因貪返貧,一分錢沒花著還搭上個人財產全部沒收,最終只落個“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抱怨。
對於那些經常找你麻煩甚至欺負你的人,能忍則忍,沒必要時刻與莽夫過不去。在生活中,別人向你挑釁的時候,你一定要保持冷靜,權衡利弊,千萬不可憑一時衝動率性而為,要記住:小不忍,則亂大謀。事實上,可以讓時間、讓事實來表白自己。這樣就可以擺脫相互之間無原則的糾纏和不必要的爭吵。
厚道者懂得,為人處世首先需要忍耐,然後要學會吃虧。就像拳擊一樣,一個輕拳都得不到的人,是站在拳擊台以外的人;拳擊家有特別經打的鐵下巴,吃幾個輕拳根本不在乎,完全可以忍得住。而他的一記重拳往往能結束戰鬥或得高分。你也不能打占別人便宜的主意,占小便宜容易吃大虧,所以一定要明白“吃虧就是占便宜”這一硬道理。
競爭是公平的,不要與一無是處的人競爭,因為一方已經喪失競爭的基礎。一無是處的人什麼也沒有,甚至連憐憫之心都沒有了。在競爭之中,這種人敢於拋開一切,因為他們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可失去了,不要臉、不要命、孤注一擲。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是不負法律責任的,可以沒有理由的咬你一口,所以對待瘋狗級的人物要敬而遠之,保持不來往,不交流,退一步,海闊天空,相信瘋狂也是一種人格,雖不值得尊重,但自有其存在的道理,生物鏈少不了這一環,不要與心理有病的人計較。
一定要尊重真正愛你的人,愛你是有原因的,不要問為什麼,接受的同時要用加倍的關愛回報,如果你對人家沒興趣,千萬不要欺騙人家的感情。從戀愛的時候起,一對戀人互相說過多少愛情的誓言是難以計數的,但到結婚以後,要真正實現“長相守”“永相伴”,夫妻問還要經歷多少感情的波折也是無法預料的。對待愛人的過失不要一味的指責。記住:輕視人家付出的情感就等於蔑視自己,玩物喪志,玩人喪德,愛人是一種美德。愛人之間要懂得珍惜,珍惜他人才能懂得珍惜自己。
家庭是你避風的港灣,不要讓事業上的不順影響家人;更不要讓家庭的糾紛影響事業,男人尤其要以事業為重。讓事業上的不順影響到你的家庭,這樣做很不划算,家人和事業都受影響,甚至損失。遇到困難時,男人要善於扛事,要把眼淚咽下去;女人給予理解和鼓勵,保持家庭的溫馨。
要想掌握為人之道,還是“良心、禮貌、人格”!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