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傳奇

中南海傳奇

《中南海傳奇》是由閻啟英出版的描述東方古國幾代王朝的政治中樞中南海的佳作,《中南海傳奇》的誕生,為人們消弭了與中南海的距離,也為人們開啟了神秘而沉重的歷史帷幕。

中南海傳奇

作者:閻啟英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頁碼:295 頁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802104556
裝幀:平裝
開本:16
定價:38.00

內容簡介

對於許多人來說,中南海始終是一個謎,一個神奇而富有魅力的謎。多少年來,人們只能在北海的“瓊島春蔭”遙望“太液秋波”,想像中南海的美麗和詩意;只能憑藉片斷的文獻記載和民間傳說,推演中南海的歷史與傳奇;只能通過新華門的端莊和紅牆的巍峨,感受中南海的神聖與莊嚴……

目錄

第一章 人間蓬瀛中的歲時風習
一 新桃換舊符宮中年味濃/004
二 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012
三 雄黃菖蒲辟邪祟端午龍舟看芙蓉/017
四 中元祈福燒法船盂蘭盆會放河燈/021
五 月宮符像祭廣寒中秋月圓水雲榭/026
六 三海閱冰嬉天下“太平”時/029
七 福祿壽台過戲癮京腔皮黃慶萬壽/036
八 風氣乍開通歐化入宮廷/041
第二章 皇家禁苑裡的帝後傳奇
一 正德閱武築平台/062
二 嘉靖蕉園祈長生/070
三 順治敬佛萬善殿/084
四 康熙演耕豐澤園/093
五 乾隆紀功紫光閣/108
六 豐澤園嘉慶審林清/125
七 紫光閣同治見公使/134
八 光緒帝泣血瀛台/146
九 慈禧耗資修“三海”/169
十 宣統“陪葬”大清國/192
第三章 庚子劫難
一 進退失據兩宮出逃/200
二 聯軍入京生靈塗炭/204
三 進據禁苑“三海”遭殃/208
儀鸞一炬慈禧迴鑾/215
五 賽金花與瓦德西公案/219
第四章 幾個相關歷史人物
一 一代名匠“樣式雷”與“山石張”/230
二 宮廷學者高士奇/240
三 西洋畫師郎世寧/249
四 清宮女畫師繆素筠/261
五 美國畫家華士·胡博/266
六 德齡與《瀛台泣血記》/271
七 榮慶與《榮慶日記》/282
八 許寶蘅與《許寶蘅日記》/289
後記/294
……

序言

對於許多人來說,中南海始終是一個謎,一個神奇而富有魅力的謎。多少年來,人們只能在北海的“瓊島春蔭”遙望“太液秋波”,想像中南海的美麗和詩意;只能憑藉片斷的文獻記載和民間傳說,推演中南海的歷史與傳奇;只能通過新華門的端莊和紅牆的巍峨,感受中南海的神聖與莊嚴……
《中南海傳奇》的誕生,為人們消弭了與中南海的距離,也為人們開啟了神秘而沉重的歷史帷幕——十里湖光引玉泉,荷花深處戲龍舟,九重宮殿燕王府,一片丹青太液池……作為皇家禁苑,自遼、金始鑿,經元、明、清擴建,中南海早已是風景絕佳的天上宮闕,人間仙境:亭台藏林壑,樓閣聚王氣;引水多詩意,疊石若天成;庭樹百年枝,花草鋪錦繡;楹聯銘書香,匾額凝莊嚴……
作為東方古國幾代王朝的政治中樞,中南海又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歷史舞台。從明正德閱武築平台、嘉靖蕉園祈長生,清順治敬佛萬善殿、康熙演耕豐澤園、乾隆紀功紫光閣、光緒泣血涵元殿,到庚子年聯軍踐三海。

文摘

中國近代修鐵路的建議,始於中法戰爭(1884一1885年)前後,李鴻章、左宗棠都曾提出招商集股,興造鐵路,但受到朝廷反對派的堅決抵制,未能付諸實行。
光緒十三年(1887年),醇親王奕譞與兵部侍郎曾紀澤(曾國藩之子)共同上疏,力主修路,以期富國強兵。不久唐山至胥各莊鐵路(約八十里),經塘沽延至天津。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建成,這就是津唐鐵路。面對不可阻擋的興修鐵路的趨勢,朝廷大臣意見分歧: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醇親王奕譞、曾紀澤等大力主張扶植、提倡,而戶部尚書翁同穌、禮部尚書奎潤等則堅決阻止,在雙方相持不下之際,需由慈禧作出最後“聖裁”。
為此,李鴻章與醇親王奕譞等人決定讓慈禧太后親身體驗一下鐵路、火車快捷、便利的優點,以利最後裁定。慈禧初試火車,竟然十分高興。
於是由天津海關道周馥、候補道潘駿德出面,向法國新盛公司德威尼訂購了丹特火機車一輛,上等坐車二輛,中等坐車二輛,行李車一輛……鐵路七里。品種齊全。法國新盛公司方面不惜工本,精心製造,最後情願免費報效,以表示他們的誠意。
反對修造鐵路的翁同穌,在當年十一月十一日,親眼見到了法國運來的一台機車和六列客車中的三列。每輛客車僅長三四丈,兩列縱向座席共容二十八人。這個尺寸要比今天通行的標準車廂小得多。光緒皇帝的師傅翁同穌,面對“天朝”從未有過的奇物,不勝憤慨。在《翁同穌日記》中,他有如下描述:“是年(1888年)除夕日記。火輪馳鶩於昆湖,鐵軌縱橫於西苑,電燈照耀于禁林;而津通開路之議,廷議譁然,朱邸之意漸回,北洋之議未改,歷觀時局,憂心忡忡,忝為大臣,能無愧恨!”這種愧恨的心情,很能代表清末一部分守舊大臣對西洋“奇巧”技術又恨又妒的複雜心理。

後記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中南海傳奇》付梓之時,適逢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此時此刻,除了收穫的喜悅,就是對在本書編著過程中給予我幫助的領導、同道和朋友們的感激之情。
“吹盡黃沙始見金,成如容易卻艱辛。”往事如煙,史海浩茫,編著這樣一部書,實非易事。如果沒有來自各方面的真誠幫助,是難以完成的。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在此,我衷心地道聲謝謝!
感謝中央文獻研究室有關單位、中央辦公廳有關單位、新聞出版總署有關單位,正是由於他們的審讀和指導,《中南海傳奇》才得以順利完成。
感謝胡寶成、陶永學同志,正是他們的遠見卓識和大力支持,才使本書能夠如期問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