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形象價值百萬:世界形象設計師的忠告》

《你的形象價值百萬:世界形象設計師的忠告》

《你的形象價值百萬:世界形象設計師的忠告(修訂版)》從服裝、禮儀、氣質、交流、溝通與身體語言這幾個方面入手,通過一個個真實生動的事例講解了什麼是成功的形象,羅列了我們工作和商務交往中常見的形象失誤。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本書所展示的不僅是一個國際化的公司的管理者和職員應該具備的素質,同時也是被大多數人忽視了的最基本的職業素質。每一個渴望發展自己事業的人都應該讀讀本書。

內容簡介

《你的形象價值百萬:世界形象設計師的忠告(修訂版)》是一本每一個渴望發展自己事業的人都應該讀的書!它展示給我們的是被大多數人忽視了的最基本的職業素質。
本書展示出一個國際化的公司的管理者和職員應該具備的素質。如果說它是一本形象設計,不如說它是一本幫助職員和管理者走向國際化的形象的範式。那些真實生動的故事,其實也發生在我們身邊。作者將形象設計和追求成功的信念完美地結合到一起,更是一種品位生活的體現。職業化的形象,並不是美麗,而是一種綜合的全面素質。這不僅是幫助商業人士打開成功之門的一把鑰匙,更是一部啟迪成功的智慧之書。
在這本書中,從服裝、禮儀、氣質、交流與溝通等方面,通過一個個真實生動的事例講解了什麼是成功的形象,羅列出我們工作和商務交往中常見的形象失誤,職員們應該從中有重新認識自己的感覺。在每一節後面的“英格麗建議”中都詳細地指出怎樣才是正確的做法。在中國日益國際化的步伐中,如何將主流社會的行為標準融為自然的舉止,如何讓企業員工更體現公司的文化、產品的價值,如何符合國際商務交往的禮儀和規範,是每一個渴望發展的企業和個人迫切需要知道的。英格麗在書中回答的正是這些問題。“形象”變得比任何歷史時期都重要!誰得不到別人的注目,誰就要失敗!

作者簡介

英格麗·張,商務形象設計和人格心理諮詢師。她的生活橫跨歐、美、亞三個大陸,在中國、美國、加拿人分別獲得了電力及自動化工程學士、歷史學碩士、城市建築與規劃碩士、環境工程碩士學位,在西方系統地接受丁商業形象設計與管理、溝通心理學、人格分類、心理星相學等有關開發個人潛力的訓練,曾在西方的跨國公司工作。她深刻地了解西方的商業文化和成功的理念。以及優秀形象和個人內在潛力為成功帶來的機遇,並為國際金融公司提供諮詢服務。在中國,英格麗任天津大學管理學院客座教授。英格麗曾就學於世界著名的英國星相學研究院,研究心理星相學、心理學、星相與預測、古代心靈鍊金術等,是星相學研究院裡惟一的中國人。
英格麗·張將為中國讀者奉獻個人發展的系列叢書,從形象設計、心理學、星相學、情感商數、靈魂商數等獨特的角度尋求成功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媒體評論

這本書幫助你在外表上於少像我屬於的那個階層應該像的人。
——《中國企業家》
這是一本關於職業人員如何懂得修理好個人邊幅的有用之書。
——《時尚》
在這個世界上,像有兩個選擇:要么不修邊幅,自由自在,同時也別想出人頭地,要么就看這本書。
——《文匯讀者周報》
形象設計——成功的必要修煉!她揭示了為什麼要注重形象設計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自己的成功形象。
——《文匯讀書周報》
這是一本啟迪成功的智慧書,是幫助白領們打開成功金門的一把鑰匙。
——《中國報刊博覽》

目錄

序言
前言
你能夠回答這些問題嗎?
