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院》

《修道院》

一個孤獨古怪而又懷有不朽夢想的老人,在片尾的葬禮中,在他自己的修道院裡得到了永生。老人問導演:“難道您就不想拍一個不朽的影片嗎?”我想,這部紀錄片是關於每個人的,它確實接近不朽。

基本信息

簡介

電影講述一個從未經歷愛情的八十二歲的單身老男人維戈先生和年輕的俄羅斯修女安夫羅西婭如何投緣進入對方的生活的一故事。五十年前維戈買了海氏伯城堡,並計畫把城堡變成了修道院。現在他的夢想就要成真,因為有一群俄羅斯尼姑已經在來這兒的路上了。但是,尼姑們有自己的計畫和願望,維戈先生必須明白通往夢想成真的道路並非和想像的一樣吻合。

劇情

這個故事是關於82歲的單身漢維格先生,他從來不知道愛情是什麼,一位年輕的俄羅斯修女,意外地進入了他的生命。50年前,維格先生買下了位於丹麥鄉村的海斯伯格城堡,希望把它變成一個修道院。多年後的今天,他正在實現自己的夢想,一群俄國東正教的修女也正在來丹麥的路上。漸漸的,維格先生意識到夢想實現的過程與他所想像的迥然不同。

維格先生已經82歲。他是一個偉岸強壯的白鬍子老頭,堪稱巨型的鼻子上架著一幅比眼睛大出太多的框架眼鏡。他剛剛開始要做一件心意已決的事情:將自己四十年前購買下的城堡改造成一座修道院。他向莫斯科的東正教協會提出申請,希望教會可以接納他的請求,派遣一位修士、若干修女以及一些信徒來這裡,在城堡的改建出一間教堂。“你無法改變一個老人的想法,不是么?”他在給教會的信中說。申請被批准了。

兩位俄國來的修女將對城堡進行先期考察。維格先生興奮地把房間整理妥當,安排下儘可能舒適的臥房環境,幾乎忘記了苦修的需要。修女帶著教會的禮物——一幅聖像,在一個深夜如期而至。考察中,她們對著唐卡搖頭:“我們應該把它拿走”;城堡里其他的佛教雕像和一張中國清朝人抽鴉片的臥榻也被維格猶猶豫豫地搬走。維格先生在老舊的地板上爬來爬去丈量作為教堂的空間大小,又在二十年沒有供熱的煙囪管道上下研究摸索。先期考察的修女走了,但她們的指導還在。直到這一刻,人們仍然相信這是一個關於虔誠的故事。

然而夏天中來到的兩位修女給他同時帶來了十字架、希望和挑戰。宗教是宗教,而對城堡的改造卻關乎現實的決定。修女不是天使。這個年輕時因為寫一篇關於當代修道院的論文而隱居在本尼迪克特修道院的大學圖書管理員,出於神學興趣和“建造不朽之物”的意願,發現自己在人生的最後幾年不得不同幾個他愈來愈不能理喻的女人糾纏在一個工程項目上。“無論烏托邦有多好,總會出來一些讓人無法回應的事情。”在屢次三番的慪氣之後,修女要求重建屋頂的頑強意志終於讓他不愉快。他提出城堡內的教堂僅僅作為臨時教堂之用,以後在城堡外面造一座新教堂,因為“這裡畢竟不是神聖之地”。但是修女卻說,教堂一旦建立就是永久的建築,不能搬來搬去。維格先生沉默了。這個一生只愛父親一人、並對愛情一無所知的老人,在嚴厲的修女回到莫斯科休假的8個月中品嘗到了寂寞。所幸的是,同莫斯科的討價還價沒有影響教堂這一永久之物的建成。維格先生或許一生都沒有走出感情的荒漠,但他卻在自己構築的教堂里走完了人生。他同社會的分歧亦如他同修女的分歧,未必因為這建築而獲得了真正的和解。宗教情感和人性情感之間的連結之物,成為了他生命中恆久缺席的一環。

幕後花絮

高齡86歲的維格先生一直以來有個夢想,他希望能將年輕時在丹麥鄉間買下的這座古堡,改建成正統俄羅斯東正教修道院。為達成理想,他遠赴俄羅斯向教會提出申請,於是由修女艾姆瓦羅莎領隊的考察團來到丹麥,對維格先生的古堡進行評估調查,並協助他展開緩慢的翻修整建。在這個過程中老維格貢獻出了他對於生命和很多現象的非凡的洞察力,並強調了他之所以執著於這個計畫的原因,他說:“我需要留下一些可以永久流傳的東西。” 究竟維格先生能否在告別人世前完成這畢生心愿呢?

影片記錄了從維格先生為迎接修女到來做準備一直到修道院運行的第一年,前後共五年的時間。整個拍攝過程十分隨意,維格先生訴說了自己童年的,愛情觀,宗教觀,他的夢想以及他跟艾姆瓦羅莎之間的衝突妥協。導演在貼近卻自持的鏡頭裡,細微地捕捉遲暮老人單純認真,卻又執著堅韌的生命態度,讓影片散發著質樸的光芒。

獎項

該片在2006年在荷蘭的IDFA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上獲伊文斯大獎。

2006年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至尊大獎:“尤里斯·伊文斯”獎

2007年巴西全真實紀錄片節至尊榮譽大獎

2007年芝加哥國際紀錄片節“格蘭披治大獎”

2007年Full Frame紀錄片節評審會大獎

2007年悉尼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2007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獎

文化內涵

在黑暗時代的動亂期間,少數堅定地獻身宗教的基督徒,離開社會到荒涼而讓人生畏的文明邊緣地帶過著隱士生活。隱士的行為喚起更多陳腐的教士去發誓約守貧窮和奉獻,重新聆聽耶穌基督的教誨。

這種教士組成一個新的同質信徒團體,稱為修道院。教皇格列哥里在信奉基督教的歐洲各處,鼓勵建立修道院。在某些歐洲地區,修道院成為唯一剩存的學問中心。有些人相信愛爾蘭的僧侶在他們的修道中保存了當時的文化。這些僧侶遊走歐洲各處教育民眾恢復對學問的興趣。修道院成為教養人們的中心,這些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協助管理政府,不少人當上國王的助手。

當時的修道院一如羅馬教會,享有對外接受捐獻的權利,隨著土地捐獻的增加,修道院也變得越加富裕。不同的修道院各自訂定明規,以達到不同的目的。部份修士會恪守戒律,若干受過訓練的傳教士會被派到荒野之中,有些會在教會的教條上對教皇作出建議,有些則提供重要的社會服務,例如照顧老者、醫療照護和救急扶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