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教父:香港、東南亞的金錢和權力》

《亞洲教父:香港、東南亞的金錢和權力》

《亞洲教父:香港、東南亞的金錢和權力》披露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以及中國香港地區的超級富豪們並不那么光彩的致富之道。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華爾街日報》推薦《亞洲教父:香港、東南亞的金錢和權力》為“最佳亞洲題材書籍”!
《泰晤時報》盛讚《亞洲教父:香港、東南亞的金錢和權力》“發人省思”、“極具原創性”!
超級富豪們的發跡史、生意經和高尚生活《亞洲教父:香港、東南亞的金錢和權力》將為你揭示:
站在亞洲財富金字塔頂端的各色人物的真面目!香港及東南地區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實為無數勤儉的中小企業,家與普通大眾,而非享譽世界的富商巨賈。
華裔大亨多為白手起家”,這是一個謊言!真正白手起家者,只占其中五分之一。而多數大亨,均在某種程度上靠祖蔭或父蔭起家。該地區真正發達起來的商人,多為富二代而非富一代。
商業大亨每天要工作16-18個小時!這真是不可思議!但若刨去他們做按摩、打高爾夫球、看報、參加商務晚宴、打紙牌等必要時間,所剩的“工作時間”無幾。其主要精力多花在給“奴隸頭目”

內容簡介

《亞洲教父:香港、東南亞的金錢和權力》
《亞洲教父:香港、東南亞的金錢和權力》
詳細闡釋了包括印尼蘇哈托家族、菲律賓馬科斯家族在內的東南亞豪門巨族是如何在短短几十年間建立起了強大的商業帝國的。對李嘉誠、何鴻燊、謝國民、林梧桐、陳永栽等香港、東南亞商業巨賈的發跡史和生意經均有詳細的介紹。
主導東南亞商界的精明華人大亨創造了該地區的經濟奇蹟,對嗎?錯!事實上,上述經濟成長和復甦都是由平凡的出口行業推動的,而非這些大亨。史塔威爾得出結論:“教父們更多的是經濟成長的受益者,而不是推動者。”《亞洲教父:香港、東南亞的金錢和權力》披露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以及中國香港地區的超級富豪們並不那么光彩的致富之道,詳細闡釋了包括印尼蘇哈托家族、菲律賓馬科斯家族在內的東南亞豪門巨族是如何在短短几十年間建立起了強大的商業帝國的。作者反駁風行的“文化論”,指出東南亞富豪普遍是華人後裔或有華人血統,與傳統儒家文化無關。正像作者所指出的,《亞洲教父:香港、東南亞的金錢和權力》不是為了“揭醜”,而是為了激發讀者思考,從而探索一條使亞洲保持持久的平衡發展的道路。
作者簡介
喬·史塔威爾(JoeStudwell)資深中國事務觀察家,《中國經濟季刊》(chianEconomQquarterly)總編輯和《中國熱》(TheChinadream台灣譯名)一書的作者,在歐亞各地擔任自由撰稿人及媒體主持人長達10年。1991年至2000年間常駐香港及北京。

