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有暴風雪》[文學作品]

《今夜有暴風雪》[文學作品]
《今夜有暴風雪》[文學作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今夜有暴風雪》是梁曉聲著的中篇小說,獲全國優秀小說獎。作品在粗獷、濃烈、嚴峻的氣氛里,通過對知青生活、命運、成長、鬥爭的具體描繪,刻畫了曹鐵強、劉邁克、裴曉雲等令人肅然起敬的知青形象,熱情謳歌了他們墾荒戍邊、建設邊疆的生活戰鬥風貌以及崇高的獻身精神。小說以濃重的悲劇色彩,在創作中注入一種剛健雄渾之風,表現動亂年代與艱苦歲月中知識青年們的英雄主義主題。整個作品氣勢雄渾、沉鬱悲壯,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氣息濃郁,被視為“知青小說”里程碑式的作品。1984年獲全國最佳中篇小說獎,是幾十萬北大荒知青生活的一個縮影,曾感動了無數讀者。

基本信息

簡介

《今夜有暴風雪》初版《今夜有暴風雪》初版

《今夜有暴風雪》是梁曉聲著的中篇小說 ,獲全國優秀小說獎。

這部作品在粗獷、濃烈、嚴峻的氣氛里,通過對知青生活、命運、成長、鬥爭的具體描繪,刻畫了曹鐵強、劉邁克、裴曉雲等令人肅然起敬的知青形象,熱情謳歌了他們墾荒戍邊、建設邊疆的生活戰鬥風貌以及崇高的獻身精神。

創作特點

《今夜有暴風雪》以濃重的悲劇色彩,在創作中注入一種剛健雄渾之風,表現動亂年代與艱苦歲月中知識青年們的英雄主義主題。整個作品氣勢雄渾、沉鬱悲壯,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氣息濃郁,被視為“知青小說”里程碑式的作品。1984年獲全國最佳中篇小說獎,是幾十萬北大荒知青生活的一個縮影,曾感動了無數讀者。

作品是第一個從正面描繪知識青年大返城的中篇小說。以濃重的悲劇色彩,在創作中注入一種剛健雄渾之風,表現動亂年代與艱苦歲月中知識青年們的英雄主義主題。小說一開頭就把人們帶到了70年代末知識青年大返城歲月里的北大荒,由面及點,真實地描寫了一種帶著瘋狂氣息的混亂局面。這不僅是知識青年對“左”傾路線指導下的錯誤領導的抗議,而且更是對那動亂年代中他們所受的剝奪、壓抑、摧殘和迫害的抗議。正是由於這種真實的描寫,使梁曉聲成為第一個正面描寫知識青年大返城的人。

然而作者並沒有使作品成為“知識青年返城鬧事”的紀實錄,沒有停滯於對混亂的渲染,而只把知識青年大返城作為背景。更在這個背景之上,執著地敘寫了暴風雪之夜中的曹鐵強、劉邁克、裴曉雲、小瓦匠、匡富春等知識青年中的佼佼者。作者沒有迴避知識青年在心靈和肉體上所受到的摧殘和蹂躪:小瓦匠忍受不了小鐮刀取代機械化這種懲罰式的勞動,發狂地用鐮刀往自己手上砍;裴曉雲因父母的莫須有的罪名,寫血書要求成為一名戰備分隊的戰士也得不到批准……作者也描寫了兵團戰士的業績和創造性的勞動。他特別表現了動亂年代與艱苦環境中知識青年的英雄主義:劉邁克抵制團長馬崇漢那種勒緊皮帶不要外援的“左”的蠻幹,向兵團總部如實反映知識青年餓著肚子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暴風雪之夜,曹鐵強阻止了砸軍務股檔案的行動,組織了撲滅烈火的戰鬥;劉邁克為保護國家財產而英勇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裴曉雲第一次領到槍去站崗,她以神聖的責任感堅守崗位,在暴風雪中以身殉職……作者就是這樣以飽滿的激情和豪放的筆墨,為人們真切地展現了一代知識青年走過的人生歷程。在這裡人們看到,北大荒留給知識青年的絕不僅僅是痛苦和失落,他們恰恰是在與大自然、社會環境的鬥爭中,磨鍊出了一種驚人的毅力。