氣質篇
第1節 看起來就得像個成功者
第2節 沒有自信就別想成功
第3節 當你的成就還不能和比爾·蓋茨相比
第4節 這是一個兩分鐘的世界
第5節 人人想看起來像中上層社會的人
第6節 你對我熱情,我就喜歡你
服飾篇
第7節 不修邊幅的人在社會上是沒有影響的
第8節 服裝最大的功能
第9節 不要讓太太包裝你
第10節 領帶——男人的自我宣言
第11節 永遠不要把錢交給穿著破皮鞋的人
第12節 去掉西裝和領帶後,董事會的競爭並沒有停止
第13節 手錶,腰帶等佩飾物
第14節 魔鬼藏在細節中
第15節 女人穿著不當保證她一定失敗
溝通篇
第16節 你刺耳的聲音讓我頭痛
第17節 你只要一張口,我就能了解你
第18節 不要讓你的舌頭超越你的思想
第19節 公眾講話
第20節 電話中“聽”出了人的形象
第21節 你喜歡我,我就喜歡你
身體語言篇
第22節 這五秒鐘意味著經濟效益
第23節 像億億萬富翁那樣走步
第24節 我的笑容價值百萬美金
第25節 眼睛如同我的舌頭一樣能表達
第26節 不要光看他的外表
第27節 面隨心變
禮儀篇
第28節 你在品味食物別人也在品味你
第29節 附庸風雅,似裝貴族
第30節 不守時的人不可信
第31節 人們期望大人物者是生機勃勃的
第32節 三代才能培養出藝術家
第33節 十三億人民在關注著你
尾聲篇
第34節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第35節 讓我們來維護中國人的國際形象
第36節 誠信——你的形象價值百萬之資本
自我問答筆記——自我提升形象的180個問題

前言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的祖父斯蒂文告訴我:中國將成為世界之強。因為,中國人不會忘記他們是誰,他們不會放棄自己的文化,但是,他們會吸取別的文化的精華,這種文化的結合正是他們的強大之處。許多年之後,我優秀的學生英格麗讓我理解了祖父的智言。
作為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教授,我的研究及教學著重於架起技術領域與非技術領域的橋樑。我看到了技術是如何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為那些具有高度才華的人打開機遇的大門,而又是如何束縛那些漫不經心的人的發展。他們或者用僵化、教條的方式思維和實踐,或者太自大、太愚昧,以致無法看到成功的原則並不在於技術。成功是一項如此龐大而又複雜的人生工程,它需要一定的原理和規則,如果我們不精心設計規劃,這個工程就不能如願地實現。
我在為國際跨國公司做諮詢時,體驗到古哲學家泰勒斯所言:“成功最快樂。”那些成功的國際巨頭創立了豐厚的人生。他們有著高度的自尊、樂觀而進取的積極態度、成熟的人生觀。他們向我證明了我的工作的意義,僅僅掌握技術不是成功的金鑰匙。在成功的每一個台階上,都包含著理性的修煉、自我成長的哲學、在現實社會中的處世原則、對人性心理的理解、靈活而多維的思維方式以及高瞻遠矚的雄偉氣魄。這些正是那些來自科學技術領域的人所缺少的,因而導致許多有才能的人不能走向領導階層。
英格麗把這些成功所必需的非技術原則帶給那些遙望成功的人。一個與你們出生在一個國土,在西方接受過科學、社會科學、心理學、藝術等方面教育的人,她是一個不知疲倦地追求和開拓國際化的人。在作為一個學生時,她就展示出驚人的能力,她把東西方的思想、文化結合為一體,所產生的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新思想比它們各自獨為一體時更加有智慧、更讓人視野開闊。我仿佛在等待著這位來自中國的特殊學生來幫助我理解祖父的智慧,讓我深深地愛上了這個歷史悠久、強大的國家。正如我十年前期望的一樣,她終究會從一個技術人才成為一個西方理念和文化精華的傳播者、一個幫助規劃成功生活的設計師。她在這個時代是連線東西方文化的橋樑之一。
