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章程》

《中國工會章程》

中國工會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08年10月21日通過了《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此次《中國工會章程》共修改了28處,增加2條,刪除1條,總條數由原來的42條變為43條。

中國工會章程

目錄

總 則

(圖)《中國工會章程》《中國工會章程》

第一章 會 員
第二章 組織制度
第三章 全國組織
第四章 地方組織
第五章 基層組織
第六章 工會幹部
第七章 工會經費和財產
第八章 會 徽
第九章 附則

總 則

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願結合的工人階級民眾組織。是黨聯繫職工民眾的橋樑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會員和職工利益的代表。

(圖)《中國工會章程》《中國工會章程》

中國工會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和《中國工會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是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代表,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是維護社會安定的強大雨集中的社會力量。 中國工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執行黨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全面履行工會的社會職能.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更好地表達利維護職工的具體利益.團結和動員全國職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家而奮鬥.

中國工會的主要社會職能是:維護職工的合法利益和民主權利;動員和組織職工積極參加建設和改革。完成經濟和社會發展任務;代表和組織職工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參與企業、事業和機關的民主管理;教育職工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

中國工會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在維護職工政治權利的同時維護職工的勞動權利和物質文化利益,把參與協調勞動關係,調節社會矛盾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努力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長期穩定。

中國工會維護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協助人民政府開展工作.在政府行使國家行政權力過程中、發揮民主參與和社會監督作用.

中國工會在企業、事業單位中.支持行政依法行使管理權力,組織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和民生管理,與行政方面建立協商制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調動用工的積極性。促進企業、事業的發展.

中國工會實行產業和地方相結合的組織領導原則,堅持民主集中制

中國工會堅持民眾化、民主化,保持同會員民眾的密切聯繫.依靠全員民眾開展工會工作.各級工會領導機關堅持把工作重點放到基層.全心全意為基層、為服工服務,增強基層工會的活力,把工會建設成為"職工之家"。

工會興辦的企業、事業,堅持為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服務.為職工民眾服務.為推進工這事業服務.中國工會努力鞏固和發展工農聯盟,堅持愛國統.戰線.加強包括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促進祖國的統一、繁榮和富強.

中國工會在國際事務中堅持獨立自主、廣泛聯繫的方針,在獨立、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原則基礎上,廣泛發展同各國工會組織的友好關係、同全世界工人和工會在一起.為世界的和平、發展、工人權益和社會進步而共同努力.

第一章 會 員

第一條 凡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機關單位中山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認工會章程.都可以加入工會為會員.

第二條 採取工加入工會,須由本人自願申請.經工會小組討論通過,工會基層委員會批准並發給會員證.

第三條 會員享有以下權利:

(一)選舉權、被選舉權利表決權.
(二)批評工會的任何組織和任何工作人員.要求撤換或罷免工會工作人員、對工會工作進行監督.
(三)對國家利社會生活問題提出批評與建設,要求工會組織向有關方面如實反映.
(四)在合扶權益受到侵犯時.要求工會給予保護.
(五)享受工會舉辦的文化、教育、體育、旅遊、療養事業等的優惠待遇:享受工會給予的各種獎勵.
(六)在工會會議利工會報刊上,參加關乾工會工作稱職工關心問題的討論。

第四條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學習工會基本知識.
(二)積極參加民主管理,努力完成生產和工作任務.
(三)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遵守勞動紀律.
(四)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係,向危害國家、社會利益的行為作鬥爭。
(五)維護工人階級內部的團結和統一,發揚階級友愛,搞好互助互濟。
(六)遵守工會章程,執行工會決議,參加工會活動.按月交納會費。

第五條 會員有退去自由.會員退會由本人向工會小組提出.由工會基層委員會宣布其退會並收回會員證。

會員沒有正當理由連續六個月不交納會費、不參加工會組織生活.經教育拒不改正,應視為自動退會.

第六條 對不執行工會決議、違反工會章程的會員,給予批評教育.對嚴重違法犯罪並受到刑事處分的會員.開除會籍.開除會員會籍、須經工會小組討論.提出意見.由工會基層委員會決定.報上一級工會備案.

