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圖纂》

《便民圖纂》是中國明代反映蘇南太湖地區農業生產的著作。此書大約是鄺璠知吳縣時所編印,首刻於明弘治十四年(1501),後又多次翻刻。1959年出版了石聲漢、康成懿的整理排印本。

《便民圖纂》

正文

中國明代反映蘇南太湖地區農業生產的著作。編者(一說是刻印者)鄺璠(1465~1505),字廷瑞,今河北任丘人,明弘治六年(1493)進士,翌年任蘇州府吳縣(今江蘇吳縣)知縣,歷官瑞州(今江西高安縣)知府、河南右參政。此書大約是鄺璠知吳縣時所編印,首刻於明弘治十四年(1501),後又多次翻刻。1959年出版了石聲漢、康成懿的整理排印本。
全書共16卷。前兩卷為圖畫部分:卷一“農務之圖”,繪水稻從種至收15幅;卷二“女紅之圖”,繪下蠶、紡織、製衣16幅。這兩捲圖系以南宋樓《耕織圖》為藍本,由傅文光、李楨等人所刻。書中將原配古體詩換成江、浙民間通俗易懂的吳歌,有利於推廣。後14卷為文字部分。卷三“耕穫類”,包括以水稻為主的糧食、油料、纖維作物的栽培、加工和收藏技術。卷四“桑蠶類”介紹栽桑和養蠶的技術。卷五、六為“樹藝類”,記載了不少有關果樹、花卉、蔬菜的實踐經驗,常為此後的農書所引述。卷七為“雜占類”,屬於氣象預測的農諺,部分錄自《田家五行》。卷十四“牧養類”,敘述家畜家禽的鑑別、飼養和疾病防治。卷十五、十六為“製造類”,錄自《多能鄙事》。至於卷十二、十三,講醫藥衛生,所載藥方大部摘自宋、元、明的醫書;而卷八“月占類”、卷九“祈禳類”和卷十“涓吉類”則多屬迷信無稽的內容。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