中國展現給世界一個前所未有的面貌,在世界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是一個發達的強國,一個WTO的成員。這樣的機遇帶來挑戰,作為一個深懷中國情結的外國人,我渴望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展現給世界最優秀的中國的形象,因為,全世界都在注視著中國。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的影響和作用,世界對中國人有著美好的期望。在海外14年之後,英格麗重返故土,把她豐富的經驗和有實踐意義的知識向中國傳播,這也許是中國加入WTO後,那些進行國際商務、政治、文化交流的人所需要做的。
除非你已經準備好啟成功之程,否則這本書將無法指導你。今天世界的發展縮小了人們交流的距離,擴大了生活的空間。越來越多的機會可以改變人們生活的軌跡,你如何抓住來臨的機會?如何告訴別人你正是他們所需要的人?你需要了解是什麼造就了那些成功者和領導者,你需要擺脫那些妨礙你成功的習性。也許在你出生之際,天體的行星已經注定你有巨大的潛力,但是別人又如何知道呢?你需要教給別人如何了解你:“我不但有技術、有知識,我還有領導力,我懂得國際商業社會的規則,我能讓你的公司更有發展。”
英格麗曾經是我的學生,但是今天她的教授卻已成為她的學生,她已經成為一個有智慧的老師,她把那些看似簡單但又不廣為人知的成功的原則和知識包納在這本書中,我希望中國的讀者能成為她的書的受益者。
祝願中國讀者都達到自己的目標。
語諾曼·鮑爾2003年2月20日於加拿大滑鐵盧大學

精彩書摘

第一節 看起來就得像個成功者
英國反對黨領袖伊恩·鄧肯·史密斯在2002年9月接受BBC電視台記者採訪。他面色茫然、靦腆、毫無生機,他用有氣無力的、平乏的語調攻擊了托尼·布萊爾首相及其政黨的政策。記者問道:“你認為自己能出任下一屆首相嗎?”他猶豫了一下,目光下垂,語氣不堅定地說:“是的,我可以,但我需要努力爭取。”幾分鐘之後,電視台出現不滿意的觀眾的電子郵件及電話錄音:“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成為首相,讓我們如何相信他可以做我們的首相?”“他看起來根本就不像個英國首相!”“難道保守黨再找不到別人做領導者嗎?”
這是英國反對黨在認為前領袖威廉姆·休不能展示給英國選民一個良好的形象後,在2001年新換的領袖。前領袖威廉姆被英國人戲稱為“小老頭”,他只有四十多歲,卻像個走入暮年的老人,神色、語氣缺乏朝氣和自信,這位新換的領袖和威廉姆如同孿生兄弟。再看看勞動黨領袖、英俊的托尼·布萊爾,總是滿面春風地帶著笑容,走路和說話渾身都散發著朝氣和熱情,他看起來就能夠鼓舞他人,看起來就像個出色的領袖。也難怪很多英國選民雖然不支持勞動黨的政策,卻投給了托尼·布萊爾一票,至少從領袖的外在魅力上托尼還值得這一票。一位英國朋友說:“保守黨的領袖讓我對這個黨已經失望,他們這兩屆的領袖看起來就不像能成為首相的人。”英格麗的一位英國朋友甚至激進地宣稱:“除非保守黨能夠找出一個長著頭髮的領袖,否則他們永遠只能夠坐在反對黨的座位上!”由於競選人“看起來不像個領袖”,讓保守黨一次次失去了駐守唐寧街的機會。
對於經常出現在媒體上的政治家來說,他們的形象對於選票的影響能夠千百次地證明“看起來就像個成功的人”的重要性。政治家們只有經得起千千萬萬個選民的百般挑剔才能夠走向自己的成功大道。因此,“看起來像個領袖”對於政治家們來說,是獲取選民信任的第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正是“看起來像個領袖”的魅力,使里根、柯林頓、甘迺迪、席哈克、柴契爾夫人等人滿足了選民對領袖形象的要求而連任。傑出的政治家都深刻地認識到“看起來像個領袖”在選民中的重要影響,都雇有形象設計師及溝通交流專家、社會心理學家為他們塑造一個能表現自己最佳形象的模式,對自身影響形象的任何一個因素,包括對服飾、髮式、聲音、手勢、姿勢、表情等都精心地設計。