作者在小說中不只熱情謳歌了知識青年中的精華,而且也對知識青年的種種錯失進行了批判。暴風雪之夜,一個知識青年在混亂中搶劫了銀行,梁曉聲讓劉邁克向這個敗類開了槍,而且“瞄的是後腦勺”。作者塑造了鄭亞茹這個形象,她泄露了團部緊急會議的內容,導致了混亂;裴曉雲的死,甚至劉邁克的死,她都應負最直接的責任。她在北大荒也奮鬥過,她也曾想堅決留在北大荒,但她的這種奮鬥和留下是為了實現一個夢想,在一些年後自己能夠成為兵團的女團政委、女師政委,甚至部長級、大軍區級的兵團總部領導。她和曹鐵強、裴曉雲相比,顯得那么渺小。作者在她身上表現出來的利己主義進行了批判,讓她在告別北大荒時對自己一系列不光彩的表現開始有所醒悟,卻又連半牙缸雪水都沒讓她從北大荒帶走。作者從時代和社會的角度對鄭亞茹性格發展的分析和批判是嚴厲而且是深沉的,而且這種嚴厲和深沉說明了作者生活的反映和評價,少了一些偏頗,多了一些真實,更符合生活本身內在的規律。

知識青年走過的生活道路是複雜的,這是當時那個動亂的時代複雜的社會造成的。梁曉聲以一種複雜的眼光來看待這種複雜的生活,他不迴避這一歷史進程中的苦難和矛盾,不是單純的非愛即恨,不是簡單的肯定和否定。而是歷史地、辨證地分析和評價一代知識青年屯墾戍邊的歷史功過。他不僅寫了絕大多數知識青年的返城,而且還突出地寫了三十九名知識青年堅決留在北大荒;就是對返城的知識青年,他也寫到很多人在離別前等待開歡送會,表達對北大荒由衷的留戀之情。作者在指出這一切是“多么矛盾”的同時,明確地告訴人們:“這是時代的矛盾在一代人身上、思想上和心理上的折射”。梁曉聲透過這紛紜複雜的矛盾,挖掘出了上山下鄉運動中知識青年的本質——熱情、勇敢、富於理想和獻身精神。正是由於作者從探索歷史經驗和人生哲理的角度來進行這種挖掘,所以使他這篇小說表現的主題,較之當時其他知識青年的題材的小說更獨特、更深刻。
梁曉聲不僅真實地描寫了自然環境——北大荒特有的暴風雪,而且也真實地、準確地再現了那一特殊歷史時期的社會環境——“左”傾狂飆席捲神州。小說中盡力地對大自然暴風雪的神秘色彩進行渲染,暴風雪令人恐怖,給人帶來災難,但是通過敘寫人們與它的奮鬥,又能閃現生活的壯美,從而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正是由於環境的嚴酷,才映襯出知識青年奮鬥的光芒。小說中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藝術地統一,成為一種悲劇環境。一代知識青年就是在這樣窘迫環境中苦鬥、犧牲,並成長起來。

內容概要

《今夜有暴風雪》《今夜有暴風雪》

1979 年春節後的東北松嫩平原仍然寒凝大地,一輛長途汽車在公路上行駛著,突然被一隻立在路上的羊攔住,司機跳下車,辨認出是一隻被狼咬傷的羊,已僵死在那裡。跟著跳下車的一位乘客對司機說:“是兵團的羊。”司機愕然地向遠方望去--那裡曾是兵團一個連的住處,如今已如死一般的沉寂。人,都走光了。汽車又繼續向前行駛,路上遇見一隊又一隊返城的知青。嫩江火車站,幾百名知青在等待著列車,他們疲憊的臉上顯出各種各樣的神色和表情。當火車開進站後,知青們像狩獵一隻龐大的野獸一樣,包圍了每一節車廂,擠在車門和視窗。車站的廣播播出:今晚列車晚點受西伯利亞寒流影響,今夜有暴風雪。這是北大荒四十餘萬知青大返城期間的一個夜晚。然而在東北最北邊陲的駝峰上,某師三團工程連戰士裴曉芸,卻第一次在邊境哨位站崗。這個二十五歲的上海姑娘,正為自己終於被批准為戰備分隊的戰士,能扛上槍而興奮、激動著。寒冷的夜晚,陪伴她站崗的是一隻叫“黑豹”的狗。她向山下會議室的方向望去,不禁想到他--連長曹鐵強。全團各連連長、指導員聚集在團部會議室,正開著緊急會議。兵團總部下發了一個緊急檔案:為縮短從兵團到農場體制的過渡時期,要求在三天以內辦理完知青返城的手續,逾期凍結。團長馬崇漢扣壓著檔案,不向連隊傳達,引起參加會議的幹部們的反對……