目錄

引言
作者按語
第一部 往昔的教父
第一章 歷史背景
一心圖謀的擔負
大遷移時代
變變變
時勢所造
民族主義和階級——前奏
首先是一場美麗的戰爭
民族主義和階級: 徒有虛名
紅毛丹會議
一次徹頭徹尾的交易
蘇加諾的香檳社會主義
烙上時代精神印記的經濟學
香港和新加坡的狀況
縮略語中的最後一個詞
第二部 如何成為戰後教父
第二章 如何成為教父之一
——適應
同時,在城鎮……
請躺在沙發上
我們出身卑微
選擇性的節約
父親大人
沒有責任的權力
結論
第三章 如何成為教父之二
——核心現金流量
卡特爾,到處都是卡特爾
食利者,過去與現在
關係的真正發源地
關係不是竹網製成的
核心現金、縱向一體化、隨機的多元化
第四章 如何成為教父之三:構建一個機構
——“奴隸頭目”與鬼佬隨從
圈外人中的圈外人
鬼佬王國
但是為什麼要現代化呢?
第五章 如何成為教父之四:
銀行、貪婪的銀行以及
資本市場的樂趣
滙豐銀行的由來……
總是說“是”的銀行
一群出色的銀行家
錢在哪裡
然後就有了證券市場
歡迎加入集團公司
別搖晃船隻
掠奪的藝術
一家銀行,多家銀行,然後市場
第三部 當代教父:保衛珍
第六章 20世紀90年代: 狂喜與清算
雙腳離地
本該更清楚
該死的經濟學家
扳機和槍
焰火
危機去了俄國,又回來
部分大亨的嚴重危機
有限的管制解除
加上這改革
醫生現在要接見你了
暗箱操作藝術
陽光地帶,某些陰影
第七章 結語: 這愚蠢的政治
賬單
政治
馬來西亞和印尼的變體
可預測的新加坡
香港: 有別於周邊地區的另一類領導?
更有效的模式
對免費午餐說不
最後,好訊息
那么晚安,教父們
人物表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1997年創辦《中國經濟季刊》(CEQ)的史塔威爾,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亞洲(主要是香港和北京)從事新聞工作。90年代,他替《經濟學人》的商情部門(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簡稱EIU)寫過大約十本與中國經濟發展有關的小冊子,算是“中國通”。2002年他的《中國熱》(ChinaDream的台灣譯名)一年“三刷”,在研究中國市場信息書刊多如牛毛的書市,足見該書言之有物,大受市場歡迎。史塔威爾2007年出版的《亞洲教父》,亦頗有可觀,書的原名令人以為集中“揭發”香港“教父”的種種,其實不然,因為對新馬泰印(尼)菲的著墨不少甚至更多。
未及正題之前,必須指出作者強調讀者不可視“教父”為“有組織犯罪組織領袖”,他不過借用這個帶有“羅曼蒂克迷思”的名詞,以形容“家長式統治、大男人主義和冷漠高傲”的搭通政壇天地線之巨賈,對於“教父”的稱謂,史塔威爾要讀者不可當真。本書提及的大部分“教父”,充其量只能歸類為有權無錢的政客與有錢無權的商人互補不足、合謀牟利組成無形“財閥集團”的重要人物,他們攻守同盟、壟斷市場、操縱價格、避免競爭、圍標政府契約,並千方百計取得專利權。事實上這種種商界詬病,亦可視為善於鑽營、長袖善舞、全心全意為股東牟取最大利益的正常商業行為,與做非法勾當的教父大異其趣,因此必須加上引號,以示指的是對權勢炙手可熱的商業大亨,與黑社會教父完全不同。
東南亞國家特別是印尼、菲律賓和泰國的巨富,官商一體(不只勾結這么簡單)及裙帶關係之深,港官港商不能望其項背,他們中不少行為真的有點像MarioPuzo筆下(也是後來的同名電影)《教父》中的黑社會頭目,此中最臭名昭彰的是蘇哈托的次子湯米(Tommy,原名HutomoMandalaPutra, 1962-),其行徑與西西里黑手黨教父無異,他於2000年(乃父於1998年下台)因受賄、盜竊國家財產(欠印尼央行十餘億美元)及非法侵占國家土地等罪名被判十八個月徒刑,在獄中指揮“門客”,成功暗殺判他有罪的法官而再加十五年刑期,但他有怨無悔、再下狠手,2003年派出手下由警察開路搗砸刊登其罪行的流行雜誌Tempo並毆傷多名記者(此事鬧上國際法庭,卻因沒有人敢做目擊證人而不了了之)。湯米其後“抗訴得直”,已於2006年10月“有條件”獲釋……把其他純商業大亨和這類借父蔭強取豪奪的流氓型人物並列,不加引號是不合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