在西方政治家競選時,競選人的幕後策劃班子裡四個最不能夠缺少的專業人才之一就是形象設計師。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讓競選人看起來就像是個能夠勝任領袖職位的人。如果看起來不像個領袖,無論你的政治觀點多么深入人心,也會失去很多追求“魅力領導人”的選民。這樣的例子在西方的商業界也數不勝數。因為他們深刻理解“看起來像個成功者”的形象對事業的促進作用。成功者如果忽略了對自己外在形象的維護,看起來不像個成功的人,是難以得到別人的尊重的。在這一點上,深受英國人影響的香港人“深明大義”,越是成功的人,越注意自己的社會形象。李嘉誠之子李澤楷的公司里有四個副總裁專門負責公司形象和他的個人形象。什麼場合穿什麼服裝,表現什麼樣的風格,都有專門的班子為其策劃。
1980年與里根競選總統的杜卡基斯,這個祖先是希臘籍的小個子民主黨領袖,無論外表還是聲音,無論演講還是表演,在英俊、高大、富有感召魅力的里根的襯托下,越發顯得“不像個領袖”,因而落選。而演員出身的里根用自己的微笑、聲音、手勢、服裝及高超的演技,表現出一個具有迷人魅力的領袖形象,從而掩蓋了他在知識和智力上的不足。
1960年尼克森與甘迺迪之爭中,老牌政治家尼克森似乎在資歷上占有絕對的優勢,但是卻忽略了對自己外表的包裝。以至於貴族家庭出身的甘迺迪評價他:“這傢伙真沒有品位!”受到家族的影響,甘迺迪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外在優勢獲取選民的信任。在他與尼克森的電視辯論上,年輕、英俊、風流倜儻的甘迺迪渾身散發著領袖的魅力,看起來堅定、自信、沉著,不僅能夠主宰美國的政壇,而且能平衡世界的局面。在電視節目中的一個握手動作上,就使得一位政治評論家宣稱“甘迺迪已經獲勝”。當他提出“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問一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的口號時,激起美國人民上下一片的愛國熱潮。他是美國人理想的領袖形象。幾十年過去了,他的形象一直讓人難以忘懷,是世界領袖的標準形象。柯林頓就是受到甘迺迪的影響,從小立志從政,他以甘迺迪為榜樣,終於成為美國總統。在柯林頓的身上,正反兩面,都有甘迺迪的影子。儘管他是美國歷史上醜聞最多的總統,但是他在每一次事件中都能夠安然過關,人們一次次由於他富有魅力的形象而原諒他的不檢點。相比之下,尼克森一次水門事件就被迫離開了白宮。
柯林頓的夫人希拉蕊,在柯林頓當選之前,曾是女權運動者。她的服裝無意識中就展示了女權運動者的形象,她戴著學究式的黑色寬邊眼鏡,穿著具有女權主義形象的大格子西服。這種形象違背了美國人心目中高貴、優雅、母性的第一夫人的形象,曾一度影響了柯林頓的選票。新的形象設計班子順應美國人民的心理,用充滿女性韻味的色彩時裝代替了男性化的、乏味的女權主義服飾,為她設計了時尚的髮式;用隱形眼鏡換掉了迂腐的、學究式的黑邊眼鏡;用溫和改良主義的言辭代替了激進、偏激的語言。希拉蕊的新形象接近了美國選民對於第一夫人的期望,她展示出的既有女性魅力又有女性的獨立、強大和智慧的第一夫人的形象為柯林頓的政治形象增添了不可磨滅的光彩。英格麗的一位美國朋友由於對希拉蕊的喜愛而把選票投給了柯林頓。世界上的成功者及領導者努力在外表上塑造“像個領袖”的例子數不勝數。
什麼才是成功者或魅力領袖的形象呢?倫敦商學院的著名行為心理學家尼克森教授說:“人們用三個概念描述成功的領導者——性格、能力、形象。”因為“社會上的人在自己的大腦意識層已為成功者設立了模式”,而“現在的管理界有意迴避對領導的外形研究,是不符合現代管理思想的”。他形容人們期望“領袖有著傑出的優勢,他高大、有魅力、有漂亮迷人的音質、有自信的手勢、能充分利用身體語言進行溝通和交流”。在心理學家對成功的領導者的調查中,人們普遍認為成功的領導者“看起來就像領導人”。領導者還要具備“聰明、口才流暢、志向遠大、勤奮、言行一致、果斷的優勢”。
西方心理學家們對魅力領導人和成功者的研究結果,為追求做領導的人提供了豐富的參考價值,幫助無數嚮往成功的人少走了多少彎路,節省了多少時間!“看起來就像個成功者”對於追求成功的人而言更加重要,在外形上接近成功者是自己在思想和行動上走向成功的最關鍵一步。因為在人們的意識中,具備這種成功形象的人大都是已經成功的人,因此,“看起來像個成功者”能夠讓你:(1)感受成功者的自信;(2)激勵自己走向成功,像成功者那樣舉止、行為;(3)被人們首先認可是具有潛力的成功者,因而,當成功的機會到來時,你就是成功者!