人物形象

曹鐵強

知識青年中的英雄。他在漫長的艱苦的北大荒生活中,在困難面前不甘沉淪,挺起胸膛,不屈不撓的奮鬥和前進著。暴風雪之夜,他不僅維護了知識青年的利益,同時也維護了國家利益。經過暴風雪的洗禮,他更加成熟,成為一個決心把自己的一生獻給北大荒的強者。“我們付出和喪失了許許多多,可我們得到的,還是比失去的多。比失去的有分量。”他的這種總結的語言,道出了沉甸甸的生活的真諦。

裴曉雲

這個其貌不揚、被人歧視的冷漠的上海姑娘,容易被人看成是個弱者,而實際上她也是個真正的強者:她不被信任,卻對人充滿依賴和真誠;她瘦弱、沉默寡言,但不乏對理想的追求;她渴望得到愛情而並不希望施捨;對北大荒和祖國的高度責任感使她寧願在嚴寒中凍僵,也不離開哨位。“月輝將她的黑色身影,投映在邊疆大地銀白色的底片上,”她的生命在暴風雪中獲得了永生。

劉邁克

這個起初曾令人唾棄的知識青年的“公敵”,他在北大荒嚴峻的勞動生活中,終於逐漸拋棄了個性的種種劣質。在暴風雪之夜,他最終成長為一個為保衛國家財產與歹徒搏鬥而壯烈犧牲的英雄。梁曉聲寫出劉邁克的成長曆程,使人們看到,北大荒嚴肅的勞動和戰鬥生活本身,也給知識青年們提供了健康的思想滋養,使他們受到磨礪。

作品評價

當小說中暴風雪過去,知識青年們即將離開北大荒時,老政委孫國泰激動地說:“我相信,今後在全國各大城市,當社會評論到你們這一代人中最優秀的青年時,會說到這樣一句話:‘他們曾在北大荒生活過!’”這充滿激情的聲音格外具有撼人心的力量,它是人民和歷史對知識青年的評價,是當歷史發展到一個新的時期,作者努力超越一代人自身榮辱沉浮的局限,在一個新的思想高度上對北大荒的知識青年生活進行重新思考和揚棄的結晶,也是小說主題的一種表達。梁曉聲在《今夜有暴風雪》中揭示的主題為一代知識青年從昨天的腳印中發現了人生的瑰寶,找回了險些被否定的拋棄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同時,也能幫助今天、明天以至後天的青年正確地了解歷史,懂得奮鬥的價值。

作品鑑賞

《今夜有暴風雪》《今夜有暴風雪》

作品在廣泛的生活領域和深遠的歷史背景下展現了北大荒一代知青神奇悲壯的命運。

作家的立意是:不管歷史經歷了多么複雜的過程,北大荒的知青還是值得自豪的;儘管他們在那裡經受了艱苦的磨難和許多不公正的待遇,他們身邊甚至充滿了荒唐和謬誤,但他們畢竟成長、成熟了;當他們要離開那裡時,驚愕地發現了自己奉獻北大荒的青春年華,自己豪邁的英雄主義、自己曾對時代肩負的責任。總之,他們那一段歷史中一切寶貴的東西是不該被社會也不該被他們自己忘記的。

作品中的人物多呈現出豪邁的英雄氣質。面對北大荒生產建設的重重困難、大自然的冷酷無情,面對種種人為、來自各方面的邪惡與荒謬,面對知青內部由於人生探索而產生的種種矛盾,知青們表現出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英雄主義氣概。

曹鐵強是老一代墾荒戰士的後代,他有著比別人更強烈的英雄主義和責任感。在對馬崇漢錯誤的鬥爭中,對知青朋友的扶助愛護以及和鄭亞茹的思想衝突中無不滲透了他的英雄氣質。當然,曹鐵強不是完人,在“火併警衛排”中表現出的稚嫩以及病重的父親與事業、責任感之間的矛盾引起的內心衝突,都說明了他的成長有一個過程。

與他相映襯,劉邁克英雄氣質的形成,則經歷了更為曲折的過程。劉邁克最初只是馬崇漢迫害知青的幫凶、一個丑角,以向知青耍威風為榮。後來,馬崇漢要把他“壓價拍賣”,知青們對他或戲弄報復、或真誠幫助,使他從正反兩個方面認識了生活,也認清了自己。在思索與探求中,他和知青們結為“生死之交”,知青團隊精神精神的改造陶冶,使他丟棄了逞英雄的性格劣質,成了真正的英雄主義者。

