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報》

《中國兒童報》創刊於1946年,幫助小朋友了解天下大事,解除學習生活中的煩惱,培養科學興趣,提高審美能力,塑美好的心靈。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封面封面

社長:李學謙
全年訂閱價:48元
印刷:法制日報印刷廠
廣告經營許可證:京東工商廣字0101號

她是我國第一份少兒報紙,創刊於1946年,是共青團中央主管的國小低年級(1-3年級)全國少先隊隊報,也是小朋友人生中第一份屬於自己的報紙!《中國兒童報》原名《新少年報》。1986年胡耀邦同志為《中國兒童報》題寫報名。

讀者定位

《中國兒童報》是全國國小中低年級少先隊隊報,內容豐富,文字淺近,它以美麗的色彩,活潑的版面,豐富的內容,有趣的故事,生動的連環畫,深受讀者和家長教師們的喜愛。它注重服務性,實用性。每月的“生活刊”是兒童的好夥伴、家長的好參謀。報上的咪咪姐姐、哈哈大王、小孫周遊列國、電腦信箱等欄目幫助小讀者增長聰明才智,健康活潑的成長。

方針特色

兒童化的報紙

道理故事化,用講故事的方法給兒童講道理;知識遊戲化,用兒童喜聞樂見的遊戲等形式表現知識;欄目形象化,設計眾多具有鮮明個性、形象生動的主持人形象;語言口語化,運用兒童語言,可以把報紙辦得親切,有趣。通過這些措施,使報紙更具備兒童特點。
由於是給7-10歲的兒童辦報,因此,我們非常重視報紙的“包裝”,也就是版面的豐富多彩,形式的生動活潑,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如故事、童話、遊戲、連環畫、相聲、對話、歌謠、猜謎、漫畫等多種形式表現各版內容,使我們的宣傳教育不是乾巴巴的說教,而是有血有肉、充滿情趣和色彩的好看的東西。

廣東一個叫蒸曉君的小朋友寫來一首詩表達她對報紙的喜愛:
從前——
我不認識人,
對你感到陌生,
現在——
我擁有了你,
感到十分快樂
這首詩也反映了很多小讀者的心情。

主要欄目

《中國兒童報》《中國兒童報》

新聞版(哈哈鏡,二·三班的故事四格連環畫形式):報導天下大事;傳遞少先隊活動信息;關注兒童合法權益。

文藝版:用小故事講出大道理;解出成長中的煩惱。

心心橋版:家長、老師、孩子溝通的橋樑。

學習版:教你掌握學習竅門;幫你養成良好習慣。

作品版:大量刊登兒童作品;展示當代兒童風采。

此外還有漫畫、遊戲、學習、少先隊、培育等。

創刊經歷

1946年2月,為了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真相,教育、組織、團結少年兒童,學習做新中國的新主人,黨在上海創辦了中國兒童報的前身—《新少年報》,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報紙辦了三年,在出版100期後,由於白色恐怖,被迫停刊。上海解放後,1949年6月7日,黨馬上讓《新少年報》復刊,後來定為華東地區的少年隊隊報。1955年,為了適應不同年齡少年兒童的需要,團中央決定把《新少年報》改為全國性報紙,讀者對象是國小中年級的同學。1956年,《新少年報》報社從上海遷到北京。1960年,在國家困難時期,團中央將《新少年報》與《中國少年報》合併。1985年《新少年報》重新復刊,1986年改名為《中國兒童報》,並定為全國國小中、低年級少先隊隊報,時任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為報紙題寫了報名。
回首50多年,《中國兒童報》從創辦之初,就將少年兒童讀書讀報與爭取革命的勝利、民族的解放,拯救千千萬萬受苦受難的孩子們緊密結合起來,用淺顯易懂的文字、生動活潑圖畫向孩子們介紹革命道理。這張報紙從一誕生時起,鮮明的政治性就是它的特色之一,始終按照黨中央、團中央的要求,根據少年兒童特點,向少年兒童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路線,成為黨用共產主義思想教育少年兒童的陳地。正如胡耀邦同志所說:“黨對少年報的重視,不是對一張報紙的關切,是對每一個下一代的關切,是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忠誠。”
50多年來,一批編輯、記者伴隨它走過了大半個人生經歷,這些老同志不僅以辛勤的勞動給報社打下物質基礎,更以堅定的事業心和獻身精神,以豐富的經驗和學識,嚴謹細緻、認真負責的作風,帶出了一支出色的編輯隊伍。向兄弟報刊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編輯、記者,現在很多少兒報刊的主編都曾經在兒童報工作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