西方有句名言:“你可以先裝扮成‘那個樣子’,直到你成為‘那個樣子’。”“看起來像個成功者和領導者”在你的事業中會為你敞開幸運的大門,讓你脫穎而出。民主選舉時,由於你“像個領導”,人們會投你一票;提拔領導時,由於你“像個領袖”,你會被領導和民眾接受;對外進行商務交往,由於你“像個成功的人”,人們願意相信你的公司也是成功的,因而願意與你的公司進行交易。
而追求成功的人如果只注重培養能力,而忽略了對形象的塑造,必定影響其成功的速度。最近剛被提拔為主任經理的班傑明·王深有體會。班傑明是個雄心勃勃的人,但是,在進入德意志銀行之前,他多年得不到提拔。在進入德意志銀行三年以後,他接受了形象設計師的忠告,積極地處處以領導者的形象和姿態來要求自己,他最大的愛好是模仿英國首相布萊爾和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無論是外觀還是言辭,無論是表情還是動作,他都以這些世界領袖為標準。三年以來,步步高升的班傑明,終於坐在了自己前老闆的椅子上。班傑明總結自己的經驗:像領導那樣思考,像領導那樣舉止,像領導那樣說話,那么,你就是領導。
一位東北製藥業的老總,在20世紀70年代末上大學時,就有著強烈的“領導意識”。他認為偉人具有散發著魅力的外形和舉止,他開始模仿我國某偉人的舉止和儀態,通過練習腹腔發聲,他把自己原本並沒有權威感的脆弱音質改為具有磁性魅力的渾厚的男低音。在1995年他又有了國際領導人的新意識,他請了形象設計師,為自己設計具有國際標準的世界巨商的形象。他完全接受國際化的商業形象理念,無論是西裝還是休閒服,他只穿能夠襯托一個領導宏偉氣派的高質量、有品位的服裝,他還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如今,無論在外觀、口音、思想意識上,他都更像一位來自華爾街的金融家。
英格麗建議:
(1)像領導那樣思維,多讀有關成功人物的傳記。
(2)像領袖那樣穿著,建立精緻的衣櫃,只穿高質量和給你增加權威感的服裝。
(3)像領袖那樣舉止,改變你的身體語言,包括走路、坐立的姿勢。
(4)像領袖那樣講話,默記“我是個領導,我是個成功者”,說話辦事要像個領導者。
(5)像領袖那樣處世,學會讓別人喜歡你、尊敬你、擁護你。
(6)尋求“領袖魅力”諮詢師的幫助,設計“領袖魅力自我發展計畫”。
第2節 沒有自信就別想成功
亨利·於畢業於紐約大學並取得了數學博士學位。然而,名牌大學的博士學位卻沒有給他內在的信心。在歷經了多次找工作失敗的挫折後,亨利躲在博士後的位置上,一做就是五年。然而,亨利心中清楚地知道:“博士後就是失業的代名詞!”他的自信和自尊已經低到了極點。天賜良機終於到來了,在20世紀90年代初,華爾街及西方金融界為數學、物理等基礎科學的才子們敞開大門,大批的天才數學家、物理學家紛紛擁進華爾街,在數量分析領域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從此擺脫了越走越窄的“博士後”道路。受到激勵的亨利決定改變博士後清貧的生活,想要擠入華爾街。
亨利滿天下撒網,他把自己的簡歷送往任何需要“博士”學位數量分析員的銀行,幸運的亨利被召見面試50次,有時一個銀行有兩三個部門約見他。然而,他面試50次,失敗了50次。第51次,瀕臨絕望的亨利把希望放在了獵頭公司。他出色的簡歷和幾頁紙才能全部列滿的所發表的文章,讓獵頭凱文格外興奮。亨利很快被凱文召去面談,他坐在凱文面前,充滿焦慮,忐忑不安地等待著凱文發問。
凱文問他:“你為什麼從中國到美國留學?”