其他幾個人物,如裴曉芸在哨位上表現出來的犧牲精神,小瓦匠在火場的英勇行為,從不同角度顯示的英雄氣質,都像一支支樂曲匯入了整部作品奏出的英雄主義交響樂

在作品中,作家執拗地追求知青生活現實,並努力實踐典型化的創作原則。作家筆端儘可能觸及北大荒知青生活的現實,使筆下的人物、環境、氛圍具有強烈的現實感。

作品以知青大返城的特定歷史時刻為焦點,收聚十一年知青運動曲折豐富的歷程,裹攜著讀者重新渡過了一次知青生活。在盡力把握作品現實感的時候,作家沒有陷入瑣屑的自然主義,而是努力實踐典型化的創作原則。比如,作家選取了知青大返城這一事件,不僅在於它是敏感的、從未有人涉足的題材,更因為它本身凝聚著深廣的社會生活和強烈的誘人的矛盾衝突。

這一事件在作品中形成的強烈的戲劇性衝突,為人物性格的發展提供了比較典型的情節和環境。八百名知青在暴風雪之夜和團長馬崇漢的衝突,實際上是十一年中廣大知青和左傾錯誤長期對立的總爆發。作家追求豪壯雄奇的審美情趣。作品選取知青大返城的重大歷史事件,不僅需要膽略和氣魄,也需要作者獨有的審美情趣和縱橫捭闔揮灑自如的把握力,讓所有的矛盾衝突在一夜之間得到解決,這就必然使情節進展顯示出迅速、劇烈、明快的藝術效果。

與這一情節特色相吻合,人物的設定也帶有鮮明的對比色彩。整部作品中,知青歷史和返城現實,團部暴風雪般的衝突場面和“六號坐標”上裴曉芸溫馨的回憶,一橫一縱,協調錯落地交織,使作品節奏感在不斷湧起的情節浪潮中得到平衡。通過這些作品,把一代知青的生死歌哭直接投在讀者面前,在對苦難和謬誤的描寫中追求低回冷峻的格調,但又不排斥激昂的吶喊、狂烈的豪情、塗抹雄渾壯闊的畫面、刻畫結實有力的人物,這就猶如在讀者心頭捲起一股蒼莽剛健的雄風,震響一口莊嚴激越的洪鐘,使整部作品基調高昂、氣勢恢宏,充滿了陽剛之美。以較高的標準來要求作品,也還有未盡人意之處。比如作家在對動亂年代中沉留積澱下來的精神之果充分肯定的同時,對於那一年代客觀生活的複雜性重視尚嫌不足,因此,對北大荒知青的愛和恨的複雜性和深刻性,作品表現得不夠充分。

曹鐵強等人立志留下本身,也缺乏更深一層的性格挖掘,留下的決定,顯得有些過於輕鬆。所謂知青返城風在知青運動的第一天便和它同時並存,北大荒的四十萬知青也不是在一天之內而是在十一年中間陸續返城的,與此相關的政治風雲的變幻,以及種種特權、不正之風等複雜的歷史真實,還應得到較多的折射。

關於作者

梁曉聲梁曉聲

梁曉聲

當代著名作家。祖籍山東榮城市泊於鎮溫泉寨,1949年9月22日出生於哈爾濱市,2002年調至北京語言大學,任人文學院教授。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說集《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中篇小說集《人間煙火》,長篇小說《一個紅衛兵的自白》、《從復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及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秀小說獎。著有短篇小說集《年輪》、《浮城》等。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秀小說獎。小說《為了收穫》、《學者之死》、《一隻風箏的一生》、《雙琴記》分獲《小說月報》百花獎。

創作多以知青題材為主,有人稱為“北大荒小說”,多描寫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實、動人的展示了他們的痛苦與快樂、求索與理想,深情的禮讚了他們在逆境中表現出來的美好心靈與情操,為一代知識青年樹立起英勇悲壯的紀念碑。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師恩難忘》、《年輪》等,長篇小說《雪城》最為出色;後期作品開始探討現實與人性,短篇小說《浮城》以社會幻想的形式展現了作者對人類末世預測,十分深刻。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灣出版,並譯為英、日、法、俄等國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國“世界名人錄”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