第七條 會員離休、退休利待業,可保密會籍。保密會籍期間免交會費.

工會組織要關心離休、退休利待業會員的生活,積極向有關方面反映他們的願望和要求。

第二章 組織制度

第八條 中國工會實行民主集中制.主要內容是:

(一)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
(二)工會的各級領導機關,除它們派出的代表外.都由民主選舉產生.
(三)工會的最高領導機關,是工會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工會的地方各級領導機關.是工會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總工會委員會.
(四)工會各級委員會.向同級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負責報告工作,接受會員監督,會員大會和會員代表大會有權撤換或者罷免其所選舉的代表和工會委員會組成人員.
(五)工會各級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凡屬重大問題由委員會民主討論.作出決定,委員會成員根據集體的決定和分工,履行自己的職責.
(六)工會各級領導機關,經常向下級組織通報情況,聽取下級組織和會員的意見,研究和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下級組織向上級組織請示報告工作.

第九條 工會各級代表大會的代表科委員會的產生,要充分體現選舉人的意志.候選人名單、要反覆醞釀.充分討論.選舉採用無記名投票方式,可組直接採用候選人數多乾磁選人數的差額選舉辦倍進行正式選舉、也可以先採用差額選舉辦法進行預選,產生候選人名單,然後進行正式選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強迫選舉人選舉或不選舉某個人.

第十條 中國工會實行產業和地方相結合的組織領導原則.同一企業、事業、機關單位中的會員,組織在一個工會基層組織中:同.行業或性質相近的幾個行業,根據需要建立全國的或地方的產業工會組織.除少數行政管理體制實行垂直管理的產業,其產業工會實行產業工會科地方工會雙重領導,以產業工會領導為主外.其他產業工會均實行山地方工會領導為主.同時接受上級產業工會領導的體制.各產業工會的領導體制,由中華全國總工會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市、縣(旗)建立地方總工會.地方總工會是當地地方工會組織和產業工會地方組織的領導機關.全國建立統一的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總工會是各地方總工會利各產業工會全國組織的領導機

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和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實行替補制、各級地方總工會委員會委員和地方產業工會委員會委員.也可以實行替補制.

第十一條 縣和縣以上各級地方總工會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可以派出代表機關.

縣和縣以上各級工會委員會在兩次代表大會之間,認為在必要時,可以召集代表會議,討論和決定需要及時解決的重大問題。代表會議代表的名額和產生辦法,由召集代表會議的總工會決定.

全國產業工會、各級地方產業工會、鄉鎮工會和城市街道工會的委員會,可以按照聯合制、代表制原則.由下一級工會組織民主選舉的主要負責人和適當比例的有關方面代表組成.

第十二條 各級工會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同級經費審查委員會.中華全國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設常務委員會,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和獨立管理經費的全國產業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也可以設常務委員會.經費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同級工會組織及其直屬企業、事業單位的經費收支和財產管理情況,監督財經法紀的貫徹執行和工會經費的使用.並接受上級工作經費審查委員會的指導.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向同級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在大會閉會期間、向同級工會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上級經費審查委員會認為必要或在下一級經費審查委員會提出時,上級經費審查委員會可以對下級工會及其直屬企業、事業單位的經費收支和財產管理情況進行審查.

中華全國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委員實行替補制,各級地方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委員和獨立管理經費的產業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委員.也可以實行替補制.

第十三條 各級工會建立女職工委員會,發達利維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女職工委員會由同級工會委員會提名,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組成、在同級工會委員會領導下開展工作.

第十四條 縣利縣以上各級工會組織可以建立法律諮詢服務機構,為保護職工利工會組織的合法權益提供服務.

第十五條 成立或撤銷工會組織,必須經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通過,並報上一級工會批准.工會基層組織所在的企業終止,或所在的事業單位、機關被撤銷.該工會組織相成撤銷並報上級工會備案。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隨意撤銷工會組織,也不得把工會組織的機構撤銷、合併或歸屬其他工作部門.

第三章 全國組織

第十六條 中國工會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召集.在特殊情況下.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提議經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通過,可以提前或延期舉行.代表名額利代表選舉辦法由中華全國總工會決定.