亨利靦腆地說:“是由於他們給了我獎學金。”
凱文追問:“你為什麼能得到獎學金?”
亨利有些不安地回答:“大概是因為我幸運。”
“不!”凱文堅決地糾正他說,“是因為你超人的智商及傑出的成績,你是中國出色的年輕數學家,美國只把獎學金給予最優秀的外國人才。亨利,你要記住,你的簡歷能把你帶到任何銀行面試,但勝利地通過面試,你只需要有兩個字——自信。你有兩個星期的準備時間,讓自己至少看起來像個自信的人。”兩星期後,亨利被凱文送到了花旗銀行進行第51次面試,這一次面試徹底結束了他長達五年的清貧的博士後生活。
亨利感嘆地回憶:“那是一次人生的轉折點。‘人精子’凱文一眼看出了我失敗50次的原因。在兩個星期內我如同瘋子一般對著鏡子告誡自己:‘我自信,因為我是中國優秀的數學家;我自信,因為我有能力!’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未來的成功者,我對著鏡子練習挺胸、抬頭、目光對視,我大聲而又堅定不移地講話。這時我才突然發現自己居然彎腰低頭、謙卑地走了這么多年!”今天,自信的亨利任某日本銀行全球市場的主任經理,處理上億美元的交易額。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個信念。西方領導學家及心理學家在對魅力領導人的研究中發現,把這些領導人與普通人區分開的第一個特徵就是自信。《華爾街日報》上一份研究企業家品質的文章認為,“成功的企業家都有感人至深的自信”。心理學家丹尼斯·華特利在《成功心理》一書中也曾寫道:“成功者具有實現自我價值的堅定信念。”麥肯錫公司在對大量的成功企業家進行研究後發現,他們“都具有一般人所沒有的自信心”,“他們的自信表現不會像其他人一樣被失敗的心理摧垮”。世界上偉大的創造性天才們都充滿了自信。這種自信是一個成功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怎能讓別人相信呢?
自信是一種認識和態度,也通過人的風格來表現。美國形象設計大師鮑爾說:“成功男人的風格反映在外表,而優雅來自內在,它是你的自信及對自己的滿意,它通過你的外表、舉止、微笑展示。”自信並不一定是天生具有的,它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而產生。如果你在生活中認真觀察,你會發現這種自信是有感染力的。心理學家發現,外向的性格和自信是吸引和保持朋友的重要原因。由於自信,朋友和同事願意跟隨著你,上司也會對自信的人高看一眼。因為自信的氣勢,讓別人相信你能把任何事都變成現實。然而自信卻不一定需要用語言來表達,它通過你的神態、語氣、姿勢、儀態等等,無聲無息地、由里向外地散發著魅力。這種魅力的力量,不是外表的偽裝,而是發自內心地對自己的信任以及對生活的信任。自信的人首先忠誠於自己的信念,這種信念融入你的言行、舉止,讓你的舉手投足都在輔助你的語言所表達的信息,因而讓人們相信你的能力和人格。
無論是追隨者還是領導者都渴望那種有能力、有信念、又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追隨者和部下希望領導班子能實現他們夢寐以求的目標,只要你展示堅定不移的態度,你的自信就能感染他們,他們就會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而緊緊地追隨著你,你的自信和氣勢能夠讓他們相信:“我能夠為你們創造奇蹟!”領導者和上司也相信那些有信念、自信的人。只要你自己堅定不移地相信你提出的一切目標,就會讓上司相信你能幫助他實現目標。缺乏自信的人不易於讓人信任,沒有一個人願意讓一個缺乏自信的人承擔重任,他們給人一種“扶不起來的阿斗”的印象,也正是缺乏自信造就了現實中無數的“阿斗”。
