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畫欣賞--米羅》

世界名畫欣賞--米羅 內容簡介

米羅(1893~1983年)的名字,西班牙語讀音為胡安・米羅,但是加泰隆尼亞語的發音卻是喬安・米羅。家鄉地方獨特的傳統文化,米羅一直引以為傲。1937年米羅畫了幅反弗朗哥專政的大壁畫《收割者》,在巴黎世界博覽會西班牙館展出,正好與畢卡索的 《格爾尼卡》相呼應。米羅畫中的人物就是一位加泰隆尼亞的農夫,強悍有力的線條,表現出整個民族的反叛、痛苦和頑抗不屈的意志。
米羅從加泰隆尼亞地方的色彩,躍進到超現實主義的國際藝術風格,成為國際藝術大師,說明他沒有被本土的事物阻礙與限制,反而從本土藝術發展出清新自由,充滿歡愉的造型風格。他在1922年完成的油畫《農場》,被名作家海明威購藏,因為海明威非常喜愛米羅在此畫中表現的特質。海明威指出:“無論你是身處西班牙,或是遠離西班牙,這幅畫完全蘊涵著兩地的情懷,再也沒有人能夠同時畫出這兩種相反的心境。”
1992年奧運會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前夕,筆者曾到巴塞隆納靠近奧運會場的米羅基金會美術館參觀。這座由塞爾特設計的美術館建築,新穎的造型充分融入周圍深綠的景觀,取得了自然與開放空間的效果,使館中陳列的米羅作品得到極佳的襯托,令人賞心悅目。米羅的另一座美術館在西班牙的馬約卡島,是由他晚年居住的畫室改建成的。他的作品曾兩度在台北展覽,獲得許多觀眾的欣賞。
米羅是一位載詩載夢的畫家,他運用一種詩的方式來孕育作畫。1940年完成系列“星座”繪畫,是一種符號、顏色交織而成的耀眼萬花筒。他所創造的鮮明新穎的繪畫形式,與畢卡索所創的立體派繪畫,在藝術史上具有同樣巨大的影響力。米羅常說,他一天工作所花的心血和任何普通工人一樣。他那載詩載夢的作品,來自像農夫一樣平實的耕耘;他那不平凡的創作,孕育自平凡的人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