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春秋》

《上海春秋》

《上海春秋》是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一本回憶錄,作者是曹聚仁,本書於2007年發行。

《上海春秋》寫於1962年,在《上海春秋》中,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翔實的史料,向海外讀者介紹上海歷史沿革,尤著力於書寫近現代以來的上海。其中對新舊上海的對照,著墨甚多,引人感慨。從本書中可以看見上海的整體發展過程。

基本資料

《上海春秋》

作者:曹聚仁
ISBN:9787108026064
頁數:417
開本:32開
封面形式:簡裝本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07-1-1
定價:25元

內容簡介

曹聚仁於上世紀20年代初在上海開始了他的教書著述、辦雜誌、做記者的生涯,前後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多個年頭。他不僅對上海有著特殊的感情,而且一直以外鄉人和原居民的雙重視角,來深入探究這個城市。有感於海外對上海的隔膜和誤讀,曹聚仁於上世紀60年代初,在香港的《循環日報》上開寫專欄,署名“土老兒”,寫了許多介紹上海的文章。這些手稿和剪報經過作者家屬的匯集、整理和學者校訂,續集出版為此《上海春秋》。內分開埠、四郊、洋場雜話、人物、報刊舊話、寺廟、名園、海上劇話、遊樂場等十四輯,舉凡上海的古往今來、滄桑巨變、風雲人物、民情風俗、異景奇觀、掌故軼事,皆有展示,不失為“精彩的上海地方史志隨筆集”。作者游弋於浩繁史料與文獻之間,又往返於歷史與現實之間,論者評為“極有裨於上海史料,同時又是極有興味的小品文字”。

特色及評論

《上海春秋》是作者為香港《循環日報》寫的一個專欄。雖然距作者寫此專欄時,已過去三十多年,但文章的歷史掌故和作者生動的文筆,相信會引起“老上海”們和關心上海歷史的青年們的興趣,也會幫助人們更了解今天的上海。60年代初,海外人士對上海情況十分隔膜,一些年輕的華人甚至不知上海地處何方,把廣東以外的大陸人都稱作“上海人”。作者雖不是上海籍人士,但從20年代到上海後,先後在上海生活了20多年,50年代也曾多次到過解放後的新上海。既看到“八·一三”淞滬戰事中,為保衛上海而親臨火線;還親眼看到人民當家後上海的變化。他以親身經歷和翔實的史料,向海外人士介紹了上海的春秋。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