心理學家在對學生的統計中發現,在IQ(智商)相同的情況下,自信的學生在學校的成績高於不自信的學生。心理學家在解釋“為什麼一樣的天才,有人成功,有人卻不成功”時指出:“不成功者的自我認識低,因而易受外界影響。尤其是在外界的消極影響之下,他們會產生高度的焦慮,因而表現不佳,而且,自我激勵不足。”因而,西方心理學家認為成功的人能夠“積極地自我認識(自信),這是取得成就的驅動力之一,也是高度才智的潛力”。自信是成功者開拓的武器,韋爾奇稱之為“戰勝困難的惟一武器”。無數的案例證明自信能夠創造奇蹟。在1960年尼克森和甘迺迪的電視辯論中,陰鬱的尼克森沒有展示出美國人渴望的總統的自信,而毫無政績的甘迺迪在最後與尼克森握手的一刻,自信地把尼克森的手壓在自己的手掌下,他的這種超級自信滿足了美國選民對於總統的神話般力量的渴望。
更重要的是,心理學家發現自信也是衡量一個人幸福值的標準之一,自信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心理學家丹尼斯·威特利認為:“多數成功者相信自己的價值,健康的自信是通往巨大成就和幸福的大門,或許這比其他的品質顯得更重要。”然而,大部分的人並不具備這種自信。在美國里維斯公司1996年對522人的隨機抽樣調查中,他們發現,人們對服裝效果的第一要求是能讓他們表現得更自信(60%),而對服裝效果的最後要求才是“看起來漂亮”(6%)。可見自信的魅力是人人渴望的,但是也是大多數人所不具備的。
不過,缺乏自信的表現不一定都是謙卑,另一種自我認識低、缺乏自信的表現卻是自傲。許多人誤以為自信表現過頭是自傲,然而事實上卻不是這樣。自信是在客觀、積極認識自我上產生的,而自傲卻是在主觀上錯誤地認識自己,自傲的人並不一定自信。很多自傲的人,恰恰是由於缺乏對自己的滿意,積極渴望用另一種極端的方式——“自傲”來掩蓋自己內在的虛弱。自信的人,充分理解自己的價值,有堅定的自我信念。自信的人不但有高度的自尊,他們更加尊重別人,他們還有一個人最應該具有的內在的安全感和保障感,內在的力量源泉使得他們不需外界的襯托和比較就能找到自我。而自傲的人缺乏這種能力,他們有著讓人詫異的向外發散的單向思維方式,由於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他們需要在外界尋找支撐自己虛弱的內在世界的力量,他們往往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生存,需要極端地突出自我、誇大自我,在誇大別人的劣勢中才能找到對自我的滿意和信念。遺憾的是,他們從不會從自己的內心世界尋找問題的癥結,而把自己的失落都推給了社會制度或者是人際關係。他們怎么能夠成功呢?
我們不難從觀察失敗者中受到啟發,一大批“懷才不遇”的人們,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事業在一潭死水中停滯呢?他們或者是盲目地、毫無根據地吹噓自己,把自己的失敗都歸於外界不能夠認識到他們的天才,仿佛只要他們占據一個權威的位置,就能夠創造世界的奇蹟;或者是不斷地對那些成功的“無才無德”的“幸運兒”進行貶低。“自傲”是低情感商數的表現之一,偏執的自傲者表現得幼稚、激進、缺乏理性、狂妄、玩世不恭,他們的兒童心態和飢餓般地尋求自我的不理性表現,讓他們無法和諧、美滿地處理人際關係,因而常常造成自己“四面楚歌”,而成為“孤家寡人”。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