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愛》

《你可以,愛》

《你可以,愛》一書由世界著名的佛教大師、宗教界精神領袖、偉大的心靈導師、當今社會最具宗教影響力的僧人之一一行禪師著作,在該書中禪師以正念、頂禮、說愛語、觀想等方式來修行四無量心,詳細且實用的步驟,可以當下運用,進而開發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你可以,愛你可以,愛
世界第一禪宗大德一行禪師,與張德芬梁文道奧普拉一起聆聽一行禪師的入世佛法
一行禪師的最佳幸福配方
修習慈悲喜舍,破迷開悟人生,幸福就在此時此地
世界最感人的生活啟示錄
唯有真愛,才有幸福,真正的愛可以療愈一切身心的疾苦。
慈是予樂,悲是抜苦,智慧則是徹悟人生的真相。
讓一行禪師幫我們解開心鎖,撫慰每一個隱隱作痛的傷口,真正明白活於當下的意義。

內容簡介

想要在生活中獲得快樂和自在,不能夠沒有愛,愛是一切幸福的門檻,也是幸福大道上的鋪路石。但是要學會愛,不是件容易的事,還好,我們有了一行禪師。
一行禪師以他慣有的溫柔力量,用經驗和故事告訴我們,佛法中所提出的“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教法,是通往愛的最佳捷徑。
禪師以正念、頂禮、說愛語、觀想等方式來修行四無量心,詳細且實用的步驟,可以當下運用,進而開發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真正的愛能理解他人,幫助他人;能接納完美與不完美,並?強大的內心力量,可以不執著;真愛甚至可以療愈一切身心的疾苦。

作者簡介

一行禪師一行禪師
一行禪師世界著名的佛教大師、宗教界精神領袖、偉大的心靈導師、當今社會最具宗教影響力的僧人之一,以禪師、詩人、人道主義者聞名。1926年出生於越南,16歲出家,後創立青年社會服務學校、萬行佛教學院和TiepHien接現團體。1982年在法國西南部建立“梅村”(PlumVillage)禪修道場,推廣正念的禪修並幫助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及兒童,畢生宣揚非暴力的和平理念與正念生活之道。1967年,被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一行禪師通曉越、英、法及中文,著作達100多種,身兼詩人、作家與學者,除了佛學淪述外,還有詩集、小說、戲劇、傳記等。他對佛法的獨特領悟和詩意表達,使人們得以了解佛法,掌握淨化身體和解脫心靈的藝術。他的書關注人類的存在狀況,關注人類心靈的苦難與療救,加之他對佛法的深刻體驗和深入淺出的詩意表達,其著作被翻譯成40多個國家的文字,在歐美暢銷書排行榜中曾多次進入前十名,長期暢銷不衰,創造了出版史上的奇蹟。代表作有:《與生命相約》《活得安詳》、《你可以,愛》、《體味和平》《一心走路》等。

媒體評論

我覺得奧修、克里希那穆提、一行禪師的書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張德芬(心靈暢銷書作家)
一行禪師是當今佛教界的龍象,是詩人,是禪師,是和平運動者,是著作等身的名作家。讀他的書,就好像在聽一位鄰居長者敘說心事,沒有說教,沒有責備,只有關懷,只有鼓勵。——鄭振煌(著名佛教學者)
當我在曼哈頓遇見一行禪師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寧靜,這位禪宗大師的身邊似乎縈繞著一種深深的祥和氣息。——奧普拉(Oprah,美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一行禪師特彆強調修行人要安住當下,提起正念,強調要在日常生活一切時一切處去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覺照能力,這種提法真正把握了禪的精髓,與我們所提出的生活禪在本質上不謀而合。——淨慧長老

