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導演的併購:從瑞士聯合銀行到瑞銀集團》

《上帝導演的併購:從瑞士聯合銀行到瑞銀集團》

數十年來,瑞士聯合銀行一直是瑞士經濟的基石,驕傲,自得,無懈可擊。然而,1997年12月的一個早晨,這家瑞士最大的銀行卻投入了明顯比它小得多的瑞士銀行公司的懷抱。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瑞士聯合銀行為什麼會投入比它小得多的瑞士銀行公司的懷抱?《上帝導演的併購:從瑞士聯合銀行到瑞銀集團》揭露了歐洲規模最大的銀行合併的幕後真相。《上帝導演的併購:從瑞士聯合銀行到瑞銀集團》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詳細介紹了1997年的合併風暴,第二部分探討了瑞士聯合銀行歷史上的重要決定。

內容簡介

這樣的事為什麼會發生?坐落在蘇黎世車站大街的UBS大樓冠冕堂皇的門面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這本書揭露了歐洲規模最大的銀行合併的幕後真相。這場合併無疑暴露出瑞士聯合銀行10年來每況愈下的衰落之勢,而管理層的個人私心也應該對這樣的結果負責。

作者簡介

迪爾克·許茨,1964年生,日內瓦大學國民經濟學學士學位,弗里堡大學新聞專業碩士學位,後又於漢堡新聞學院深造。從1994年起,許茨就職於經濟雜誌《平衡》(Bilanz),擔任記者,1997年起任代理主編。

媒體評論

“這是瑞士銀行史中最真實的片段。”
——慕尼黑《南德意志報》
“經過4個月的不懈努力,作者終於推倒了蘇黎世車站大街45號UBS總部厚重的沉默之牆。”
——蘇黎世《周日報》
“這部書更像是驚險的偵探小說。”
——柏林《每日鏡報》
“由利己主義、任人唯親和錯誤決策導致的災難圖景。”
——伯爾尼《聯邦報》

目錄

自序
第一部分 命運轉折的1997年——瑞士聯合銀行是如何被併購的
1 布魯塞爾
2 第二次說“不”
3 那年夏天
4 馬蒂斯說再見
5 金礦的枯竭
6 苦澀的12月8日
第二部分 125年鼎盛之後的10年衰落——為什麼瑞士聯合銀行只剩合併一途可走
7 上升之路
8 千差萬別的一對
9 快樂的男性俱樂部
10 揮向“矩陣體系”之刀
11 留著一撇小鬍子的男人
12 握刀
13 結語
瑞士聯合銀行大事年表

精彩書摘

1 布魯塞爾
兩個性格迥異的銀行家馬塞爾·奧斯佩爾和馬蒂斯·卡比亞拉維塔如何在遠離家鄉的地方作出了合併的決定?
這是一個聲名顯赫的俱樂部,1997年10月16日,俱樂部的成員們在這一天聚在布魯塞爾的希爾頓飯店裡。三十多位銀行界的首腦來到了比利時的首都。發出邀請的是國際銀行問題研究所(InstitutInternationald'EtudesBancaires),這家對外保密的機構總部設在布魯塞爾,連電話號碼簿上都找不到它的名字。每隔6個月,歐洲銀行家的精英們就會聚一次,但每次聚會城市都不同;而且他們總是行事謹慎,嚴守秘密。新聞媒體對他們的聚會壓根兒一無所知。
新近當選為德意志銀行(DeutscheBank)行長的羅爾夫一恩斯特·布羅伊爾(Rolf-ErnstBreuer)來了,他的德國同鄉、擔任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AG)董事會主席的馬丁·科爾豪森(MartinKohlhaussen)(其掌管的商業銀行正再次傳出被收購的謠言)也來了。法國巴黎銀行(BNPParibas)的安德烈·列維一讓(AndreLevy-Lang)、英國巴克萊銀行(BARCLAY)的安德魯·巴克斯頓(AndrewBuxton)都到了。瑞士的兩位銀行家也啟程趕往布魯塞爾,在中年紳士的行列中,他們倆是最年輕的:瑞士銀行公司的馬塞爾·奧斯佩爾年僅47歲,而不久前才使用“UBS”簡稱的瑞士聯合銀行的馬蒂斯·卡比亞拉維塔也才52歲。他們倆在星期四這一天作出的決定讓他們的同事們感到震驚,可能好幾個月之後那些人還是不能從這場震驚中恢復過來。
奧斯佩爾和卡比亞拉維塔兩個人彼此相熟,他們互把對方稱為朋友,不過這一點往往讓倫敦或者紐約某些不大會感情用事的銀行家們露出嘲弄的微笑。他們倆的共同點實在太多了。兩人都出身貧寒。奧斯佩爾早年喪父,在巴塞爾(Basel)港口和化工區之間的工人住宅區小巴塞爾(Kleinbasel)長大。卡比亞拉維塔呢,出生在瑞士山區州格勞賓登(GraubOnden)的小村布里格爾斯(Brigels),父親是當地一家鐵路局貨物收發處的職員。兩個人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奧斯佩爾讀過銀行學,也進行過一些實習,後來畢業於巴塞爾的經濟管理高等專科學校(HWV)。卡比亞拉維塔上過庫爾(Chur)的州立學校,所獲得的貿易畢業文憑連上瑞士大學的資格都沒有。於是在20歲那年,他和兩位朋友去了加拿大,在蒙特婁讀了個商學士學位。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