第十七條 中國工會全國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審議和批准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二)審議和批准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的經費收支情觀報告和經費審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三)修改中國工會章程.
(四)選舉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和經費審查委員會.

第十八條 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負責貫徹執行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領導全國工會工作.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主席.入、副主席若干人、主席團委員若干人.組成主席團.

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由主席團召集,每年至少舉行一炊.

第十九條 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由主席團行使執行委員會的職權.主席團全體會議、由主席召集.一般每季度舉行一次.

主席團下設書記處.由主席團在主席團成員中推選第一書記一人、書記若干人組成.書記處在主席團領導下,主持全國總工會的日常工作.

第二十條 產業工會全國組織的設定,由中華全國總工會根據需要確定.

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的建立.經中華全國總工會批准.可以按照聯合制、代表制原則組成:也可以由產業工會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全國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任期屆滿成如期召開會議、進行換屆選舉.在特殊情配下,經中華全國總工會批准.可以提前或延期舉行.

產業工會代表大會利按照聯合制、代表制原則組成的委員會全體會議的積極是審議和批准產業工會的工作報告:選舉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或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獨立管理經費的產業工會.選舉經費審查委員會.並向產業工會全國代表大會或委員會全體會議報告工作.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由主席.人、副主席若干人、常務委員若干人組成.

第四章 地方組織

第二十一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幣.縣(旗)的工會代表大會,由同級總工會委員會召集.每五年舉行一次.在特殊情沉下,由同級總工會委員會提議.經上一級工會批准,可以提前或延期舉行.工會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審議和批准同級總工會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二)審議和批准同級總工會的經費收支情沉報告和經費審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三)選舉同級總工會委員會和經費審查委員會.

各級地方總工會委員會.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執行上級工會的決定和同級工會代表大會的決議,領導本地區的工會工作.定期向上級總工會委員會報告工作.

根據工作需要,省、自治區總工會可在地區設派出代表機關,直轄市和設區的革總工會可在區建立區一級工會組織或設派出代表機關.縣和城市的區可在鄉鎮科街道建立鄉鎮工會和街道工會組織。

第二十二條 各級地方總工會委員會選舉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常務委員若干人,組成常務委員會。工會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和主席、副主席以及經費審查委員會的選舉結果.報上一級總工會批准.

各級地方總工會委員會全體會議,每年至少舉行一次.由常務委員召集.各級地方總工會常務委員會、在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行使委員會的積極.

第二十三條 各級地方產業工會組織的設定,由同級地方總工會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

第五章 基層組織

第二十四條 各種所有制企業.事業和機關等基層單位,應依法建立工會組織.成立工會基層委員會:會員不足:十五人的,可以選舉組織員一人,也可以選舉工會主席、副主席,主持基層工會工作.

第二十五條 工會基層組織的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一般每年召開一次.會員代表大會的代表實行常任制,任期三至五年.工會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審議和批准工會基層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二)審議和批准工會基層委員會的經費收支情況報告稱經費審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三)選舉工會基層委員會和經費審查委員會.

第二十六條 工會基層委員會的委員.應在會員或會員代表中充分醞釀協商的基礎上選舉產生:主席.副主席.可以由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直接選舉產生,也可以由工會基層委員會選舉產生.大型企業、事業單位的工會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經上級工會委員會批准,可以設立常務委員會.工會基層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科主席、副主席以及經費審查委員會的選舉結果,報上一級工會批准.

第二十六條 工會基層委員會的基本任務是:

(一)執行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和上級工會的決定,主持基層工會的日常工作.
(二)代表和組織職工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參加本單位民主管理和民生監督.企業、事業單位工會委員會是職工代表大會工作機構,負責職工代表大會的日常工作.檢查、督促服工代表大會決議的執行.
(三)參與協調勞動關係積調解勞動爭議.與企業、事業單位行政方面建立協商制度、協商解決涉及服工切身利益問題.幫助和指導職工與企業、事業單位行政方面簽訂勞動契約,代表職工與企業、事業單位行政方面簽訂集體契約或其他協定,並監督執行.
(四)組織職工開展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和技術協作活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做好先進生產(工作)者和勞動模範的評選、表彰、培養稅管理工作。
(五)對職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勵支持職工學習文化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開展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辦好工會文化、教育、體育事業.
(六)監督有關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協助和督促行政方面做好勞動保險、勞動保護工作,辦好服工集體福利事業,改善服工生活.
(七)維護公用工的特殊利益,同歧視、虐待、摧殘女職工的現象作鬥爭.
(八)搞好工會組織建設,健全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建立和發展相權分子隊伍。做好新會員的接收、教育工作.
(九)收好、管好、用好工會經費,管理好工會財產積工會的企業、事業.

