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萬五千里》

《二萬五千里》

《二萬五千里》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早、最直接、最真實的紅軍長征回憶錄,它給長征史、黨史、軍史以及很多黨史人物的研究提供新的重要資料和線索。由董必武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為紀念中國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而出版的。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二萬五千里》《二萬五千里》
名稱:《二萬五千里》
作者:董必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頁碼:760頁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208065233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本書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而出版。由上海魯迅紀念館珍藏的《二萬五千里》譽清稿本是目前存世最早、最權威的長征回憶錄1937年2月在延安由編輯根據作者原稿整理成冊。這部回憶錄的作者均為親身參加長征的紅軍將士,後來大多是黨和國家、軍隊的重要領導人,他們用筆記錄了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整個過程,是記錄紅軍長征最可信的第一手資料。在作者原稿早已佚失的情況下,這部譽清稿本無疑最為接近原稿,是黨史、軍史、中國革命十分寶貴的原始文獻。為了永遠保存這部珍貴的文獻,上海人民出版社用極高的精度對全稿拍攝製版,影印出版。本書珍貴的文獻價值和史料價值得到了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軍事科學院黨史、軍史專家的高度評價,有關專家用“有極大的震撼力”來評價本書的出版。

目錄

出版說明
關於編輯的經過
二萬五千里目錄
出發前
出發的前夜
暫別了!江西蘇區的弟兄
珍重
離開老家的一天

突圍的第一仗
第六個夜晚

勝利後的一幕
夜行軍
夜行軍的一幕
聶都游擊隊的記述
“泥菩薩”
大王山上行路難
終於占領了
“沒有到敵人呀!”
彭軍團長炮攻大來圩
占領宜章城
幹事去
粵漢路旁
由臨武至道州
休矣飛機
從兩河口到馬蹄街
燒死了兩匹馬
道州城的一瞥
苗子的神話
緊急渡湘水
在重圍中
最後的一道封鎖線
廣西傜民
老山界
放火者
一個手榴彈打坍了一營敵人
渡烏江
紅四師強渡烏江的故事
遵義日記
我失連絡
向赤水前進
病員的話
婁山關前後
遵義追擊
一天
擴大紅軍
殘酷的轟炸
茅台酒
三村遵義
南渡烏江
奪取定番城
北磐江
禁忌的一天
長征中九軍團支隊的段片
“五一”的前後
由金沙江到大渡河
從金沙江到大渡河
小茅屋
金沙江
一個人帶一根繩
從西昌壩子到安順場
十七個
瀘沽到大渡河
一個忠實的革命猓猓
鐵絲溝戰鬥
真是蠻子!
飛奪瀘定橋
搶蘆定橋的經過
抱桐崗的一夜
回占寶興
大雨滂沱中
卓克基土司宮
蘆花運糧
番地打鼓的生活斷片
還不算空手
吃冰琪林
瓦布梁子
波羅子
波羅子
松蕃的西北
絕食的一天
從毛兒蓋到班佑
通過草地
番民生活鱗
俘擄兵的一束話
突破天險拉子口
榜羅鎮
過單家集
不識相
長征中走在最後頭的一個師
艱苦奮鬥的紅五軍團
艱苦奮鬥的五軍團
鐵屁股
長征中衛生教育和醫療工作
女英雄
醫院生活
長征歌
紅軍八川歌
打騎兵歌
兩大主力會合唱
再占遵義歌
凱鏇歌
渡金沙江勝利歌
戰鬥鼓動曲
提高紅軍紀律歌
到陝北去
烏江戰鬥中的英雄
安順場戰鬥的英雄
紅軍第一軍團長征中經過地點及里程一覽表
紅這第一軍團長征中所經之民族區域
紅軍第一軍團長征所處環境一覽表
紅軍第一軍團長征中經過名山著水關隘封鎖線表
作者簡介
關於《二萬五千里》譽清稿本形成和流傳情況的幾點說明

作者簡介

董必武,(1886-1975)即董必武,湖北黃安(今紅安)人。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20年秋在武漢建立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37年10月參加長征,為中央幹部休養總支部書記。到陝北後,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陝甘寧邊區政府代理主席。1945年代表解放軍區參加舊金山聯合國制憲會議等。

創作背景

一部珍藏69年、真實記錄紅軍長征全過程的回憶錄《二萬五千里》謄清稿本,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按原樣影印出版,並在10月13日下午召開的新書發布會上首次亮相。這是四十多位長征的直接參加者在長征勝利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親自撰寫的回憶錄,是記錄紅軍長征事跡最可信的第一手資料。

據了解,1936年8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和軍委總政治部主任楊尚昆聯名向參加長征的全體同志發出號召信,徵集長征回憶錄。紅軍將士紛紛回響號召,積極撰寫。中央領導、軍委領導以及紅軍的中高級將領帶頭寫作,其中有董必武、李富春、鄧穎超、張雲逸、譚政、徐特立、謝覺哉、陸定一、蕭華、王首道、熊伯濤、張愛萍等同志。至10月底收到徵稿200多件、50多萬字。總政治部組織了當時在延安的丁玲、成仿吾等同志組成編輯委員會對這些稿件進行編選,共編輯選定了《出發的前夜》等109篇文章,按長征的時間和空間順序編次,還收入了關於長征所經過地點及里程表、英雄榜等統計資料,編成了紅軍史上第一本長征回憶錄,約30萬字。而後又請人謄清了這百餘篇稿件,在此基礎上進行編輯加工、文字潤色與糾錯等,裝訂成冊後取名《二萬五千里》。1937年初春,中央通過上海黨組織將其中的一部謄清稿本帶往上海準備出版,但由於國共合作和全面抗戰爆發等原因,出版計畫被擱置。這部謄清稿本由上海地下黨組織委託謝澹如先生保管。1962年,時任上海魯迅紀念館副館長的謝澹如先生逝世,家人將這部稿本捐贈給魯迅紀念館收藏、保管。

1942年11月,八路軍總政治部曾將留在延安由總政治部宣傳部保管的另一部謄清稿本排印出版,改名《紅軍長征記》。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最艱苦時期,延安受到嚴酷的經濟封鎖,限於條件,印刷數量很少,至今在國內外存見甚少,而其據以排印的延安謄清稿本更是下落不明。因此,上海魯迅紀念館所保存的《二萬五千里》謄清稿本更顯珍貴。此外,這部謄清稿本留下了大量的編輯刪改痕跡,其中的許多被刪改的段落文句,原文仍可辨清,從中透露了不少延安排印本中看不到的原始材料,在作者原稿早已佚失的情況下,這部謄清稿本無疑最為接近原稿。這次以影印方式出版,使這些珍貴的歷史記錄得以完整呈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