精彩摘要

你可以,愛你可以,愛
慈、悲、喜、舍:真愛的四個層面
佛陀對愛的教誨豐富而深刻。想要一天24小時生活在愛的境界中是可能的。一舉一動、揚眉瞬目、起心動念、一言一語都可以充盈著愛。
佛陀時代,婆羅門教信徒祈禱死後能夠升到天堂,與婆羅門——宇宙之神,共享永生。有一天,一名婆羅門教男子問佛陀:“我要怎樣才能確定在我死後,能與婆羅門同在?”
佛陀回答:“婆羅門是愛之源,想與婆羅門同在,你就要實踐四梵住(Brahmaviharas)——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和舍無量。”梵,即是Brahma,意思是梵天,亦解作崇高、清淨。住(Vihara)的意思是住所或宅第,梵住的意思是梵天?住處。
通常我們把四梵住也叫做四無量心。如果你能實踐它們,它們就會在你心中每天不斷地成長,直到能擁抱這世界。你會變得更快樂,圍繞在你周遭的人也會變得更快樂。
四無量心所包含的四個真愛元素分別是:Maitri——慈,願能給予別人幸福快樂;Karuna——悲,願能幫助止息別人的痛苦;Mudita——喜,願能將喜悅送給周圍的人,因為他們的幸福快樂而感到喜悅;Upeksha——舍,願能不存分別心地接納一切。當你愛時,是因為眾生需要你的愛,而不是因為他是你的家人?國家或宗教里的人。當到達這種境界時,你就是在實踐真愛。
當你能安住於這些元素,你就是活在宇宙中最美麗、最和平、最喜悅的境界。要是有人問你的地址,你可以回答:“梵住。”也就是說,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有些五星級的飯店要超過2000美元一個晚上,但梵住提供更多的快樂,這是五千星級的飯店,一個我們可以學著去愛和被愛的地方。
佛陀尊重人們實踐自己信仰的渴望,所以,他用能夠鼓舞這名婆羅門教男子的話來回答。如果你喜歡靜坐,那你就修行靜坐。如果你喜歡行禪,那你就修行行禪。要緊的是,要能保留你的猶太教、基督教或伊斯蘭教的根。這是延續佛陀精神的方法。如果你切斷你的根,你不會幸福。
公元2世紀的佛學家龍樹說:行慈無量,熄眾生心中的憤怒。行悲無量,熄眾生心中一切憂鬱和焦慮。行喜無量,熄眾生心中的悲傷和無歡。行舍無量,熄眾生心中的仇恨、厭惡和執著。
若是我們學會修行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和舍無量,我們就會知道如何療愈由憤怒、憂鬱、不安全感、悲傷、仇恨、寂寞和不健康的執著所帶來的疾病。在《增支部經》里,佛陀教導:“憤怒心起時,比丘不妨對帶來憤怒的那人,行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和舍無量的禪觀。”
那么四梵住能夠了結苦難和苦惱嗎?佛陀相信是可以的。有一次佛陀對他喜愛的侍者阿難尊者說:“將這四無量心教給年輕比丘,他們將會感到安全、堅強和喜悅,身心無苦惱。終其一生,有能力行純淨的比丘道。”又有一次,佛陀的弟子拜訪鄰近一個教派,那裡的出家人問:“我們聽說令師尊釋迦教導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我們的導師也是這樣教,這中間有什麼不一樣?”
佛陀的弟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回去後,佛陀告訴他們:“行四無量心,又行七覺支、四聖諦及八正道者,可深得開悟。”慈悲喜舍是覺者的本性,也是真愛的四層面,存在我們心中、每個人心中和每件事中。
……

目錄

你可以,愛你可以,愛
一行中文版序一行禪師:讓真愛在內心生長
推薦序鄭振煌:諦觀真愛
第一章 唯有真愛,才有幸福
 真愛的四個層面:慈、悲、喜、舍
 慈(maitri):熄滅憤怒與無名
 悲(karuna):熄滅憂鬱與焦慮
 喜(mudita):熄滅悲傷與無歡
 舍(upeksha):熄滅執著與仇恨
第二章 喚醒匿居心底的愛之源
 慈悲:最高貴的生活方式
 聲與光無孔不入:我們的愛也需如此
 慈悲之心:集天上繁星之光,仍不如月光皎潔
第三章 愛自己
 慈觀五步:色、受、想、行、識
 沒有人比自己更親密:“願我安詳,不受傷害”
 無時不修、無地不行:
 心胸一開,痛苦便會隨之而去
 除去唯一的敵人:湮滅憤怒的種子
 克服六大煩惱
 憤怒、恐懼、憂慮、欲望、貪婪、無明
第四章 以理解之鑰打開愛之門
你可以,愛你可以,愛