第二十八條 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工會與企業行政方面建立協商談判制度.實行民主參與,依法代表和維護職工的政治權利稅物質利益,維護國家和社會利益.尊重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共謀企業發展.

第二十九條 教育、科研、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單位和機關工會.從腦力勞動者比較集中的特點出發開展工作.積極了解和關心服工的工作和生活.推動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的貫徹落實.組織職工搞好本單位的民主管理和民生監督,為發揮職工的聰明才智,創造良好的條件.

第三十條 工會基層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分廠、車間(科室)建立分廠.車間(科室)工會委員會.分廠、車間(科室)工會委員會由分廠、車間(科室)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任期積工會基層委員會相同。

工會基層委員會和分廠、車間委員會.可以根據需要設若干專門委員會或專門小組.按照生產(行政)班組建立工會小組,民主選舉工會小組長、積極開展工會小組活動.

第六章 工會幹部

第三十一條 各級工會組織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要求,努力建設.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熟悉本職業務.熱愛工會工作,受到職工信賴的幹部隊伍.

工會幹部要努力做到:

(一)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現小平理論,學習經濟、法律和工會業務知識.
(二)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在改革開放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勇於開拓創新.
(三)忠於職守,勤奮工作,廉潔奉公,顧全大局,維護團結.
(四)堅持實事求是,認真調查研究,如實反映職工的意見、願望利要求.
(五)堅持原則.不謀私利、熱心為職工說話辦事,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六)作風民主,聯繫民眾,自覺接受職工民眾的批評和監督.

第三十二條 各級工會組織.根據有關規定管理工會幹部.重視培養和選拔青年幹部、婦女幹部.少數民族幹部.各級工會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滿不得隨意調動其工作.因工作需要調動時血事先徵得本級工會委員會和上一級工會同意.

第三十三條 各級工會組織建立與健全乾部培訓制度.辦好工會幹部院校和各種培訓班。

第三十四條 各級工會組織關心工會幹部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督促落實相見的待遇.支持他們的工作,堅決同打擊報復工會幹部的行為作鬥爭保障工會幹部依法履行職責

第七章 工會經費和財產

第三十五條 工會經費的來源:

(一)會員繳納的合費.
(二)企業.事業及機關單位按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援災經費.
(三)工會所屬的企業、事業上繳的收入.
(四)人民政府和企業、事業及機關單位的補助.
(五)其他收入。

第三十六條 工會根據經費獨立原則,建立預算、決算和經費審查監督制度.實行統.領導、分級管理的財務體制.工會經費的管理利使用辦法、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制定。

第三十七條 各級工會委員會按照規定編制稅審批預算、決算,定期間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和上一級工會委員會報告經費收支情況,接受同級經費審查委員會審查監督.

第三十八條 工會經費、財產和國家及企業.事業單位撥給工會的不動產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挪用科任意調撥;不得改變工會所屬企業、事業的隸屬關係. 工會組織合併,其經費財產歸合併後的工會所有:工會組織撤銷或解散,其經費財產由上級工會處置.

第八章 會 徽

第三十九條 中國工會會徽.選用漢字"中","工"兩字,經藝術造型是圓形重疊組成、象徵中國工會和中國工人階級的團結統一.會徽的製作標準、由中華全國總工會規定.

(圖)《中國工會章程》 會徽
(圖)比例 比例

第四十條 中國工會會徽、可在工會辦公地點、活動場所、會議會場懸掛.可作為紀念品、辦公用品上的工會標誌.也可以作為微量佩戴

第九章 附則

第四十一條 本章程解釋權屬於中華全國總工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