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生活哲學》

《中國人的生活哲學》

《中國人的生活哲學(漢英)》作者作為一個關注、愛好“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的學者,多年來讀了不少這方面的書,也發表了各種各樣這方面的文章和著作,但是它們大都屬於時下所謂“曲高和寡,客群較少”的學術文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封面封面

作者:李鋼

出版社:華語教學出版社

ISBN:9787802004115

出版時間:2009-01-01

版次:1

頁數:16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印刷時間:2009-01-01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正文語種:中文,英文

編輯推薦

中國人的生活哲學(漢英)》分為處世篇、家庭篇和德行篇三個部分,從不同角度和場景介紹了三十多箇中國人接人待物的處世哲學,儘可能借案例敘事,通俗易懂地昭示或彰顯博大精深、紛繁複雜的中國文化。讀者可以“借一斑而窺全豹”,以此透視中國人的性格、價值觀念和倫理準則。《中國人的生活哲學(漢英)》為中英文對照版。

內容簡介

《中國人的生活哲學(漢英)》作者作為一個關注、愛好“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的學者,多年來讀了不少這方面的書,也發表了各種各樣這方面的文章和著作,但是它們大都屬於時下所謂“曲高和寡,客群較少”的學術文字。

幾年前有機會到英國劍橋大學讀書學習,異域文化環境使我對原先停留於腦海中和紙面上的西方文化有了更多切身感受,也迫使作者就過去所讀所想的內容進行重新思考。同時,在國外生活時,作者也受到了中西文化差異的無數次撞擊,對“紙上得來終覺淺,事非經過不知難”這句中國古語有了難以忘懷的感悟。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心愿:什麼時候如果能夠將自己所見所聞、感觸較深的中西文化差異的東西以比較通俗的方式表達出來,接受廣大讀者的批評和提升就好了。

作者簡介

李鋼,哲學博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西文化比較和社會哲學研究。曾留學英國劍橋大學,並任劍橋中國論壇主席,劍橋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副秘書長。近幾年主持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七項,在國內外知名學術刊物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七十多篇,出版有《經濟哲學論綱》、《社會轉型代價論》和《網路文化》等學術著作六部。

目錄

處事篇
1.面子第一
2.朋友之間喜歡稱兄道弟
3.麻將桌上的做人藝術
4.“對不起”的不同涵義
5.以和為蹟
6.“讓”還是“不讓”
7.飯桌文化
8.集體高於個人
9.過猶不及,講究分寸
10.中國人的時間觀念
11.人情與法律
家庭篇
12.以家為重的中國人
13.男主外&女主內
14.中國式婚姻
15.孩子至上
16.養老送終
德行篇
17.勤勉
18.務實
19.人無信不立
20.“隨便”與“內圓外方”
21.含蓄的中國人

前言

作為一個關注、愛好“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的學者,我多年來讀了不少這方面的書,也發表了各種各樣這方面的文章和著作,但是它們大都屬於時下所謂“曲高和寡,客群較少”的學術文字。

幾年前有機會到英國劍橋大學讀書學習,異域文化環境使我對原先停留於腦海中和紙面上的西方文化有了更多切身感受,也迫使我就過去所讀所想的內容進行重新思考。同時,在國外生活時,我也受到了中西文化差異的無數次撞擊,對“紙上得來終覺淺,事非經過不知難”這句中國古語有了難以忘懷的感悟。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心愿:什麼時候如果能夠將自己所見所聞、感觸較深的中西文化差異的東西以比較通俗的方式表達出來,接受廣大讀者的批評和提升就好了。
適逢華語教學出版社翟淑蓉編輯約請我寫一本主要面向外國朋友,從中西生活、文化差異角度介紹中國文化的著作,於是欣然接受。但是等到落筆時,才知道自己在做一件根本“力不能及”的事。

精彩書摘

中國人與大多數東方人一樣,時間觀念與西方人是有所不同的。過去的中國人如果與人相約的話,常用的口語就是:上午吧、下午吧、晚上吧,較少用具體幾時來回答。

這種時間觀念的形成與中國人自古以來的生活方式是分不開的。中國在歷史上一直以農業經濟主體,長期的農業自然經濟形成了平民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他們是白天靠太陽,夜晚靠更夫,因此對時間無法精確計算。過去中國人常用“時辰”作為計時單位。一天一夜共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長期下來,人們便逐漸養成了悠閒寬鬆的時間觀念。

除了生活方式。這種時間觀念的形成也有著很深的文化淵源。中國文化自古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國文化賦予了時間更多抽象、神秘的含義,凡事要成功必須講究“天時”、“地利”和“人和”。“天時”往往通過某種人們不可知的力量影響事物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