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草案》

這份名為“丹麥草案”的決議草案實際上是一份“西方密約”,因為它是由包括英國、美國和丹麥在內的幾個西方工業已開發國家共同起草的。該檔案背棄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向開發中國家提出了諸多要求,對開發中國家十分不利。

概述

據英國《衛報》的報導,這份名為“丹麥草案”的決議草案實際上是一份“西方密約”,因為它是由包括英國、美國和丹麥在內的幾個西方工業已開發國家共同起草的。該檔案背棄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向開發中國家提出了諸多要求,對開發中國家十分不利。比如根據該草案設定的人均排放標準,從現在起到2050年,已開發國家可人均累積排放2.67噸溫室氣體,而開發中國家人均只可累積排放1.44噸,已開發國家數額超過開發中國家一倍。

影響

這份草案也沒有突出規定已開發國家量化減排任務的《京都議定書》的重要性,對已開發國家自身毫無約束。
此外,草案還削弱了聯合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主導作用。該草案還將應對氣候變化的融資撥款大權交給了西方國家主導的世界銀行。這樣一來,已開發國家便擁有了一項特殊權力,它們可以根據開發中國家的“實際表現”來決定是否向其提供資金援助。
同時,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還在進行的時候,西方國家就炮製出這樣一份密約,根本沒把廣大開發中國家的意見考慮在內。由於這份決議草案明顯是在“劫貧濟富”,草案的內容一經公布立就即引發了廣大開發中國家的強烈不滿。

已開發國家“密約”難獲批

開發中國家怒火沖沖,“丹麥草案”是否還會成為最終的協定藍本?
 在“丹麥草案”被披露幾小時後,代表77國集團和中國發言的蘇丹外交官盧蒙巴·迪亞平就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表示,這一檔案內容是不可接受的,並且嚴肅的指出,“對已開發國家而言,我要說,這是你們需要的協定,不是我們需要的”,並且譴責已開發國家根本沒有考慮到開發中國家的呼聲。
中國代表團副團長蘇偉也對這份協定予以譴責。他說,協定中留有一些諸如X、Y的空白交由談判協商,實際上是為開發中國家設定強制目標。他指出,這對於正處於工業化進程中的開發中國家是不公平的。中國代表團副團長、中國外交部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於慶泰大使呼籲已開發國家拿出行動的誠意,兌現對開發中國家減排資金和技術援助的承諾。印度環境部長拉梅什也強硬表示:“丹麥草案”存在任何對開發中國家不利的暗示,那對他們來說絕對行不通。
為了“滅火”,《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布爾解釋說,“丹麥草案”只是一份供討論的非正式檔案,只有在各締約方同意的前提下,由此次哥本哈根大會主席提交的草案才是符合聯合國程式的唯一正式文本。

開發中國家態度

“丹麥草案”雖然打著已開發國家的如意算盤,但是卻經不住開發中國家怒火三重天的考驗。由此看來,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最終協定要經過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新一輪的利益與責任的較量。
正在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近日不斷傳出不和諧的聲音。先是“氣候門”事件讓很多代表感到憤懣,隨後,一份由東道主丹麥擬定的“丹麥草案”引起了眾多開發中國家的強烈不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