 理解與愛之眼:兩種人,兩種愛
 照射正念的光芒:一瞥一眸的寧靜與喜悅
 禪觀何人?啟於恨,止於愛
 灌溉美好的種子:清除心中的毒素
 痛苦的源頭?在別處:憤怒啊,我的老朋友
 五種情況燃起怒火:終生與幸福絕緣
 與一切合而為一:轉化那些傷口
第五章 今晨,我要將微笑帶給誰
 喜悅之心:願一切眾生以禪悅為食
 做自己的島嶼:依止自己,幸福自在
 舍的真諦:誰為你卸下痛苦
 活得清新:不做落單的鳥兒
 活得堅實:心不穩定,事事難成
 活得自在:為所當為,不執一切
 執著之愛:危險而悲傷的人生
第六章 真愛
 愛是什麼:百分之百的情,百分之百的義
 每一句話都可製造奇蹟:“親愛的,我在這兒陪你”
 真愛沒有所謂的面子:“親愛的,請幫幫我”
 回到內心的家:在當下陪伴自己
第七章 諦聽和愛語
 以諦觀來引導溝通:一個傾訴,另一個聆聽
 最短的路,總是最直接的那條:
 最好的溝通就是最直接的溝通
 用心香溝通,仙女走出畫中:
 通往另一顆心靈的橋樑
 創造愛的環境:保護好你生命中的安琪娜
 接觸大地:我們都是生命之流的一部分
 專心諦聽,只說愛語:
 重建和平、快樂、溝通的能力
第八章 與正念共處
 觀想初戀:繼續雕塑你的生命
 心結:心中有花朵也有垃圾
 身心一體:侵犯身體,就是侵犯心靈
 精、氣、神三能量:生命燃燒的過程
 觀照愛的本性:不受孤獨的愚弄
 真如:接納對方的本來面目
 五項覺知:理解是愛的基礎
 真愛的訊息:幸福,不是單獨一個人的事
 安住於一刻:每一刻都是幸福的好機會
第九章 口袋中的玫瑰
 萬般諸愛的淵源:少了她就少了全宇宙
 最美的禮物:照耀你一生的光輝
 遺忘的損失:莫忘這朵康乃馨
第十章 新生
 我?還能愛誰:伸開雙臂去擁抱
 一切過錯源於心:轉化痛苦獲新生
 新生的儀式:愛語與聆聽
 擁抱禪:如花似地綻放
 和平條約:與痛苦、憤怒和解
第十一章 五項正念修習
 五項正念:覺知痛苦,培育真愛
 愛的修行:我們需要信仰某些東西
第十二章 共修的力量
 尋覓、製造美善的喜悅:掙脫慾念之網
 唯有當下:神的國度就在此時此地
 誰人才能帶來安穩?皈依自身的島嶼
 每個人都會跌倒受傷:阻斷憤怒的傷害
 過去、未來與當下:每一分鐘都能重新開始
 支持與慰藉的源泉:沒有朋友,你能走多遠
 不要害怕去愛:成為他人的美好元素
第十三章 接觸大地,回歸智慧的根源
 相即:如果我不存在,佛陀也不存在
 與大地融合:愛,是怎樣的一個奇蹟啊
 失根的樹:找回療愈的能量
 延續悲傷或美善:
 你笑,他們也笑;你哭,他們也哭
 照片中深藏的記憶:為他點上這炷香
 佛陀也有根:血緣與心靈的歸宿
 每一片麵包後面的歷史:感謝滋養你的土地
 與所愛的人同在:我最深的希望無非是你們幸福
 接受慈悲的花?:愛敵如愛己
 輪迴的延綿:沒有根,就沒有幸福
第十四章 三頂禮,融入生命之流
 第一項頂禮:不眠的河流
 接納完美與不完美:愛是一段學習,一項修行
 第二項頂禮:與自然融為一體
 我從不孤單:請以我的真實之名呼喚我
 第三項頂禮:認識無邊無涯的自己
 我相:無生既無滅
 深刻地活在當下:愉快的旅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